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吡咯烷酮基团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含吡咯烷酮基团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论文题目: 含吡咯烷酮基团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学

作者: 李仁胜

导师: 成国祥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反相悬浮聚合法,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识别,乙烯基吡咯烷酮,蛋白质模板,吸附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通常可以被描述成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的技术。它可以制备出对所选目标分子具有高度亲和性及选择性的聚合物材料。近来,分子印迹聚合物已在固相萃取、模拟酶催化、化学仿生传感器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立足于水性环境中蛋白质分子的印迹,以聚合工艺(反相悬浮聚合法)的探索为主线,重点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功能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交联剂——聚乙二醇200乙烯酸酯,并对其所得印迹微球的形貌和吸附性能做了分析讨论,特别是SMIP的印迹吸附效果、再生性能以及环境因素比如温度等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另外,对其洗脱工艺做了探讨。研究表明,本实验采用的反相悬浮聚合法能够制备得到外部形态非常规整的SMIP。当以甲苯为油相,油水比为2.5:1;EC为分散剂且用量为0.20g,搅拌速度为300rpm,聚合温度在40℃;引发剂为0.10gK2S2O8/0.05gNaHSO3且控制滴加速度在60min左右能够得到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在480μm左右、形貌非常好的SMIP。同时SMIP在牛血清白蛋白与乙烯基吡咯烷酮比例为1:12时出现特殊形貌,选择吸附量达到最大;在pH值为4.7和9时出现两个极大值,而且其整个吸附过程基本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很好的专一识别特性和良好的再生使用性能,以10%HAc(含1%SDS)为洗脱溶液,控制洗脱温度为30℃、时间为24h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洗脱效果。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1.3 印迹分子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作用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原材料

1.4.1 原材料简介

1.4.2 乙烯基吡咯烷酮

1.4.3 牛血清白蛋白

1.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的表征

1.5.1 制备方法

1.5.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能测试

1.6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1.6.1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

1.6.2 酶模拟

1.6.3 MIP 膜的传感器

1.7 分子印迹技术的现存问题

1.8 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

1.8.1 蛋白质的种类

1.8.2 蛋白质的结构

1.8.3 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化学键

1.8.4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1.8.5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1.8.6 蛋白质分子印迹的方法

1.9 课题的提出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蛋白质印迹微球及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规格

2.2.2 实验仪器

2.2.3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2.2.4 聚合物的后处理

2.2.5 SMIP 形貌的测定

2.2.6 SMIP 吸附性能和分子识别性能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合体系的选择

2.3.2 吸附性能的测定及其标准曲线

2.3.3 搅拌速度对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4 分散剂对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5 油相种类和油水比对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6 聚合温度对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7 交联剂用量和交联剂组成及配比对 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8 引发剂用量及滴加速度对 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9 功能单体用量对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10 pH 值对 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3.11 印迹分子使用量对 MIP 形貌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印迹微球性能的再探讨和后处理工艺的探索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SMIP 吸附性能和分子识别性能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空白印迹微球与印迹微球的吸附性能对比

3.3.2 用不同蛋白质的溶液测试印迹微球的选择吸附性能

3.3.3 蛋白质溶液浓度对印迹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

3.3.4 温度对印迹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

3.3.5 洗脱工艺对印迹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

3.3.6 印迹微球再生性能的测定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4-17

参考文献

  • [1].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王春颖.长春理工大学2018
  • [2].功能化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研究[D]. 吴启敏.东华大学2011
  • [3].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复合导电方面的应用研究[D]. 麻亮.南京理工大学2007
  • [4].多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D]. 顾炜.苏州大学2016
  • [5].高交联反应性空心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表面吸附纳米银粒子的应用[D]. 于涌.北京化工大学2007
  • [6].聚合物微球酸雾抑制效能的评价[D]. 刘晓旭.昆明理工大学2018
  • [7].多核型低密度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D]. 何江华.昆明理工大学2018
  • [8].悬浮聚合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 宋辞.北京化工大学2018
  • [9].三苯胺类咪唑盐离子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巫立健.福州大学2015
  • [10].含均三嗪结构聚芳醚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 王海君.山东农业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蛋白质印迹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微球的研究[D]. 张怡华.天津大学2007
  • [2].大分子印迹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 李长伟.天津大学2007
  • [3].蛋白质大分子印迹琼脂糖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D]. 李宇平.天津大学2008
  • [4].大分子印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基/海藻酸钙聚合物微球的研究[D]. 杨春霞.天津大学2008
  • [5].分子印迹技术在偶氮染料和蛋白质分子识别上的应用研究[D]. 张茂升.厦门大学2007
  • [6].聚(β-羟基丁酸酯)作为分子印迹基材的研究[D]. 李海明.天津大学2006
  • [7].含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D]. 宋金生.湖南大学2007
  • [8].乳液与悬浮聚合法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D]. 付聪.天津大学2004
  • [9].生物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其性能研究[D]. 陈移姣.华中科技大学2005
  • [10].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珠体的合成及分子识别性能研究[D]. 吴浩.湖南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  ;  

含吡咯烷酮基团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