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取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为研究对象,以文体学为理论切入点,突破既往研究盲区,全面系统地考察“语丝体”散文书写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文化语境及文学自身演变层面的复杂性收获,并进而探讨这一书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散文的特殊意义,以求更深刻地把握散文之彰显现代知识分子独立自由精神的文体独特性。论文在界定“‘语丝体’散文”名称之后,展开主体部分:第一章首先分析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发生语境。从话语权力秩序、现代文学社群和商业传媒文化等角度还原“语丝体”散文的生态背景;第二章重在考察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主体话语形态。主体话语形态是“语丝体”散文的骨骼。寻绎作家的精神心态和文化认同焦虑之于“语丝体”散文的关系,试图揭示“语丝体”散文作家主体深层的心理涵蕴和内在复杂性;第三章主要考察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语言形式。语言是“语丝体”散文的肌肤。通过语言的形式策略以及其功能意蕴的探讨,努力触摸“语丝体”散文的文化精神;第四章力求在现代文学史的宏观视野下,将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纳入中日文学关系与散文文体学的视角确定其于苦闷书写及古今传承两个方面表现出的独立文学品格,并揭示“语丝体”散文的意义、局限及其于当下散文的镜鉴作用。本论文立足于自由人性层面,在传统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视角之余,将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纳入文体学视阈予以文化整合考察。打破既往偏于纯文本、纯社团流派或作家单向度研究的局限,本研究追求在更加贴近文学散文个性本体的层面展开。通过探究作家生命主体的生存环境与精神需求、文化心态与审美选择以及语言形式策略,揭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自由追求和独立言说的丰富复杂性。探寻中国散文现代嬗变发展的一定规律和审美价值,审视言说主体设计自我、构想历史的意义,这是一种从文学到文化的系统研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