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江南牡丹品种群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牡丹品种群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本文以江南牡丹品种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子标记手段研究了江南牡丹的亲缘关系,然后通过显微切片和层剥解剖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江南牡丹花芽分化进程及其各阶段的特征,同时对江南牡丹秋季露地二次开花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SRAP技术对12个江南栽培品种与牡丹组Sect. Vaginatae的7个野生种和34个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聚类结果表明:牡丹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与花色有一定相关性,花色相同或相近的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也相对较近;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 Vagiata的野生类群与江南栽培品种聚为一类,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 Delavayanae各野生种与江南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远;中原牡丹在江南牡丹品种起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凤丹’系列品种可能是由杨山牡丹P.ostii直接演化而来,欧美牡丹品种、日本牡丹品种与江南牡丹品种也表现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2)通过显微切片和层剥解剖镜观察,2个江南牡丹品种除了依次经历花芽分化初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雄雌蕊原基瓣化期等时期外,还观察到待下位花分化完成后,从下位花雌蕊中心继续分化出上位花的花瓣,继而出现雄蕊、雌蕊而形成上位花;萼片的瓣化也参与了牡丹花型的演化;早花品种“江南1号”比中花品种“江南2号”花芽分化进程快;叶片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花芽分化初期达到最大值,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植物体内能量被大量消耗,外界环境也发生变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都呈现下降趋势,最后又都处于动态平衡。(3)通过对7个品种的江南牡丹进行赤霉素(GA3)处理,筛选出3个能够完成秋季露地二次开花的栽培品种;赤霉素(GA3)能够有效的打破混和芽的休眠、促进花蕾的发育、促进叶片的生长、提高成花质量,其中“江南6号”品种经过A1浓度的赤霉素(GA3)处理后萌发率达到60%,成花率达到42%,平均花朵直径达到了88.13mm,平均花枝直径达到2.74mm,均呈现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的江南牡丹所需赤霉素(GA3)的最佳浓度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同时表明花型简单,花型演化原始的江南牡丹品种更容易实现秋季露地二次开花。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南牡丹引种洛阳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3)
- [2].江南牡丹花期调控试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 [3].淹水胁迫下江南牡丹生长及光合特性研究[J]. 广西植物 2016(08)
- [4].七个江南牡丹品种花瓣中类黄酮物质分析[J]. 北方园艺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