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踏查、样方调查和实验分析,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乡土灌木—白刺花(Sophora vicifolia)的种群格局、种群生长特征、结实特点、种子库及幼苗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认识岷江干旱河谷灌丛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白刺花的种群动态及自然更新特点。结果如下:1.种群特征白刺花自然种群在干旱河谷呈集聚分布,在阳坡的种群集聚强度比在阴坡的低。白刺花株丛的丛萌生数、丛年龄、丛生物量在水平空间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丛冠幅、丛高和密度的差异为极显著(p<0.01)。从变化趋势来看,白刺花丛冠幅随着纬度升高而逐渐减小,丛高和丛年龄随着纬度的拔高先减少而后又增加。从萌生植株的生长特征来看,株高、基径和年龄均有极显著差异,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减少后略有增加。静州山同一阳坡面四个垂直海拔梯度上的白刺花的丛高、丛年龄、从冠幅、丛萌生数和丛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萌生植株的平均基径差异显著,株高和年龄则有极显著的差异。海拔和纬度以及坡向对各生长参数的影响最大,除丛萌生数与纬度和海拔的相关关系为不显著相关外(P>0.05),海拔对冠幅为显著负相关(0.01<P<0.05),对丛高、萌生株株高、萌生株基径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除了丛萌生数以外,纬度丛冠幅、丛高、萌生株株高、萌生株基径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经度对萌生株基径和丛高呈负相关。坡度对萌生株株高、萌生株基径、丛冠幅、丛高有显著正相关;坡向则对萌生株株高、从冠幅、灌丛密度有显著负相关。综合水平(六样地)和垂直(静州山)两个梯度上的萌生植株年龄,均为青年个体储备丰富,老年个体缺乏,说明白刺花在干旱河谷基本都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2.结实特征干旱河谷白刺花结实量较大,平均结实量为292.43±274.55果/丛、78.10±118.13果/萌生株。每丛结实数量的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每一萌生植株的结实数量空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刺花的萌生株结实数量与株高、基径、年龄呈极显著相关(p<0.01),丛结实数量仅与丛萌生株数呈显著相关。但结实量与海拔、经纬度、坡向、坡向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3.种子库及幼苗储量岷江干旱河白刺花种子库储量很高,为396.89±543粒/m~2。六个样地表层和下层的完整种子数量均有显著差异。土壤中完整的白刺花有活力种子仅占所有完整种子的52.57%,不同样地种子库中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上、下层种子活力只有飞虹才有显著差异。说明干旱河谷地区土壤埋藏深度对于有硬实特性的白刺花种子活力影响不大。实生幼苗密度很低,当年生幼苗密度为0.44±0.45株/m~2,一到二年生幼苗密度为0.54±0.79株/m~2,三年生及以上幼苗为0.46±0.19株/m~2。种子到幼苗的转化率很低。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渡河干旱河谷野生半夏及其驯化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 2014(19)
- [2].四川省茂县干旱河谷区岷江柏造林技术[J]. 北京农业 2015(15)
- [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4个乡土树种的抗旱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J]. 贵州林业科技 2012(04)
- [4].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04)
- [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被α多样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9)
- [6].西线南水北调对干旱河谷区的影响[J]. 人民黄河 2011(05)
- [7].干旱胁迫对高山柳和沙棘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09)
- [8].模拟干旱胁迫对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4种乡土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4)
- [9].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白刺花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4)
- [10].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5)
- [1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保水措施研究初报[J]. 四川林业科技 2015(03)
- [12].干旱河谷水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J]. 四川水力发电 2013(02)
- [13].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水文特征情景模拟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8)
- [14].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和川滇蔷薇更新能力及其限制因素[J]. 生态学报 2009(04)
- [15].得荣县农业推广之得失与启示[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03)
- [16].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干旱河谷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探[J]. 中国水利 2009(21)
- [17].岷江上游河谷土壤发生的空间分异及环境意义[J]. 地理科学 2017(02)
- [18].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 2013(01)
- [19].白水江干旱河谷区荒山造林试验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4)
- [20].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梯度效应[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9(04)
- [2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的界定及其变化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7(03)
- [22].鹅绒藤属(萝藦科)一新变种——折叶白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3)
- [23].岷江干旱河谷灌丛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10(04)
- [24].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J]. 山地学报 2017(02)
- [2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1)
- [26].岷江干旱河谷豆科植物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J]. 山地学报 2010(01)
- [27].川西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机理及模式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8].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4(06)
- [29].白龙江干旱河谷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土壤碳氮储量[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 [30].三江并流地区干旱河谷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比较[J]. 生物多样性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