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它在帮助人们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可能因其毒副作用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是死亡。对于医疗卫生保健而言,安全和有效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之间不懈努力,力求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使药品在防病治病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的安全,以期不断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随着药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人们对建立药品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将风险管理概念引入药品监督管理机制中,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利益相关群体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促进监督机构和行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运用,从而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药品自身角度考虑,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药品的外部环境考虑,风险管理需要众多学科和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的支持和配合,它涉及诸多监管环节,需要有效的监管和充足的资源支持。虽然药品安全问题可能是由很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当出现药品损害事件的时候,人们通常习惯向政府寻求解决的途径。当公众陷入高度风险的重重包围之下,对风险的了解以及规避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低下的时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履行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义务,可见,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主要针对药品安全风险标准体系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作用和政策制定进行研究,旨在帮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系统地收集、分析、评价和利用药品安全风险信息,更好地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安全风险,同时将安全风险的信息向公众反馈,在保证药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风险或者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首先,本文在回顾一般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药品的特殊属性,提出了药品安全风险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首次系统提出了药品安全风险定义、产生原因、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交流等系统理论概念,为实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依据。其次,本文利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方法,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中已存在的涉及安全风险管理的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系统总结了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在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国内药品安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引进风险管理理论时间比较短,实践经验比较少,在实践工作中,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对风险管理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总结明显不足。出于对人们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社会呼吁尽快建立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保证广大患者的人身安全,并能使已发生损害的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最后,在标准研究和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借鉴国际药品风险管理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本文提出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展开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政策研究,为我国今后实施药品风险管理战略或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我国传统用药安全思想已有数千年历史1.1.2 药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1.3 目前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1.1.4 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是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1.2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1.2.1 国内对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1.2.2 对于涉及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1.4 研究框架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思路1.4.3 研究方法第2章 一般风险管理理论回顾2.1 风险的原理2.1.1 风险的基本特征2.1.2 风险的主要学说2.1.3 风险的定义及其分类2.1.4 风险的本质2.2 风险源2.2.1 客观风险源2.2.2 主观风险源2.3 风险成本2.3.1 有形成本2.3.2 无形成本2.4 风险管理理论2.4.1 风险管理的内涵2.4.2 风险管理的目标2.4.3 风险管理的步骤2.5 本章小结第3章 药品安全风险标准体系研究3.1 标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3.2 相关定义与术语界定3.3 药品安全风险定义3.3.1 药品的特殊属性3.3.2 利益与安全风险的特殊性研究3.3.3 药品安全风险的定义及特征3.4 药品安全风险产生原因3.4.1 药品缺陷3.4.2 药品不良反应3.4.3 药品质量不合格3.4.4 不合理用药3.4.5 发展风险3.4.6 利益相关群体安全风险责任研究3.5 风险识别3.5.1 影响风险信号产生的主要因素3.5.2 风险信号发现和描述3.5.3 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的分析和评价3.5.4 风险信号研究方法3.6 风险评估3.6.1 利益评价3.6.2 风险评价3.6.3 药品利益/风险评价3.7 风险控制3.7.1 维持不变或观察等待3.7.2 补充收集资料或发起临床及非临床研究3.7.3 改变或限制药品使用范围3.7.4 改变药品处方、外观或制造工艺3.7.5 暂停上市许可或临床试验许可3.7.6 药品从市场撤出3.8 风险交流3.8.1 增加安全信息的可获得性3.8.2 增加风险管理的透明度3.9 本章小结第4章 我国在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所做的工作4.1 有关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能4.1.1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能4.1.2 国家药典委员会及其职能4.1.3 药品检验机构及其职能4.1.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能4.1.5 其他相关机构及其职能4.2 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4.3 药品标准的法律规定4.3.1 我国现有的药品标准现状4.3.2 药品说明的法律规定4.4 新药管理的法律规定4.4.1 新药的研发和申报4.4.2 新药的审批和注册4.4.3 药品的审评机制4.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4.5.1 相关法律法规概况4.5.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4.5.3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监测网络4.5.4 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4.6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4.6.1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4.6.2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相关法规4.7 药品召回制度4.7.1 实施药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4.7.2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颁布的重要意义4.7.3 解读《药品召回管理办法》4.8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4.9 本章小结第5章 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5.1 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存在的问题5.1.1 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5.1.2 药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5.1.3 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5.1.4 药品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5.2 药品说明书和包装存在的问题5.2.1 药品说明存在的问题5.2.2 药品包装存在的问题5.3 新药上市前审批存在的问题5.3.1 临床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5.3.2 临床研究存在的局限性5.3.3 新药审评存在的问题5.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面临的问题5.4.1 ADR报告体系发展水平偏低5.4.2 缺乏安全风险信息数据的分析和评价5.4.3 缺乏 ADR纠纷处理机制5.4.4 ADR报告和监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5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存在的问题5.5.1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现状不容乐观5.5.2 相关法律法规欠缺5.5.3 IV期临床试验监管法律规定存在不足5.5.4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经费不足5.6 药品召回存在实施的阻力5.6.1 来自药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经营企业的阻力5.6.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尚不完善5.6.3 与药品召回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健全5.6.4 药品监管职能面对考验5.6.5 公众对药品召回的正确认识还未成熟5.7 药品分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5.7.1 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7.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5.8 本章小结第6章 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研究6.1 建立并完善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6.1.1 进行相应的机构和队伍建设6.1.2 建立咨询委员会机制6.1.3 建设药品安全信息化网络6.2 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框架6.3 建立贯穿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6.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6.3.2 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监督管理6.3.3 进一步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6.3.4 进一步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督管理6.4 规范和完善药品使用说明6.4.1 规范和完善药品说明6.4.2 限制药品供应和使用范围的措施6.4.3 药品包装规范管理6.4.4 加强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宣传和学习6.5 完善新药审批制度6.5.1 药品审评应体现的原则6.5.2 建立药品审评工作规范6.5.3 加强新药的审批监管6.6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6.6.1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6.6.2 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建设6.6.3 不断增强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6.6.4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认知度6.6.5 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6.7 建立药品安全风险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6.7.1 建立事前预警机制6.7.2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6.8 建立药品损害赔偿和补偿救济制度6.8.1 法学中的因果关系认定理论6.8.2 建立药品损害赔偿制度6.8.3 建立损害补偿救济制度6.9 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6.9.1 确定药品再评价的法规地位6.9.2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内容和实施方式6.9.3 构建技术评价体系6.9.4 控制上市后再评价质量6.10 实施药品召回制度6.10.1 正确认识药品召回制度6.10.2 召回应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导下进行6.10.3 不断完善实施召回制度的配套措施6.11 提高药品分类管理水平6.11.1 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制6.11.2 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处理违规行为6.11.3 加快我国医疗体制改革6.11.4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6.11.5 做好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引导工作6.11.6 加强培训,提高执业药师数量和素质6.12 本章小结第7章 结论7.1 主要结论7.2 主要创新点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工作中的应用[J]. 郑铁科技 2019(02)
- [2].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对策[J]. 化工管理 2020(07)
- [3].基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 记者观察 2018(21)
- [4].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见[J].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23)
- [5].在铁路系统中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07)
- [6].动车调度安全风险管理[J]. 科学中国人 2017(15)
- [7].浅谈基层运转车间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途径[J]. 郑铁科技 2014(02)
- [8].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J]. 建筑知识 2016(15)
- [9].基于大数据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06)
- [10].高校大学生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J]. 经营与管理 2019(12)
- [11].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J]. 科技与创新 2017(17)
- [12].浅谈航站楼不停航改扩建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8)
- [13].对持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5(06)
- [14].强化变电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6(19)
- [15].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 科技视界 2014(03)
- [16].关于强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12)
- [17].我国铁路企业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 现代企业 2013(02)
- [18].关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铁路 2013(05)
- [19].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其有效实施的支撑条件[J]. 中国铁路 2012(04)
- [20].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发挥干部的能动作用[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2(04)
- [21].实施精细化管理 推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J]. 中国铁路 2012(10)
- [22].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思考[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05)
- [23].浅谈铁路检修生产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J]. 郑铁科技 2012(04)
- [24].以风险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升级项目解读[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8)
- [25].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06)
- [26].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09)
- [27].车站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4(03)
- [28].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及现状分析[J]. 消防界(电子版) 2020(06)
- [29].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经济分析——以内蒙古D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价值工程 2019(10)
- [30].铁路基层党组织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探索[J]. 现代国企研究 2017(04)
标签:药品论文; 安全论文; 风险论文; 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