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传播模型论文-杨远航

病毒传播模型论文-杨远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传播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病毒,SLARS模型,稳定性分析,Hopf分支

病毒传播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杨远航[1](2019)在《具有分级感染率的时滞SLARS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恢复节点临时免疫期时滞为分岔参数,对一种具有分级感染率的时滞SLARS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模型的推导,然后根据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得出模型局部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一个仿真示例,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殷缘圆[2](2019)在《一类时滞SLAS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会引发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为了控制网络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本文以时滞为模型参数,对一类具有时滞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模型稳定时期和Hopf分支存在的条件,并运用仿真示例证明所得结论,以期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曹春,段爱华,张子振[3](2019)在《一类时滞SIV无线传感器网络病毒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病毒的传播规律,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病毒潜伏期的时滞为分岔参数,研究了一类时滞SIV无线传感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和Hopf分岔。首先通过讨论特征根分布,得到模型局部渐近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进而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确定了Hopf分岔的方向和分岔周期解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示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子振,丁健[4](2019)在《一类捕食类型时滞SITRS无线传感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于Holling-Ⅱ类捕食模型,研究一类时滞SITRS无线传感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以时滞为分岔参数,利用特征值方法,得到模型局部渐近稳定和产生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仿真示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模型关键参数对其动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谭宏武,白云霄,乔蓉蓉[5](2019)在《一类具有优化控制策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特征和机理为背景,借助经典的传染病仓室模型框架,建立了一类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动力学中定性与稳定性知识讨论了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接着,考虑引入查毒杀毒、以及杀毒软件升级等控制措施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费用最少的情况下,感染病毒的计算机数量最少的优化控制措施.最后,借助数值模拟展示了我们的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瑜[6](2019)在《具有时滞的登革热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具有时滞的确定性传染病模型和随机传染病模型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具有多时滞的确定性媒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和随机媒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了时滞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随机干扰对疾病传播持久性与灭绝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述如下:1.第一部分,建立了一类具有潜伏期时滞的登革热病毒在人与蚊子之间传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使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LaSalle不变性原理,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微分和积分不等式,线性化方法等分析技巧,讨论了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及其全局渐近稳定性.进一步,分析了阈值条件关于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此外,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2.第二部分,考虑到病毒在蚊子体内的潜伏期和媒体信息的延迟性,提出了一类具有潜伏期时滞和媒体信息的延迟时滞的登革热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泛函,LaSalle不变性原理等方法,讨论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进一步,应用Hurwitz准则和分支理论分析讨论了两类时滞所有不同组合下地方病平衡点稳定性和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3.第叁部分,建立了一类具有潜伏期时滞的随机登革热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通过使用随机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Lyapunov分析法等,证明了该随机模型的全局正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进一步,得到了该模型解在对应确定性模型的无病平衡点E0和地方病平衡点E*处的渐近行为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并就随机扰动和潜伏期时滞对登革热病毒传播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Nyang'inja,Rachel,Atieno[7](2019)在《考虑接种的轮状病毒和疟疾协同传播模型与考虑公共卫生教育效果的潜蚤病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状病毒、疟疾和绦虫病继续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相当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论文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考虑接种的轮状病毒和疟疾协同感染传播模型,二是具有公共卫生教育效果的潜蚤病流行病模型。第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轮状病毒和疟疾传播的8维动力学模型,旨在研究它们在接种疫苗时的协同关系。该研究重点探讨疫苗接种对动力学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在轮状病毒-疟疾共存流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我们首先研究了仅轮状病毒传播和仅疟疾传播的子模型,以便深入了解疫苗接种如何分别影响每种疾病的传播动力学,接着,我们研究了完整模型的动力学性态。我们首先计算了轮状病毒和疟疾子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利用中心流形理论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我们分别证明了完整模型地方病的局部和全局稳定性。最后,我们研究了疫苗接种对轮状病毒和疟疾传播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轮状病毒和仅疟疾的子模型的无病平衡点在其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全局渐近稳定,而完整的协同感染模型存在分支现象。进一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将有效减少疟疾的协同感染,从而改变疾病传播结果。在第二项研究中,我们利用常微分方程构造了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来研究公共卫生教育中潜蚤病的动力学性态。应用次代矩阵方法,我们获得基本的再生数RE,并用它来确定种群中的潜蚤病是否爆发,从而导致潜蚤病地方病平衡点或者无病平衡点。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以及使用几何方法,我们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E大于1时,潜蚤病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否则不稳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受教育的人口增加,潜蚤病感染的人口减少。因此,公共卫生教育可以成为消除潜蚤病的非常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9-06-01)

马霞[8](2019)在《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为四章,主要研究了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第一章,介绍了汉坦病毒传播模型的研究背景、相关的发展动态和目前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工作.第二章,研究了基于疫区控制措施的具有反应-扩散的汉坦病毒传播模型其中S(t,x),I(t,x)分别表示t时刻,x位置的易感鼠类和染病鼠类的密度,N=S+I,d为鼠类的扩散速率,b为鼠类的自然出生率,d0为鼠类的自然死亡率,e为人类对鼠类的捕杀率,K为环境容纳量,β为染病鼠类对易感鼠类的传染率.b,d,d0,e,K,β均为正常数且b>d0+e.我们将通过上下解方法、Schauder不动点定理并结合一些分析技巧给出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以及最小波速.通过构造negative one-sided Laplace证明了行波解的不存在性.第叁章,考虑环境中的病毒对汉坦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了间接传染下具有反应-扩散的汉坦病毒传播模型其中S(t,x),I(t,x)分别表示t时刻,x位置的易感鼠类和染病鼠类的密度,N(t,x)表示鼠类的总数,N=S+I.D1和D2分别为易感鼠类和染病鼠类的扩散速率,b1为鼠类的自然出生率,d1为鼠类的自然死亡率,d2为人类对鼠类的捕杀率,d3为因病死亡率,d4为病毒衰减率,K为环境容纳量,β1为染病鼠类对易感鼠类的传染率,βw为环境中的病毒对易感鼠类的传染率,m为转换率.D1,D2,b1,d1,d2,d3,d4,K,βI,βW,m均为正常数.本章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negative one-sided Laplace证明了行波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并对其模型做了数值模拟.第四章,总结前两章研究得到的结果,并给出了自己后续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董晶,徐浩,刘文瑾,柳雄顶[9](2019)在《无标度网络上具有病毒变异的SIAS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变异行为和网络拓扑结构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基于无标度网络提出了一类具有病毒变异的SIAS疾病传播模型。利用平均场理论对疾病的传播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得到基本再生数和平衡点,分析了基本再生数与平衡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疾病的消亡和爆发完全由基本再生数决定,网络拓扑结构和病毒变异率均会影响基本再生数。该研究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刚,陆世伟,胡鑫,马润年[10](2019)在《潜伏机制下网络病毒传播SEIQRS模型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潜伏病毒传播特性,研究潜伏机制下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及其稳定性,为潜伏型病毒扩散机理及防御策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首先,从新型网络病毒的潜伏特点入手,分析处于潜伏状态的网络节点存在的叁种转化模式,提出了潜伏机制下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其次,运用劳斯稳定判据,论证了网络病毒传播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求解系统的基本再生数R_0;最后,给出了潜伏状态下叁种转移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R_0≤1时,网络在无病毒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_0>1时,网络在感染源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通过调整优化潜伏状态下叁种转移概率,可以减小系统基本再生数R_0,使网络维持在无病毒健康状态.增大潜伏状态到易感状态转移概率θ,减小潜伏状态到感染状态转移概率γ和增大潜伏状态到免疫状态转移概率b,可以将潜伏病毒入侵的网络控制稳定在无病毒平衡点,从而维护网络安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病毒传播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会引发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为了控制网络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本文以时滞为模型参数,对一类具有时滞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模型稳定时期和Hopf分支存在的条件,并运用仿真示例证明所得结论,以期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传播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杨远航.具有分级感染率的时滞SLARS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稳定性分析[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殷缘圆.一类时滞SLAS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稳定性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9

[3].曹春,段爱华,张子振.一类时滞SIV无线传感器网络病毒传播模型[J].滨州学院学报.2019

[4].张子振,丁健.一类捕食类型时滞SITRS无线传感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模型[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5].谭宏武,白云霄,乔蓉蓉.一类具有优化控制策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6].周瑜.具有时滞的登革热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2019

[7].Nyang'inja,Rachel,Atieno.考虑接种的轮状病毒和疟疾协同传播模型与考虑公共卫生教育效果的潜蚤病传播模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9

[8].马霞.两类汉坦病毒传播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D].山西大学.2019

[9].董晶,徐浩,刘文瑾,柳雄顶.无标度网络上具有病毒变异的SIAS传播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王刚,陆世伟,胡鑫,马润年.潜伏机制下网络病毒传播SEIQRS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病毒传播模型论文-杨远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