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子草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黄珠子草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黄珠子草(Phyllanthus simplex Retz.)是大戟科(Eupo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植物,该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为常用民间草药,主要治疗腹泻下痢,尿路感染,肝炎等。而对同属植物黄珠子草的研究较少,为了深度开发和利用叶下珠属植物资源,本文以植物化学理论和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为基础,对采自陕西汉中的黄珠子草叶做了以下的研究:1、采用试管预试法对黄珠子草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表明:黄珠子草叶中含有酚性成分、鞣质、黄酮及其苷类、糖及其苷类、皂苷、氨基酸、挥发油及油脂类成分;可能含有甾体、萜类等成分;不含生物碱、强心苷、蒽醌及其苷类、多肽、蛋白质、香豆素及其苷类等成分。2、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珠子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不同部分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茎、叶、果实、根中两种有效成分总黄酮类、总酚分别为,10.86mg·g-1、0.88 mg·g-1;31.07 mg·g-1、23.85 mg·g-1;25.74 mg·g-1、9.54mg·g-1;17.01 mg·g-1、1.07 mg·g-1。3、利用抑制菌丝生长法测定各部位样品醇提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预设浓度40mg·mL下,黄珠子草叶部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佳,它对黄瓜枯萎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率达到100%,对黄瓜枯萎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依次为10mg·ml-1,20mg·ml-1,10mg·ml-1。4、、对黄珠子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与七种病原菌抑制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七种病原菌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而且黄瓜枯萎病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关系超过0.9,说明其抑菌效果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辣椒疫霉病原菌、青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总酚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说明其酚类中含有许多抑制这三种菌的活性物质。5、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从黄珠子草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五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性质、IR、1H-NMR、13C-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中的4个,它们分别为:香草醛、β-胡萝卜苷、β-谷甾醇、芦丁。本文对黄珠子草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类、总酚的含量,测试了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并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黄珠子草的研究,为深入研究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叶下珠属植物资源概况
  • 1.3 叶下珠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1 黄酮类
  • 1.3.2 酚酸类
  • 1.3.3 鞣质类
  • 1.3.4 香豆素类化合物
  • 1.3.5 萜类化合物
  • 1.3.6 其它类化合物
  • 1.4 叶下珠属植物活性研究进展
  • 1.4.1 抗肝炎病毒作用
  • 1.4.2 保护肝脏作用
  • 1.4.3 调节免疫作用
  • 1.4.4 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
  • 1.4.5 治疗乙型肝炎
  • 1.4.6 叶下珠病毒
  • 1.4.7 其它作用
  • 1.5 黄珠子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黄珠子草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仪器及试剂
  • 2.1.3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仪器及试剂
  • 3.1.3 标准曲线制作及提取液制备
  • 3.1.3.1 标准曲线制作
  • 3.1.3.2 提取液制备
  • 3.1.3.3 总黄酮、总酚含量测定
  • 3.2 结果分析
  • 3.2.1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
  • 3.3 讨论
  • 第四章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仪器及试剂
  • 4.1.3 样品液的制备
  • 4.1.4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 4.1.5 滤纸片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4.2.2 黄珠子草叶部位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病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 4.3 讨论
  • 第五章 黄珠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仪器及试剂
  • 5.1.3 提取与粗分
  • 5.1.4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5.1.5 化合物的纯度检测
  • 5.1.6 单体化合物的熔点测定和光谱测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分离纯化结果
  • 5.2.2 纯度检测结果
  • 5.2.3 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波谱数据
  • 5.3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8(10)
    • [2].叶下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实践 2012(06)
    • [3].叶下珠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J]. 海峡药学 2019(07)
    • [4].白族药用植物——滇橄榄[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04)
    • [5].叶下珠抗肝纤维化机制的作用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6].叶下珠抗补体活性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05)
    • [7].不同种植密度对叶下珠产量的影响[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0(01)
    • [8].叶下珠属植物活性成分柯里拉京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04)
    • [9].超声波辅助提取叶下珠总生物碱工艺的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01)
    • [10].叶下珠多酚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特性[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8(06)
    • [11].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12)
    • [12].神奇植物的“情”和“智”[J]. 金色少年 2011(03)
    • [13].同属易混品种叶下珠与珠子草的性状显微鉴别[J]. 中国药事 2020(02)
    • [14].不同采收期叶下珠中没食子酸、槲皮素鞣质的含量变化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6)
    • [15].叶下珠施肥技术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9(03)
    • [16].叶下珠治疗病毒性肝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
    • [17].叶下珠薄层色谱鉴别及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含量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4)
    • [18].叶下珠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16)
    • [19].余甘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 [20].神奇的植物[J]. 初中生学习(低) 2010(03)
    • [21].叶下珠头细蛾与小果叶下珠互利共生的研究——生物学及系统稳定性[J]. 应用昆虫学报 2015(01)
    • [22].西印度醋栗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和小鼠急性过氧化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01)
    • [23].干扰素注射液联合叶下珠片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细胞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1)

    标签:;  ;  ;  ;  

    黄珠子草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