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与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管理者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管理层持股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外大部分学者关于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就我国而言,由于相关政策的缺乏,早期管理层持股激励的效果不明显,国内大部分学者关于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将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步增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控也有了更好的基础,这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激励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构筑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为了更客观的描述管理层持股激励的实际效果,对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的度量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从研究的实际出发选择了“业绩标准”作为度量标准,度量指标和评价方法则选择了“综合指标”和“因子分析法”。接着,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综合得分函数,以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管理层持股的比例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为进一步说明管理层持股激励的效应,本文又分区间和分行业再次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存在区间效应;不同行业管理层持股激励实施的效果不同,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技术行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管理层持股激励的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层持股激励机制,确保管理层持股激励在我国健康发展,笔者又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对未来管理层持股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前言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 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综述1.2.1 国外的文献综述1.2.2 国内文献综述1.2.3 文献评述1.2.4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1.3 研究的方法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1.5 创新点和不足1.5.1 创新点1.5.2 不足第2章 管理层持股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2.1 管理层持股的概念2.2 管理层的范畴2.3 管理层持股的理论基础2.3.1 "委托—代理"理论2.3.2 人力资本理论2.3.3 企业家利润理论第3章 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的度量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3.1 管理层持股激励效应的度量标准3.1.1 常见的效用标准3.1.2 本文激励效应标准的选择3.2 基于业绩标准的评价指标3.2.1 常用评价指标的介绍3.2.2 本文评价指标的确定3.3 综合指标评价方法3.3.1 常用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3.3.2 本文评价方法的确定第4章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4.1 研究的假设4.2 实证研究方法说明4.3 模型的建立4.3.1 企业业绩评价模型4.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4.4 样本的来源4.5 变量定义4.5.1 独立变量4.5.2 因变量4.5.3 控制变量4.6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4.6.1 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统计性分析4.6.2 控制变量的统计性描述4.7 假设检验4.7.1 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业绩要好于零持股上市公司的业绩4.7.2 管理层持股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假设检验4.7.3 管理层持股区间效应的假设检验4.7.4 不同行业管理层持股对业绩影响的假设检验第5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5.1 基本结论5.2 政策及建议5.2.1 培育成熟规范的证券市场5.2.2 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并重5.2.3 进一步解决股票的来源问题5.2.4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市场5.2.5 通过指数化期权来规避我国股市弱势有效问题5.2.6 明确管理层持股激励的适应行业5.3 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管理层论文; 持股比例论文; 上市公司业绩论文; 激励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