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制度、分工与经济增长 ——兼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财政制度、分工与经济增长 ——兼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论文摘要

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解释世界各国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或衰落,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在众多解释中,以亚当·斯密、杨小凯的分工驱动经济增长理论和诺斯、奥尔森等人提出的产权决定增长理论最有解释力。但亚当·斯密、杨小凯等研究的是自由交换下的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而忽略了掠夺,特别是因国家而产生的掠夺对分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而诺斯、奥尔森等则主要研究了掠夺性国家因其财政利益进行产权界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没有详细阐释产权与分工的关系。因此,将两种理论融入同一个理论框架将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解。本文选择以财政制度为研究视角,紧紧围绕国家为什么会成为“掠夺之手”、国家通过什么制度安排实现掠夺、国家实现掠夺的制度安排是如何影响分工和经济增长机制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将财政收入最大化、财政制度、产权结构、议价地位、分工和经济增长等内生在一个分析框架之中。基本结论是:国家是掠夺的产物,通过界定差别化的产权结构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财政制度是国家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而关于产权结构的制度化安排;依财政收入的具体形式可将财政制度分为不同类型,并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在贡纳型、租金型、利润型财政制度下,其产权结构以等级化为特征,从而创设了人们在交换中的不同议价地位,掠夺得不到有效限制,因而形成的是人格化市价,社会分工“孤岛化”或被扭曲,长期经济增长难以实现;而税收型财政制度以平等化产权结构为特征,掠夺受到有效限制,人们具有平等的议价地位,因而形成自由交换下的非人格市价,从而推动社会分工的演进和经济增长。全文分八章(文章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如附图所示),以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重点。在第一章中,文章首先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并通过文献述评,提出了从财政制度视角将产权决定经济增长理论与分工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研究思路,明确本文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因国家而产生的掠夺影响分工和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在第二章中,文章通过巴斯夏“需要-努力-满足”模型内生出自由交换和掠夺两种人类满足需要的方式,并分别研究了自由交换和掠夺是如何影响分工和经济增长的,明确掠夺的实质是对产权的侵犯,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第三章主要研究为什么国家具有掠夺性。文章以奥尔森(2005)“流寇-坐寇”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生产-掠夺选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了一个掠夺国家模型,从国家起源的角度论证了国家的掠夺性。同时,文章从国家起源中内生出国家的目的是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并修订了布伦南和布坎南(2004)提出的财政收入最大化模型,明确了财政制度在分工和经济增长经济中的关键地位。第四章主要研究国家通过什么制度安排实现掠夺或财政收入最大化。文章明确财政制度是国家实现掠夺或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它与国家起源的目的相对应,从而是国家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其本质是国家为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而关于产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依财政收入的具体形式可将财政制度分为贡纳型、租金型、利润型、税收型、关税型和公债型财政制度,在不同的财政制度下形成不同的产权结构。通过这些研究将诺斯和托马斯(1989)、诺斯(1994)、奥尔森(2005)关于国家为追求财政收入而界定产权的机制及产权结构具体化。第五章主要研究国家实现掠夺的制度安排是如何影响分工和经济增长。文章研究了不同财政制度和产权结构下的议价地位,并将其分为两类,一是贡纳型财政制度、租金型财政制度、利润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下的议价地位,以不平等或“特权-非特权”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一是税收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下的议价地位,以平等为主要特征。文章将产权结构与议价地位联系起来,从而将价格机制内生化。非平等议价地位改变了杨小凯和黄有光(1999)分工演进条件,造成分工“孤岛化”和扭曲,进而损害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当国家掠夺性权力得不到有效限制时,人们追寻特权的努力也会使经济陷入鼓励追寻特权而不是鼓励生产的经济均衡中。此外,文章还研究了税收型财政制度与分工演进和经济增长的一致性,以及在民主政治下利益集团是如何创造新的特权以实现掠夺,进一步提出必须通过“财政-货币”宪法限制国家的征税权。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财政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从经济史的角度对本文的理论分析进行初步检验,以求实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文章将秦汉以前的财政制度界定为贡纳型财政制度,而将之后的财政制度界定为租金型财政制度;将1950年代以后形成的财政制度界定为利润型财政制度,而将1978年改革开放后财政制度的变迁界定为从利润型财政制度向税收型财政制度转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财政制度下的产权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及经济增长绩效,并提出中国在向税收型财政制度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谨防滑入租金型财政制度。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要加强对财政支出、代表性国家经济增长史的研究,并尝试将理论运用到政策研究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文献述评与本文的研究任务
  • 一、“看不见的手”模型下分工驱动经济增长理论及其评价
  • 二、“掠夺之手”模型下产权决定经济增长理论及其评价
  • 三、综合评价与本文的研究任务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视角
  • 一、财政制度是国家实现掠夺的根本制度安排
  • 二、征税权和财政宪法概念的一般化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 一、本文的概念体系
  • 二、本文的研究结构
  • 第五节 本文的分析方法
  • 一、历史化特征
  • 二、制度个人主义特征
  • 第二章 自由交换与掠夺下的分工和经济增长
  • 第一节 “需要─努力─满足”模型下的自由交换与掠夺
  • 一、“需要─努力─满足”模型
  • 二、努力的转移:自由交换与掠夺
  • 三、自由交换与掠夺的本质
  • 第二节 自由交换下的分工与经济增长
  • 一、完全信息下的纳什议价与分工
  • 二、信息不对称和动态议价对分工的影响
  • 三、多边议价下的分工和经济增长
  • 第三节 掠夺下的分工与经济增长
  • 一、生产者之间不存在交换下的社会分工选择及其结果
  • 二、生产者之间存在交换条件下的选择
  • 三、生产者同时也是掠夺者的情况
  • 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国家产生的基础
  • 一、成功条件:足够多的生产者参与联合
  • 二、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国家产生的基础
  • 第三章 掠夺视角下的国家与财政收入最大化
  • 第一节 国家的形成──“坐寇”与社会秩序的建立
  • 一、“流寇”的出现
  • 二、非零和博弈和“坐寇”的出现
  • 三、王权产生与社会秩序的建立
  • 第二节 人们为什么愿意接收“坐寇”的掠夺
  • 第三节 利维坦与财政收入最大化
  • 一、坐寇、利维坦与所有者国家
  • 二、财政收入最大化
  • 第四章 财政制度、产权结构及其变迁
  • 第一节 财政制度的内涵
  • 一、财政收入最大化下财政制度的内涵
  • 二、对财政制度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视角下财政制度的分类及其产权结构
  • 一、贡纳、贡纳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
  • 二、租金、租金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
  • 三、利润、利润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
  • 四、税收、税收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
  • 五、关税、关税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
  • 六、公债、公债型财政制度及其产权结构
  • 第三节 财政危机与财政制度、产权结构的变迁
  • 一、财政危机:逻辑与历史的结论
  • 二、财政危机的应对:权宜之计
  • 三、长期的趋势
  • 第五章 不同财政制度和产权结构下的分工与经济增长
  • 第一节 不同财政制度和产权结构下的议价地位与价格机制
  • 一、不同财政制度和产权结构下的议价地位与价格机制
  • 二、不同财政制度和产权结构下的市场性质
  • 第二节 等级化产权结构下的分工与经济增长
  • 一、非特权者是非独立生产者或非劳动力产权所有者
  • 二、非特权者是独立生产者或劳动力产权所有者
  • 第三节 追寻特权下的分工和经济增长
  • 一、选择成为特权者还是成为生产者
  • 二、不同生产活动及职业的选择
  • 三、上述模型中经济均衡的含义
  • 第四节 税收型财政制度下的分工与经济增长
  • 一、税收型财政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
  • 二、税收特权、利益集团政治与经济波动
  • 三、“财政─货币”宪法──对征税权的限制
  • 第六章 贡纳型财政制度和租金型财政制度下的中国
  • 第一节 贡纳型财政制度下的中国
  • 一、贡纳型财政制度与封建国家的形成
  • 二、贡纳的具体形式和产权关系
  • 三、复封制的瓦解与贡纳型财政制度的转化
  • 第二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租金型财政制度
  •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租金型财政制度的特征
  • 二、中央集权制度下租金型财政制度的维系及其影响
  • 第三节 晚清财政主权的破坏及其影响
  • 一、晚清财政制度的变动与经济增长
  • 二、财政危机与清朝的覆灭
  • 第四节 民国时期财政制度的变化与经济增长
  • 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 二、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制度的弊端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萎缩
  • 第七章 利润型财政制度下的中国及其转型
  •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与利润型财政制度
  • 一、过渡时期的财政制度
  • 二、中央集权制度与双重剩余转移下利润型财政制度的产生
  • 三、利润型财政制度的维系与经济波动
  • 第二节 “地方包干”式财政制度下的中国经济
  • 一、“地方包干”式财政制度产生的背景
  • 二、“地方包干”财政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 第三节 农村产权效率改进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一、1979-1987年我国农村界定和行使产权的交易效率
  • 二、1978-1987年农村自由市场份额、商品化程度和分工水平
  • 三、综合分析
  • 第四节 分税制改革评估与我国税收型财政制度的塑造
  • 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
  • 二、非公有制经济活动空间的扩大及存在的问题
  • 三、财政制度改革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本文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财政制度改革与浙江省县域医共体的推进》[J]. 中国医疗保险 2020(07)
    • [2].健康中国与现代健康福利财政制度[J]. 人民论坛 2020(15)
    • [3].明代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及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10)
    • [4].现代财政制度在优化就业环境方面的促进机制及其发展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2)
    • [5].美英俄三国财政制度演进逻辑及启示[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8(05)
    • [6].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财政制度变迁逻辑及未来展望[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9)
    • [7].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特征[J]. 经济研究参考 2014(42)
    • [8].国家治理现代化下我国财政制度建设研究[J]. 今日财富 2016(15)
    • [9].荐书[J]. 今日重庆 2017(06)
    • [10].建国6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研究[J]. 幼儿教育 2009(30)
    • [11].比较视角下我国财政制度的历史演进[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03)
    • [12].现代财政制度的三个标尺[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7(01)
    • [13].扩大需求应先调整财政制度[J]. 中国领导科学 2016(10)
    • [14].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J]. 科技视界 2014(08)
    • [15].中国特色卫生财政制度框架与国家健康照顾责任主体[J]. 医学与社会 2011(08)
    • [16].财政制度的多维视角透视[J]. 财政研究 2010(02)
    • [17].构建环境保护财政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09(36)
    • [18].制度演进视角的中国二元财政制度变迁[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6)
    • [19].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4)
    • [20].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建设论纲[J]. 人文杂志 2020(09)
    • [2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教育财政制度演进历程、特征与未来进路[J]. 教育经济评论 2018(06)
    • [22].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得失[J]. 当代广西 2018(21)
    • [23].现代财政制度下的税收职能探析[J]. 税务研究 2016(01)
    • [24].现代财政制度下专员办职能定位探讨[J]. 中国财政 2014(22)
    • [25].国家治理与财政制度现代化建设[J]. 财政监督 2014(25)
    • [26].论财政制度的性质及现实意义[J]. 现代经济探讨 2010(10)
    • [27].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制度变革[J]. 财政监督 2018(09)
    • [28].现代财政制度下的税收职能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30)
    • [29].现代财政制度的强国性与集中性——基于荷兰和英国财政史的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05)
    • [30].社会公平目标下的财政制度创新路径[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18)

    标签:;  ;  ;  ;  ;  ;  

    财政制度、分工与经济增长 ——兼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