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震地质灾害区划与可视化研究

西安市地震地质灾害区划与可视化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灾害推动着新的抗震设计法规的出台,全国性的“地震小区划”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西安市地震小区划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区划、地震动反应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区划等工作。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西安市地震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灾害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可视化平台搭建的工作。西安市地震地质灾害可以分为显著的和潜在的两种类型。其中显著地震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地裂缝两种,潜在地震地质灾害有砂土液化和黄土震陷两种。在其场地危险性分析上,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灾害种类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在灾害区划上,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采用不同的区划模型。区划模型分确定性和模糊性两种,实现方法上都是利用GIS手段得到区划结果。将评价工作的数据和区划结果真实高效地展现给用户,也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地震地质灾害可视化系统的建立采用GIS的集成二次开发形式实现,利用COM组件技术实现GIS的基本功能,以通用软件开发工具为开发平台,其中基于GIS的数据管理、查询、编辑和专题图输出的功能通过Arc Engine调用GIS组件来实现,而程序模型本身则由开发语言来实现,这样就实现了二者的集成开发。伴随数据大集成化的发展,基于云计算的可视化系统的研发也应运而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震地质灾害区域评价与区域研究现状
  • 1.2.2 GIS在地震地质灾害区划研究领域的应用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工作
  • 1.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构造背景与工程地质特性
  • 2.1 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
  • 2.1.1 区域地质构造环境
  • 2.1.2 区域地层岩性
  • 2.1.3 历史地震对研究区的影响
  • 2.2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
  • 2.2.1 区划工作的开展和地貌类型
  • 2.2.2 研究区的岩土类型与分布
  • 2.3 研究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
  • 2.3.1 区划方法
  • 2.3.2 区划结果
  • 第三章 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区划系统的建立
  • 3.1 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特征
  • 3.1.1 崩塌与滑坡
  • 3.1.2 地裂缝
  • 3.1.3 砂土液化
  • 3.1.4 黄土震陷
  • 3.2 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区划系统的建立
  • 3.2.1 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 3.2.2 地震地质灾害区划模型与方法
  • 第四章 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 4.1 崩塌与滑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4.1.1 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
  • 4.1.2 典型滑坡的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 4.1.3 典型滑坡模型动荷载对变形的影响效应
  • 4.1.4 典型滑坡模型动荷载对滑坡受力的影响效应
  • 4.1.5 典型滑坡模型动荷载对塑性区的影响效应
  • 4.1.6 典型滑坡模型动荷载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效应
  • 4.2 地裂缝
  • 4.2.1 研究区地裂缝平面展布与剖面结构特征
  • 4.2.2 研究区地裂缝的破裂带宽度及评价
  • 4.3 砂土液化
  • 4.3.1 研究区液化形成机制
  • 4.3.2 砂土液化判别方法
  • 4.3.3 研究区在50年不同超越概率下的砂土液化灾害评价
  • 4.4 黄土震陷
  • 4.4.1 研究区黄土震陷性与震陷试验
  • 4.4.2 黄土震陷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 4.4.3 研究区在50年不同超越概率下的黄土震陷评价
  • 4.5 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区划结果
  • 第五章 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可视化系统的研究
  • 5.1 可视化系统建立的目的与逻辑结构
  • 5.1.1 可视化系统建立的目的
  • 5.1.2 系统建立的原则
  • 5.1.3 系统建立的多层逻辑结构
  • 5.2 平台系统的开发
  • 5.2.1 开发环境
  • 5.2.2 技术路线
  • 5.2.3 系统功能模块
  • 5.3 C/S可视化系统的数据结构管理与应用
  • 5.3.1 空间数据管理
  • 5.3.2 地图数据查询
  • 5.3.3 数据编辑与应用
  • 5.4 基于云计算的可视化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 5.4.1 云计算与WebGIS的概念与特点
  • 5.4.2 WebGIS的实现技术和结构体系
  • 5.4.3 智能云客户端在可视化系统中运用中的优势
  • 5.4.4 智能云客户端的风险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质灾害区划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 民营科技 2016(02)
    • [2].多尺度液化灾害区划和评估技术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6)
    • [3].贵州省贵定县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规划[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06)
    • [4].江苏省地质灾害区划评价[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5(02)
    • [5].金华市婺城区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评价[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6)
    • [6].我国两种典型地质灾害区划技术发展现状述评[J].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2)
    • [7].中国台风灾害区划及设防标准研究——双层嵌套多目标联合概率模式及其应用[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8(05)
    • [8].基于加权综合法的西安城市内涝灾害区划分析[J]. 气象科技 2012(06)
    • [9].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规划[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8(03)
    • [10].苏南地区地质灾害区划评价[J]. 中国地质调查 2019(05)
    • [11].基于GIS的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J]. 气象科技 2011(04)
    • [12].伊朗锡斯坦地区沙漠灾害区划(英文)[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05)
    • [13].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研究和震陷灾害区划[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S1)
    • [14].吉林龙岗火山群金龙顶子火山机构及灾害区划[J]. 地震地质 2017(02)
    • [15].黑龙江省夏季旱涝灾害区划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9(04)
    • [16].广西武鸣县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J]. 大众科技 2009(05)
    • [17].基于热流变运动学模型的熔岩流灾害区划——新疆阿什库勒火山区的灾害区划[J]. 地震地质 2017(04)
    • [18].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与区划模型[J]. 民营科技 2015(04)
    • [19].榆林冰雹灾害区划[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14)
    • [20].贵州省关岭县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规划[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4(03)
    • [21].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的系统概念模型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2012(02)
    • [22].水系分维在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中的应用[J].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4)
    • [23].山东省泗水县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规划[J]. 山东国土资源 2016(06)
    • [24].河南禹州地质灾害区划与安全性评价[J]. 地质装备 2012(04)
    • [25].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区划及其防治[J]. 嘉应学院学报 2009(03)
    • [26].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平台搭建与应用[J]. 西南公路 2016(03)
    • [27].滑坡灾害空间智能预测展望[J]. 地质科技情报 2008(02)
    • [28].我国山洪灾害高易发降雨区分布研究[J]. 人民长江 2008(17)
    • [29].长白山天池火山碎屑流灾害区划[J]. 震灾防御技术 2015(02)
    • [30].基于数值模拟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灾害展布范围分析及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5)

    标签:;  ;  ;  ;  ;  

    西安市地震地质灾害区划与可视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