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抢先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抢先性治疗,经验性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
抢先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琦,李冬[1](2019)在《经验性与抢先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抢先性抗真菌治疗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与抢先性治疗方法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经验性治疗相比,抢先性治疗在减少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抗真菌治疗的疗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全因死亡率、住院时长、抗真菌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与经验性治疗相比,抢先性抗真菌治疗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及缩短抗真菌治疗的疗程,并且没有增加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段效军,陈艳萍,黄建宝,孟燕妮,杨敏[2](2018)在《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的疗效,并对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索合理的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1例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分为伏立康唑组(16例)和氟康唑组(25例),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对入选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伏立康唑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氟康唑组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及非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要高于氟康唑(P<0.05)。结论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疗效要优于氟康唑,氟康唑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07期)
曹伟杰,万鼎铭,李丽,王冲,张素平[3](2016)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抢先治疗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抢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134例allo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移植后CMV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相关危险因素,抢先治疗有效率、转阴中位时间以及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llo-HSCT后74/134例发生CMV血症(55.2%),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4(14-283)d。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预处理方案中应用ATG和合并Ⅱ-Ⅳ度a GVHD为CMV血症的危险因素;85.1%(63/74)的患者经抗病毒抢先治疗后转为阴性,转阴中位时间为15(5-82)d,其中2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未发生CMV血症组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为66.3%,CMV血症组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为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及合并Ⅱ-Ⅳ度a GVHD有可能增加allo-HSCT后CMV感染的发生率,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CMV血症患者发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黄刚,巫林伟,罗小菁,黄燕纯,费继光[4](2015)在《抢先治疗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效果与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肾移植受者可疑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和BKVAN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确定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4年通过移植肾穿刺活检并结合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尿、血标本中BK病毒DNA含量测定确诊的BKVAN 49例和可疑BKVAN 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BKVAN和可疑BKVAN的受者进行减少免疫抑制剂强度的治疗,并定期监测BKV的活动及移植肾功能。比较两组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及差异。结果确诊时BKVAN组受者的尿Decoy细胞,尿、血BKV数量的中位水平明显高于可疑BKVAN组(P<0.01)。在调整免疫抑制强度后平均为31.1个月(2.4~101.3个月)随访期间,可疑BKVAN组BKV尿症的清除率为82.4%,显着高于BKVAN组(28.3%,P<0.001)。可疑BKVAN组的BKV血症减少和清除平均时间分别为0.9和1.7个月,显着短于BKVAN组(7和11个月,P<0.001)。两组间6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及6和12个月与调药前血清肌酐差值水平比较,可疑BKVAN组均明显低于BKVAN组(P<0.05)。调药后观察期间两组中均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疑BKVAN组移植肾3年和5年存活率均为97.1%,显着高于BKVAN组(分别为79.2%和66.4%,P=0.049)。结论抢先治疗高水平BKV复制但病理尚未确诊BKVAN的肾移植受者可使病毒快速清除,从而预防BKVAN,改善移植肾功能及提高长期存活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Freemantle,N,Tharmanathan,P,Herbrecht,R,王椿,汪复[5](2015)在《经验治疗、抢先治疗和针对性治疗侵袭性霉菌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混合比较的系统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霉菌病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年前,治疗侵袭性霉菌病药物只有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目前,已开发出脂质体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新型抗真菌药。这些新药大大提高侵袭性霉菌病的治疗疗效并增加经验积累。多种治疗方案和新的诊断方法使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虽然嗜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持续发热患者的抗真菌经验治疗仍被广泛应用,但只证明新型唑类药物的预防应用对侵袭性曲霉病有效,并(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朱国旺[6](2015)在《侵袭性真菌病治疗应与时俱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真菌病(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具有高发、隐蔽、危重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其相关发病和死亡至关重要,但早期诊断又很困难,因此很难在早期做到目标治疗。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5-02-04)
陈明明[7](2014)在《嗜血细胞综合征高危因素及抢先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EB病毒嗜血细胞综合征至今死亡率仍高达50%以上。近两年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明显增高,如何在早期对其可能转化为嗜血细胞综合征作出判断、并有效阻断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 3年12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58例住院患儿进行高热持续天数、血清铁蛋白升高程度、起病前是否用过免疫增强剂为指标进行观察。对体温≥39℃持续5天不退同时血(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4-05-15)
刘正印[8](2014)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经验性和抢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更趋常见,其原因除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肿瘤放疗和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增多等外,最主要的是新的诊断真菌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技术、尤其是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和(1,3)-β-D-葡聚糖试验的应用逐渐普及,为临床诊断IFI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IFI的影像学特征也成为诊断IFI的一个重要条件。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相比,这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结果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由此为真菌感染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同时减少抗真菌药物的滥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4年09期)
吴莹[9](2014)在《低剂量白介素-2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微小残留病灶升高患者抢先治疗的单中心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术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水平升高但尚未细胞学复发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该治疗可能带来的生存获益和减少复发效果。方法:选取2010-08-01至2014-01-31期间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接受IL-2皮下注射的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随访至2014-3-31,根据患者疾病特征、移植特点、移植前后MRD水平高低等情况分组后,比较各组间的预后差异,同时探讨低剂量IL-2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3.4%(95%CI76.5-90.3%)、78.5%(95%CI,71.2%-85.8%)和26.5%(95%CI,18.8%-34.2%)移植前评估纳入高危组的患者在给予IL-2治疗后依然有总生存率下降(RR=0.122,p=0.048),复发危险升高(RR=0.036,p=0.006)。给予IL-2前末次MRD水平>0.2%的患者,较MRD水平≤0.2%的患者,有更高的治疗后复发风险(RR=3.926,p=0.011)。低剂量IL-2的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患者中未发生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RD升高的患者,给予低剂量IL-2的抢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残留病灶、减少复发,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5-01)
牛杏果[10](2013)在《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抢先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该院ICU收治的老年肺部真菌感染(PFI)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探讨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抢先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接收的120例老年PF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抢先治疗组(A组)与目标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危险因素为免疫功能低下、ICU住院时间≥14 d、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时间≥3 d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两组在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病死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药敏实验主要检测出的是非白色念珠,占71.05%。结论对老年PFI患者,及时把握与控制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正确监测患者的病原体,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抢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与预后,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产生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3年22期)
抢先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的疗效,并对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索合理的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1例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分为伏立康唑组(16例)和氟康唑组(25例),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对入选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伏立康唑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氟康唑组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及非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要高于氟康唑(P<0.05)。结论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疗效要优于氟康唑,氟康唑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抢先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星琦,李冬.经验性与抢先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荟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2].段效军,陈艳萍,黄建宝,孟燕妮,杨敏.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
[3].曹伟杰,万鼎铭,李丽,王冲,张素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抢先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
[4].黄刚,巫林伟,罗小菁,黄燕纯,费继光.抢先治疗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效果与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
[5].Freemantle,N,Tharmanathan,P,Herbrecht,R,王椿,汪复.经验治疗、抢先治疗和针对性治疗侵袭性霉菌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混合比较的系统回顾[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
[6].朱国旺.侵袭性真菌病治疗应与时俱进[N].中国医药报.2015
[7].陈明明.嗜血细胞综合征高危因素及抢先治疗探讨[C].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4
[8].刘正印.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经验性和抢先治疗[J].上海医药.2014
[9].吴莹.低剂量白介素-2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微小残留病灶升高患者抢先治疗的单中心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4
[10].牛杏果.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抢先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