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资产主要采取持有到期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使我国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承担风险。而在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种方式日益显露出它的不适用性。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种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已是迫在眉睫。现在国际上有实力的大银行纷纷采取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根据借款人和市场变化情况,利用一系列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分散信用风险,并对信用资产进行保值甚至增值。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衍生产品的研究,探索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积极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本文在吸收与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信用风险的特征出发,主要探讨了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衍生产品的定性分析、建立量化模型以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等问题。首先,对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衍生产品的相关概念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进一步把二者结合起来阐述了如何利用这种新型产品增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然后,进入了文章的核心部分:产品定价问题研究。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实质上就是对信用风险进行定价。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例,从信用违约互换的现金流出发,对信用违约互换的价值进行分析,在风险中性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面值挽回率的偿付结构得到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基本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初步论证了该定价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具体构想,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现有情况下应用信用衍生产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章 信用风险与信用衍生产品介绍2.1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2.1.1 信用风险概念的界定2.1.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2.1.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2.2 信用衍生产品简介2.2.1 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义2.2.2 信用衍生产品的构成要素2.2.3 信用衍生产品的结构及避险机理2.2.4 信用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管理功能2.3 信用衍生产品的理论基础2.3.1 效用理论2.3.2 可保风险与套期保值理论2.3.3 对风险的量化管理2.4 本章小结第3章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可行性分析3.1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必要性3.1.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3.1.2 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局限性3.2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3.2.1 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主体已经具备3.2.2 现货市场容量足够大3.2.3 金融深化水平正在提高3.2.4 监管体系和宏观调控制度比较健全3.3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面临的障碍3.4 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实现途径3.5 本章小结第4章 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研究4.1 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方法的选择4.1.1 结构型模型4.1.2 简化型模型4.1.3 混合型模型4.2 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的建立4.2.1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的前提假设4.2.2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的定性分析4.2.3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的求解4.3 算例分析4.4 本章小结第5章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具体设计5.1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则5.1.1 发展与创新相结合5.1.2 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相结合5.1.3 业务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相结合5.1.4 多元化发展与集约化经营相结合5.2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具体构想5.2.1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推出步骤5.2.2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参与主体5.2.3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品种5.2.4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5.2.5 与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的配合使用5.3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及其控制5.3.1 对手风险及其控制5.3.2 操作风险及其控制5.3.3 流动性风险及其控制5.3.4 法律风险及其控制5.4 本章小结第6章 我国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对策建议6.1 宏观层面的对策建议6.2 微观层面的对策建议6.3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曾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信用衍生产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