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跨文化价值观理论和模型的引入——Kohls价值观选择卡片的应用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 迟若冰
导师: 顾力行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学,价值观研究,价值观理论和模型,本土化
文献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的写作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学领域出现的一个两难局面,即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语言专业人士,将学术兴趣转移到跨文化交际学价值观领域的研究,而在实践中他们却缺少相应的价值观研究工具的问题。鉴于国内尚无高效度和高信度的本土价值观测量工具可用,本文作者提出,有外语研究背景的学者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条件,致力于引入、测试、分析和本土化国际价值观理论和模型的研究,以此为中国的学者提供合适的价值观测量工具。作者对Kulich教授使用的Kohls“价值观选择卡片”问卷进行了定量定性的分析,以此为例来说明本土化引进工具的过程。数据分析显示, 1)尽管存在年龄、性别和专业的差别,样本仍然显示出明显的中国人价值观类型;2)原本的Kluckhohn模型和Kohls价值观卡片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问卷回答者的选择,使所测结果有所偏差;3)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样本对同一份问卷的做答有较大差别。基于以上三个结论,作者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于中国人价值观的讨论应当根据具体的语境并建立在第一手数据之上;其次,在应用引进的测量工具之前,其用词应当仔细检查;最后,每一个价值观研究都应该将目前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价值观范式作为研究背景加以考虑。希望文中所讨论的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够使更多与作者有相同背景的研究者了解本土化引入理论和调查工具的可行方法,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论文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1 The Context: 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Status Quo
1.1 IC’s History in the Mainland China
1.2 IC Value Studies: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ernational Value Theories and Instruments
2.1.1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 (1961) and Value Orientation Fram ework (VOF)
2.1.2 Milton Rokeach (1973) and his RVS instrument
2.1.3 Hofstede (1980), Work-related Value Dimensions and VSM
2.1.4 Bond (1987), CCC and CVS
2.1.5 Schwartz (1992)’s Culture-level Value Types and his SVS instrument
2.1.6 Trompenaar et al.(1994)’s Organization Value Dimensions
2.1.7 Summary and Extension
2.2 Kohls Value Option Cards
2.3 Rationale of Survey Form Selection
Chapter 3 Definition of Terms
3.1 Value and Value Orientation
3.2 Indigenizing vs. Indigenous studies
Chapter 4 Methodology and Data Analysis
4.1 Research Design and Procedure
4.2 Data Analysis Results
Chapter 5 Implic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Kulich’s Questionnaire
Appendix 2: Kohls’ Value Option Cards
Appendix 3: Kluckhohn’s Model
发布时间: 2006-12-30
参考文献
- [1].中国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分析[D]. 阎啸.山东大学2010
- [2].自主学习模型新探——螺旋递进型自主学习模型[D]. 陈宏欣.江西师范大学2009
- [3].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与翻译[D]. 祝军.华中师范大学2003
- [4].论中美商务谈判的跨文化交际[D]. 艾军.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 [5].俄汉简单句翻译的逻辑转换模型[D]. 白杨.首都师范大学2005
- [6].基于CAD模型的英语假并列构式研究[D]. 杨勇.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 [7].《围城》英译本中的情景模型[D]. 冯安华.苏州大学2008
- [8].中法餐桌禁忌之较[D]. 冀彦君.山西大学2015
- [9].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 汪方方.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10].英语阅读中不同背景知识与情景模型的构建[D]. 李霞.陕西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价值观比较[D]. 李明明.东北财经大学2007
- [2].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D]. 魏玲.西南石油大学2006
- [3].从主体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D]. 丁鸿雁.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 [4].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主体文化的重要性[D]. 李祥青.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 [5].对“跨文化敏感”的调查以及调查对于跨文化培训的指导意义[D]. 吴秀芝.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 [6].文化范围中的价值观[D]. 张琳.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 [7].中美跨文化交际行为中价值观差异障碍因素研究[D]. 于玉星.东南大学2005
- [8].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与相互理解[D]. 李侨.天津理工大学2005
- [9].转变中的价值观——中美价值观比较[D]. 石健.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 [10].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 杜瑾.重庆大学2005
标签:跨文化交际学论文; 价值观研究论文; 价值观理论和模型论文; 本土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