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乳腺上皮细胞是特化的具有分泌性的功能细胞,是乳腺行使泌乳功能的细胞基础,亦是研究泌乳启动、功能维持、退化等生理过程中内外细胞因子调节、信号传导、功能基因的表达以及乳腺肿瘤的形成、癌变必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现有的研究显示反刍动物与人类、啮齿类动物泌乳调控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相对于其它种类动物而言,反刍动物的乳腺调控机理还未充分证明,主要原因是泌乳量较大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较为困难。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机制的研究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虽然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已有一些报道,但往往未成功地建立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不适合作为研究泌乳机制及检测乳腺表达载体的细胞模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可为转基因动物生产、泌乳量提高等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体外模型,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系亦可为乳腺发育学、乳腺病理学、泌乳生物工程学研究的细胞模型,因此,有必要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和细胞系建立技术,激素与乳腺上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选取屠宰场屠宰的泌乳后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组织块接种法成功地获得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利用细胞角蛋白18的免疫荧光染色对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了鉴定,通过对细胞接种存活率、群体倍增时间、生长曲线、形态学等生物学性状的检测,建立并鉴定了正常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此外,通过HPLc法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糖和酪蛋白进行了测定,反映了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反应器模型的建立和泌乳机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建立并鉴定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通过细胞传代,反复冻存和复苏,实现了细胞系的长期保存,获得了大量的乳腺上皮细胞。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液中,生长增殖性状良好,细胞传到20代以上仍保持旺盛的增殖活力。胰岛素培养的细胞中酪蛋白变化不大,而催乳素和孕酮的细胞酪蛋白有明显的升高;对三种激素作用下细胞培养液中酪蛋白在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均明显升高,在24小时内,三种激素升高均最明显;激素对细胞乳糖作用的HPLC结果发现,胰岛素对细胞中乳糖的影响不大,而催乳素和孕酮对细胞中的乳糖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对三种激素的培养液在不同时间点乳糖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胰岛素的培养液中乳糖浓度始终很高,但没有什么变化,而催乳素和孕酮的培养液在各个时间点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含量较低。同时对三种激素在不同时间点对细胞活力影响的研究发现,催乳素和孕酮使细胞活力都有增强,但胰岛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不明显,结果提示胰岛素能够维持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糖合成,催乳素和孕酮均有助于酪蛋白合成,表明这三种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维持泌乳功能是必需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硒对奶牛乳腺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进展[J]. 广东饲料 2017(08)
- [2].奶牛乳腺免疫细胞防御机理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4)
- [3].发育各期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表达[J]. 中国兽医学报 2011(10)
- [4].奶牛乳腺固有免疫的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2)
- [5].奶牛乳腺分支模型的建立[J]. 中国乳品工业 2019(01)
- [6].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乳腺长链脂肪酸摄取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7(04)
- [7].奶牛乳腺天然免疫防御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9)
- [8].浅谈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腺保健技术[J]. 湖北畜牧兽医 2009(09)
- [9].脾源性酪氨酸激酶基因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5(05)
- [10].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乳腺对氨基酸的摄取效率和乳腺动静脉激素变化规律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08)
- [11].奶牛乳腺肥大细胞数量与胶原纤维面积的相关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19)
- [12].奶牛乳腺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10)
- [13].奶牛乳腺蛋白组分析中蛋白质分步提取方法的建立[J].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3)
- [14].壳聚糖在奶牛乳腺健康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12)
- [15].奶牛乳腺局部免疫的调节机制-奶牛乳腺肥大细胞5-羟色胺的表达[J]. 免疫学杂志 2010(11)
- [16].高精料日粮诱导奶牛乳腺应激和凋亡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作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 [17].奶牛乳腺水肿和乳腺血肿的诊疗[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5)
- [18].奶牛乳腺乳脂肪形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J]. 中国兽医学报 2015(11)
- [19].奶牛乳腺防御机理及乳房炎防治研究[J]. 湖北畜牧兽医 2016(08)
- [20].健康奶牛与临床型乳腺炎奶牛乳腺线粒体蛋白组差异表达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1)
- [21].奶牛乳腺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定位[J]. 中国乳品工业 2011(06)
- [22].肿瘤坏死因子-α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09)
- [23].5-羟色胺和类胰蛋白酶在奶牛乳腺肥大细胞中表达的比较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21)
- [24].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1)
- [25].奶牛乳腺中调控乳脂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26].小肽调控奶牛乳腺乳蛋白合成的作用机制[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5)
- [27].提高奶牛乳腺健康水平的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 2015(04)
- [28].奶牛乳腺免疫调节的相关因素[J]. 中国奶牛 2010(04)
- [29].奶牛乳腺中4F2hc基因的表达模式及亮氨酸对其表达的调控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8)
- [30].硒对奶牛乳腺氧化应激与乳腺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