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文化新体系的构建

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文化新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

环境问题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文化。中国传统环境文化蕴涵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但是这种生态观却在近代中国环境文化中惨遭抛弃,环境文化从此走上了异化的道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重新成为主导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其本质就是要求我们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回归使我国原有异化的环境文化体系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新要求显示出巨大矛盾与冲突,如何在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兴背景下,重新构建环境文化新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试图为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阈下如何构建环境文化新体系这一问题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文章共设四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要描述中外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重建环境文化新体系的必要性;第二章,对中国环境文化进行多视角审视。着重阐述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特征与意义,站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基础上,探寻其与现代环境文化的一致性,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为建设环境文化新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将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环境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得出了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以及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大背景下建设环境文化的特殊要求,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文化必须辩证地看待西方环境文化,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内在继承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精髓,外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环境文化的理念。第四章,从环境文化价值观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分析了中国当代环境文化的不足,提出了如何从以上三个层面进行改进与创新,探索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阈下环境文化新体系需要采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中国环境文化的多维审视
  • 2.1 中国环境文化的静态认知
  • 2.1.1 环境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 2.1.2 内化、有机、和谐: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独特韵味
  • 2.1.3 外发、功利、脆弱:中国当代环境文化的典型特征
  • 2.2 中国环境文化的动态演替
  • 2.2.1 古代:朦胧状态的环境文化
  • 2.2.2 近代:异化状态的环境文化
  • 2.2.3 现代:醒悟状态的环境文化
  • 2.3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价值剖析
  • 2.3.1 内在肯定与外在教育并举: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积极意义
  • 2.3.2 时代局限与抑制理性共存: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三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中国环境文化的价值诉求
  • 3.1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环境文化的价值对接
  • 3.1.1 环境文化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动因
  • 3.1.2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环境文化的外化目标
  • 3.2 环境文化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原则
  • 3.2.1 建构环境文化科学理念
  • 3.2.2 夯实环境文化群众基础
  • 3.2.3 扬弃中国环境文化传统
  • 3.2.4 汲取西方环境文化精髓
  • 3.2.5 把握环境文化时代脉搏
  • 3.3 中国环境问题的文化考量
  • 3.3.1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透视
  • 3.3.2 中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成因
  • 3.3.3 中国环境问题的文化缺失
  • 第四章 环境文化的重整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 4.1 环境文化新体系价值观层面的构建
  • 4.1.1 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
  • 4.1.2 转换经济理性的价值原则
  • 4.1.3 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目标
  • 4.2 环境文化新体系制度层面的完善
  • 4.2.1 增强政府保障措施的实施力度
  • 4.2.2 制定消除环境危机的经济制度
  • 4.2.3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
  • 4.2.4 提高公众环保活动的参与程度
  • 4.3 环境文化新体系器物层面的创新
  • 4.3.1 建构消除生态危机的技术体系
  • 4.3.2 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模式
  • 4.3.3 建立适合国民经济的核算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友善社会视阈下的公民责任解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究[J]. 智富时代 2017(05)
    • [3].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文艺繁荣刍议[J]. 飞天 2009(06)
    • [4].和谐社会视阈的新闻宣传创新探索[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5)
    • [5].节约型社会视阈下高职院校受资助贫困生“以资促俭”机制构建研究[J]. 广西教育 2014(35)
    • [6].学习型社会视阈中高职教育的愿景[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4)
    • [7].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个性发展[J]. 理论学习 2008(03)
    • [8].基于风险社会视阈下的民生保障[J]. 兰州学刊 2012(11)
    • [9].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举措——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之四[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
    • [10].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J]. 学子(理论版) 2015(17)
    • [11].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与科学发展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5)
    • [12].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法治政府[J]. 当代法学 2008(04)
    • [13].试析论语中的孝论及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新孝观[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4].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探索——评彭怀祖教授新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榜样与偶像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5(24)
    • [15].和谐社会视阈下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J]. 领导之友 2012(03)
    • [16].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地方政府微博定位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8)
    • [17].基于和谐社会视阈的当代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初探[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18].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群众文化建设[J]. 现代交际 2017(18)
    • [19].试谈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2(10)
    • [20].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先进气象文化建设[J]. 皖西学院学报 2008(05)
    • [21].论志愿服务发展——基于和谐社会视阈[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9(04)
    • [22].法治社会视阈下网络舆论的法治功能研究[J]. 时代法学 2017(05)
    • [23].风险社会视阈下语言冲突的风险与防范[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4].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职辅导员团队建设[J]. 网友世界 2013(07)
    • [25].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 广西教育 2009(33)
    • [26].风险社会视阈下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J]. 新闻知识 2012(03)
    • [27].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领导文化[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8].和谐社会视阈下公共治理和谐的实现路径浅析[J]. 黑河学刊 2008(01)
    • [29].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仆理念”解读[J]. 武汉学刊 2009(02)
    • [30].风险社会视阈的环境突发性事件防控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3)

    标签:;  ;  ;  

    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文化新体系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