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建国后形成的国家与社会合一的“总体性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分化和功能重组。形成新时期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架构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改革要求,意味着我国体育组织体系结构必须要有根本性的变革。体育社团能否真正从政府机构中分离出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协调、体制健全的体育组织架构,事关今后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社团的生成、运作、组织模式等进行分析,在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团进行若干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应然途径与方向。主要结论: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架构已初见雏形。但无论是各组织的职能分配还是内部的运行机制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社团管理制度的“分级管理”把社团人为地分割为各自孤立的、不同层次的个体,体育社团以地域性社会资源瓜分框架为依托,导致我国体育社团会员制联系薄弱。3、我国体育社团改革呈现出势能结构差异的特点。4、我国体育社团具有自治社团或独立法人的外观,但实质是政府在运作,从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组织形式与实际运作逻辑的背离。5、体育社团“形同质异”的运作逻辑,表明其不符合社团法人治理结构的一般运作常规,因而面临社会合法性危机。6、体育社团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组织模式安排有悖于政社分开的根本原则。7、建立合作型领导关系是我国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发展的基本方向。8、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路径的选择不是主观的、孤立的,而是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进而反映到政府与社团关系的调整相联动的。9、体育社团改革,在观念上必须破除政府万能的习惯思维,实现政府权力由“全能”到“有限”;必须改变政府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促进政府与社团合理分工。10、作为综合性社团,体育总会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主体,应当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有代表性的、有组织能力的调节型体育社团组织。政府有责任帮助体育总会树立在会员、企业中的信用和威信,尽快让体育总会的职责和权力合法化、合理化。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体育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体育社团的制度法律环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选题依据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方法论2.2.2 具体研究方法2.3 资料组成及其来源3 研究综述3.1 有关社团的学术研究3.1.1 社团兴起的原因3.1.2 社团组织运作中所呈现的基本特性3.1.3 社团与政府关系3.2 国内体育社团研究现状3.2.1 有关体育社团的概念3.2.2 体育社团的现存问题及其基本特征3.2.3 体育社团改革研究3.2.4 不同类型体育社团研究3.3 境外、国外体育社团研究3.3.1 境外体育社团研究3.3.2 国外体育社团研究3.4 有关体育社团研究的评述3.5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4 研究技术路线、视角及可能的创新点4.1 研究技术路线4.2 研究的视角4.3 可能的创新点5 我国体育组织构架变迁与体育类民间组织发展概观5.1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组织构架变迁5.1.1 原有体育组织架构及其特点5.1.2 改革开放后体育组织架构的变化5.1.3 当前我国体育组织架构的基本组成5.2 体育类民间组织的发展概况与特征5.2.1 关于民间组织5.2.2 建国后我国体育类民间组织发展5.2.3 我国体育类民间组织发展特征6 我国体育社团发展概况6.1 全国性体育社团发展概况6.2 地方体育社团发展概况6.3 我国体育社团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存在问题6.3.1 章程6.3.2 决策制度6.3.3 协会领导人的产生6.3.4 监督机制6.4 我国体育社团会员制现状6.4.1 关于会员制6.4.2 我国体育社团会员制存在的问题7 我国体育社团生成、运作与社会合法性挑战7.1 我国全国性社团生成的解释模型7.2 我国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生成机制与运行逻辑7.2.1 我国全国性体育社团生成机制表现为政府合法性追求7.2.2 "形同质异"——我国体育社团运作逻辑7.2.3 体育社团"形同质异"的理论基础7.2.4 我国体育社团"形同质异"的现实逻辑7.3 我国全国性体育社团合法性考察7.3.1 合法性内涵7.3.2 社团的社会合法性与官方合法性的关系7.3.3 我国全国性体育社团官方合法性7.3.4 我国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社会合法性挑战8 我国体育社团组织模式8.1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由来8.2 我国体育社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组织模式的历史必然性8.3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组织模式的弊端8.3.1 阻碍社会结构领域的进一步分化和整合8.3.2 政府角色的缺位与越位8.3.3 体育社团有效性缺失8.4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关系沿革8.4.1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关系沿革8.4.2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关系沿革8.5 单项体育协会与国家体委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关系沿革8.5.1 单项体育协会与政府机构的同构阶段8.5.2 单项体育协会与事业单位的同构阶段8.6 "国家体育总局挪用中国奥委会资金"风波背后的体制思考9 我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9.1 改革的初始条件与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形成9.1.1 改革是依靠传统的制度规则和组织体系来操作运行9.1.2 改革一起步就背负着沉重的既得利益包袱9.1.3 改革面临非正式制度的约束9.2 对前一阶段改革的回顾与总结9.2.1 实体化改革的成效9.2.2 实体化改革对地方的影响9.2.3 改革存在的不足9.3 改革必须面对的新问题9.3.1 改革的动力在弱化9.3.2 改革的价值观需重新确立9.3.3 思想舆论出现了新的动向9.4 苏州市乒乓球协会创新发展经验的借鉴9.4.1 苏州市乒乓球协会基本情况9.4.2 苏州市乒乓球协会创新发展的四个方面10 双重管理体制与地方创新10.1 我国现行社团管理体制10.2 地方创新——吉林省四平市体育总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10.2.1 四平市体育总会改革发展历程10.2.2 四平市体育总会创新的制度意义10.2.3 四平市体育总会组织体系10.2.4 县(市)体育总会实体化改革及现状10.2.5 四平市体育总会的借鉴意义11 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国际视野11.1 同向多途——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政府体育事务介入的演变11.1.1 政府主导型国家的政府淡出11.1.2 社团主导型国家的政府介入11.2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两种模式11.2.1 以大陆国家为代表的政府监督模式11.2.2 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社团自治模式11.3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团的地位11.3.1 合理分工,相互合作是政府与体育社团关系发展的基本方向11.3.2 保证体育社团的独立性是政府与体育社团关系的共同特征11.3.3 政府与体育社团之间呈现出协议化的特点11.3.4 各种体育社团在大众体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1.4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团组织若干比较11.4.1 发育程度不同11.4.2 生成路径不同11.4.3 运作模式不同11.4.4 功能作用不同12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关联12.1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12.2 我国社团与政府关系与未来发展方向12.2.1 历史:建国初期的隶属型领导关系12.2.2 现状:改革开放后的依附型领导关系12.2.3 前景:合作型领导关系12.3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12.3.1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12.3.2 政治体制改革必然结果12.3.3 社会领域改革的相对滞后和社团发展的必要性12.3.4 体育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12.3.5 实施全民健身的要求12.4 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12.4.1 三大板块理论为社团组织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工具12.4.2 法团主义理论为构筑社团与政府新型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13 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两条路径13.1 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13.1.1 提高认识,政府权力由"全能"到"有限"13.1.2 改革政府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促进政府与社团合理分工13.1.3 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体育社团社会化13.1.4 改革经费投入方式,变直接拨款为政府购买13.2 体育社团:自身治理结构完善13.2.1 改革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13.2.2 改革运行机制14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地方体育总会改革与发展14.1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初期发展及历史贡献14.1.1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组织基础14.1.2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地方分会的筹建14.1.3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初期国内工作的推展14.2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地方体育总会纵向关系变迁14.2.1 体育总会的组织体系14.2.2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地方体育总会纵向关系的演变14.2.3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会员制联系机制与存在的问题14.3 体育总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14.4 当前地方体育总会改革的现状14.4.1 办公场所情况14.4.2 管理人员情况14.4.3 工作人员编制情况14.5 体育总会未来地位与自身定位14.5.1 体育总会未来地位14.5.2 体育总会的定位14.6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其地方体育总会改革与发展思考14.6.1 办公地点独立设置14.6.2 机构改革14.6.3 人事制度改革14.6.4 人员编制改革14.6.5 组织网络建设14.6.6 建立运作新机制14.7 体育总会改革中的政府角色14.7.1 建立完善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核心的社团组织架构14.7.2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两会一体化"14.7.3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地位应予以法律确认15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15.1 结论15.2 建议致谢参考文献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创理念下的乡村保护与发展研究[J]. 城乡建设 2020(03)
- [2].河北省村镇银行研究的有益探索——《河北省村镇银行实践与探索发展研究》评介[J]. 河北金融 2019(12)
- [3].新零售背景下生鲜电商的发展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02)
- [4].国内民宿业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旅游研究 2020(02)
- [5].辽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探讨[J]. 四川水泥 2020(03)
- [6].《“一带一路”倡议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评介[J]. 管理学刊 2020(01)
- [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文商旅融合发展研究[J]. 市场论坛 2020(04)
- [8].海南省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4)
- [9].全球三大宇航防务公司2017年航天发展研究[J]. 卫星与网络 2018(Z1)
- [10].民俗学视野下的株谭镇傩舞音乐发展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03)
- [11].澳门社团组织文化发展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7)
- [12].新时期高级职业农民发展研究[J]. 山西农经 2016(14)
- [13].《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总目录[J]. 社会发展研究 2016(04)
- [14].信息环境下美术教育的发展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21)
- [15].山东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研究[J]. 山西青年 2020(04)
- [16].关于廊坊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研究[J]. 长江丛刊 2019(11)
- [17].基于“健康中国”导向下高校篮球发展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0)
- [18].关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发展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8)
- [19].“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2)
- [20].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研究[J]. 数码世界 2017(12)
- [21].明朝政治体制的成因及发展研究[J]. 青春岁月 2016(21)
- [22].写实到新具象——东北雕塑语言发展研究[J]. 艺术品鉴 2017(01)
- [23].锦州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J]. 商业故事 2016(22)
- [24].我国数学建模的发展研究[J]. 高考 2016(24)
- [25].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 中学生英语 2017(08)
- [26].我国民歌唱法的发展研究[J]. 通俗歌曲 2017(02)
- [27].“粉丝经济”的发展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5)
- [28].中职骨干教师发展研究[J]. 人生十六七 2017(17)
- [29].杜尔伯特蒙古族节日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03)
- [30].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17)
标签:民间组织论文; 体育社团论文; 体育总会论文; 体制论文; 改革论文;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地方体育总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