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小独山钨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

甘肃省小独山钨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

论文摘要

小独山钨矿床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西,是一个以白钨矿为主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利用构造学、矿床学及成矿预测学的相关理论,对小独山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通过分析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矿区含矿裂隙的力学性质早期具张性,后以剪性为主。通过对矿床地质的调查和观测,认为小独山钨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石英脉型白(黑)钨矿床。主要成矿元素W来自矿区深边部晚期侵入的酸性岩体,Ca元素可能由矿脉围岩提供。在矿区及周边地区出露有酸性岩体,如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这些岩体稀土配分曲线大致相近,表明这些岩体可能同源但侵入时代不同。小独山钨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有关。矿区内Ⅰ矿带脉体产状基本一致,Ⅱ矿带矿脉是否出露地表及沿走向延伸的长短与近东西向断层切割有关。由于断层的切割作用,Ⅱ矿带矿脉仅在断层抬升盘出露地表,矿脉沿走向的长度受控于相邻断层的间距,因而在Ⅱ矿带的北西和南东两侧深部,仍有北西向矿脉存在,它们是已出露地表的矿脉带的沿走向延伸部分。经地表观测发现,在Ⅰ矿带南东端,微细脉发育,含矿围岩由黄褐色逐渐过渡到深灰色。在矿带中段和北西段,含矿石英脉相对变厚,金属元素硫化物增多,矿脉可能向北西方向侧伏。造成矿脉侧伏的原因,可能是成矿物质来自矿区北部的隐伏岩体,矿液自北西向南东且自下而上沿裂隙充填成矿经化探原生晕测量,Sn、Bi与主成矿元素W具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找矿指示元素。经物探测量,在矿区北部圈出了大的异常带,这些异常可能是隐伏的矽卡岩或者基性岩体引起。综合物、化探成果和矿体分布特征,共预测了三个找矿远景区,并阐述了预测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项目来源及选题意义
  • 1.1.1 项目来源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区概况
  • 1.3 前人地质工作评述
  • 1.3.1 前人地质工作概况
  • 1.3.2 前人地质工作成果与评述
  • 1.4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3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二章 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地质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3.1 构造发展史
  • 2.3.2 构造
  • 2.4 区域岩浆活动
  • 2.5 区域矿产及分布
  • 第三章 矿床地质
  • 3.1 矿区地层
  • 3.2 岩性特征
  • 3.3 矿区构造及其演化
  • 3.3.1 矿区构造的演化
  • 3.3.2 矿区主要构造
  • 3.3.3 矿区容矿构造所表现出的特征
  • 3.4 矿区岩浆岩特征
  • 3.5 矿体地质
  • 3.5.1 矿体外部形态特征
  • 3.5.2 矿体内部结构特征
  • 3.6 围岩蚀变
  • 第四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4.1 成矿物质来源
  • 4.2 成矿物化条件分析
  • 4.3 成矿时代
  • 4.4 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 4.4.1 成矿物质的搬运与沉淀
  • 4.4.2 关于成矿母岩
  • 4.4.3 成矿模式
  • 第五章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 5.1 控矿因素与分析
  • 5.1.1 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 5.1.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 5.1.3 地层岩性与成矿的关系
  • 5.2 矿化富集规律
  • 5.2.1 石英细脉型矿体延伸方向
  • 5.2.2 大脉型矿体延伸方向
  • 5.2.3 浸染状矿体的延伸方向
  • 5.3 矿体侧伏方向
  • 第六章 找矿预测
  • 6.1 找矿前景分析
  • 6.2 物探
  • 6.2.1 物探方法选择
  • 6.2.2 高精度磁测成果与解译
  • 6.3 化探
  • 6.3.1 化探方法的选择
  • 6.3.2 化探取样及分析
  • 6.3.3 化探数据处理
  • 6.4 找矿预测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甘肃省小独山钨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