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

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

论文题目: 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罗举

导师: 翟保平

关键词: 二化螟,三化螟,种群灾变,栽培制度,水稻品种,高温,预测模型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水稻螟虫(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发生历史悠久,分布面广,危害严重。近年来,二化螟在江淮、长江流域、江南大部分稻区连续大发生,华南北部及华北、东北稻区发生危害程度也明显上升;三化螟在华南稻区显著上升,长江流域沿江稻区造成了严重危害。 自1998年起,上海螟虫危害急剧上升,2000年二化螟全郊区突然猛增,2001年三化螟在崇明、南汇等区发生严重,给当地农民造成了较大损失。 本文主要针对上海地区螟虫大发生的原因,如播栽期、品种、气候因子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一些研究结果: 在浦东新区黄路镇对直播稻5个播期水稻的发育进度、螟害和产量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播期对三化螟一、二、三代的发生危害程度有明显影响,将播期推迟到5/23前后,螟害发生较轻,且对产量影响较小;同时以三化螟的一、三代为例分析了播期与螟害的关系,明确了5/23前后播种的水稻,对于一代蛾,能够有效减少虫源基数81%左右;对于三代蛾,5/10播种的破口期正遇上第一卵孵盛期,故其受害较5/17和5/23播种而此时尚达到破口期的为重;5/30和6/7播的水稻在9/9-11都处于破口期,正与三代三峰蚁螟盛孵期相吻合,加上孕穗期还受到一峰蚁螟的危害,故受害最重,而5/17和5/23的破口期则完全或部分避开了蚁螟侵入的最佳时期,所以发生相对较轻。 选用上海地区1980至90年代初的代表性栽培品种秀水04和近年来三个推广品种(寒优香晴、98110、花育1号),进行了其对螟虫(主要指二化螟Chli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抗性的差异及其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化螟和二化螟对四品种的危害率存在着显著差异,秀水04较其他三个近期品种的抗螟性都明显为高。植株的组织学特征中,维管束间距大小与品种的螟虫侵入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秀水04的维管束间距显著小于其它3个品种;在无机化合物分析中硅的含量以秀水04最高,而目前所推广的三个品种中均较低。 采用特制的计算机自动检测仪测定过冷却点的方法,比较了上海地区同一越冬时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耐寒能力,同时调查了上海奉贤的二化螟越冬代的龄期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上篇 文献综述

1 近年水稻螟虫种群回升与大发生情况

1.1 二化螟的发生情况

1.2 三化螟的发生情况

1.3 上海近年来水稻螟虫的发生情况

2 对水稻螟虫灾变的认识

2.1 对生物灾变的认识

2.2 两种螟虫的几个生物学特性

2.2.1 龄期和有效积温及生命表

2.2.2 螟虫孵化后的蛀入和转株

2.2.3 螟虫的滞育及其解除

2.2.4 越冬幼虫抗寒能力

2.2.5 春季越冬幼虫的发育和活动特性

2.3 稻螟种群消长规律与回升原因探讨

2.3.1 水稻因子

2.3.2 气候因子

2.3.3 天敌因子

2.3.4 防治因子

3 预测预报和防治

3.1 预测预报

3.2 综合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的使用

3.2.2 二化螟性信息素研究

3.2.3 新药剂的大面积使用

4 小结

下篇 研究论文

第一章 直播稻栽培避螟防治策略的研究——不同播期的发育进度与螟害发生的关系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小区设计

1.2 试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直播稻小穗分化后发育进度调查

2.2 直播稻播期与三化螟各代发生程度间的关系

2.2.1 直播稻不同播期与一代三化螟发生情况间的关系

2.2.2 直播稻不同播期与三代三化螟发生情况间的关系

2.3 不同播期直播稻的产量测定

3 讨论

第二章 上海地区水稻品种特性与螟害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虫源及接虫方法

1.2.2 植株组织学切片

1.2.3 植株无机元素分析

1.2.4 植株还原性总糖含量测定

1.2.5 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螟虫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危害率

2.2 抗性差异的机制

2.2.1 品种组织学分析

2.2.2 植株无机元素含量

2.2.3 植株还原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3 讨论

第三章 上海地区螟虫越冬规律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及螟虫来源

1.2 水稻螟虫过冷却点测定

1.3 大田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螟虫的虫龄结构

2.2 三种螟虫的抗寒性检测

2.3 前茬作物与水稻螟虫越冬基数的关系

3 讨论

第四章 高温对二化螟实验种群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虫源和饲养方法

1.2 温度的设置

1.3 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恒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产卵量与生殖生命表

2.2 不同变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发育与存活

2.2.1 不同变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

2.2.2 不同变温条件下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及蛹重

2.3 各温度处理下的种群生殖力生命表及生命表参数

3 讨论

第五章 杀虫剂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群落的安全性评估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施药和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田蜘蛛群落的构成和季节数量动态特征

2.1.1 蜘蛛群落的数量结构

2.1.2 蜘蛛群落中优势种的动态

2.1.3 蜘蛛群落时间序列的各指数分析

2.2 药剂对群落的影响

2.2.1 药剂对螟虫的影响

2.2.2 药剂对蜘蛛群落数量的影响

2.2.2.1 蜘蛛个体总量的减退率

2.2.2.2 对天敌数量影响的评价

3 讨论

第六章 二化螟和三化螟预测模型的构建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分析方法

1.2.1 因子筛选

1.2.2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1.2.3 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量预测模型

2.1.1 三化螟越冬代累积蛾量预测模型

2.1.2 三化螟二代累积蛾量预测模型

2.1.3 二化螟越冬代和一代累积蛾量预测模型

2.2 发生期预测模型

2.2.1 三化螟越冬代蛾峰日预测模型

2.2.2 三化螟二代蛾峰日预测模型

2.2.3 二化螟越冬代和一代蛾峰日预测模型

3 讨论

第七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讨论

1 主要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20

相关论文

  • [1].二化螟的抗药性及综合防治研究[D]. 姜卫华.南京农业大学2011
  • [2].挥发物在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相互关系中的作用[D]. 陈华才.浙江大学2002
  • [3].中国南方稻区褐飞虱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 吴曙雯.浙江大学2002
  • [4].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bner迁飞的生态机制研究[D]. 韩兰芝.南京农业大学2004
  • [5].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几种天敌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姜永厚.浙江大学2004
  • [6].二化螟、大螟对氟虫腈和三唑磷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机理[D]. 黄诚华.浙江大学2006
  • [7].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 曲明静.南京农业大学2005
  • [8].褐飞虱降落过程的动力气象学研究[D]. 包云轩.南京农业大学2005
  • [9].褐飞虱前期迁入与海温场、ENSO指标的遥相关及其中长期预测[D]. 冼晓青.南京农业大学2007
  • [10].水稻螟虫嗅觉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D]. 巩中军.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  ;  ;  

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