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多孔菌资源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秦岭多孔菌资源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论文题目: 秦岭多孔菌资源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病理学

作者: 朱明旗

导师: 李振岐

关键词: 多孔菌,新种,区系,秦岭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秦岭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最高山脉,成为气候的南北屏障和分界线。在植物区系地理上,秦岭地处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两个森林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也是华北、华中和西南三个植物成分地区的交汇处,故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植物种类也必然决定秦岭地区菌物的多样性,特别是对于主要以木生为主的多孔菌更是如此。以往有关秦岭菌物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很少,而多零星报道。 从2001年到2004年,经过对位于秦岭的太白山、佛坪、周至三个自然保护区和宁陕、宁西、石泉、汉阴、黄柏塬、辛家山、天台山、楼观台和南五台等12个地点的连续数年定点调查,采集多孔菌标本503份;同时收集整理自80年代以来西北林学院收藏的多孔菌标本521份,依据多孔菌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形态学特征,经分类、鉴定,共描述秦岭地区多孔菌65属142种,其中,新种5个,新组合种2个,中国新记录属1个,中国新记录种13个。 新种为:柱孢环褶菌Cyclomyces cylindrospora M.Q.Zhu & Zh.M.Cao,具刺纤孔菌Inonotus armatus M.Q.Zhu & Zh.M.Cao,小孢耙齿菌Irpex microsporum M.Q.Zhu & Zh.M.Cao,雪白齿耳Steccherinum dealbatum M.Q.Zhu & Zh.M.Cao,亚香栓菌Trametes subsuaveolens M.Q.Zhu & Zh.M.Cao; 新组合为:膜小薄孔菌Antrodiella membranacens(Sw.)M.Q.Zhu & Zh.M.Cao,黑壳层孔菌Fomes nigrescens (L.)M.Q.Zhu & Zh.M.Cao; 中国新记录属为:纤维孔菌属Fibroporia Parmasto; 中国新记录种为:肉桂色集毛菌Coltricia cinnamomea(Jacq.)Murrill,比希那革孔菌Coriolopsis byrsina(Mont.)Ryvarden,卷毛革孔菌Coriolopsis floccosa(Jungh.)Ryvarden,大孢树丝革菌Dendrothele macrospora(Bres.)P.A.Lemke,粗梗树丝革菌Dendrothele pachysterigmata (H.S.Jacks.& P.A.Lemke)P.A.Lemke,根纤维孔菌Fibroporia radiculosa(Peck)Parmasto,钩针纤孔菌Inonotus hamusetulus Ryv.,肉色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 incarnata(Pers.)P.Karst.,紫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 lilacea Bourdot & Galzin,密孔木层孔菌Phellinus melleoporus (Murrill) Ryvarden,极大栓菌Trametes maxima(Mont.)A.David & Rajchenb.,亚模栓菌Trametes subectypus (Murrill) Gilb.& Ryvarden,白桉干酪菌Tyromyces leucomallus (Berk.& M.A.Curtis) Murrill。 所有研究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和西北农林科技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经济重要性

1.1.1 导致木材腐朽

1.1.2 引起树木病害

1.1.3 药用价值

1.1.4 食用价值

1.1.5 木质素降解

1.2 多孔菌分类演变

1.3 形态特征

1.3.1 宏观特征

1.3.1.1 担子果

1.3.1.2 菌盖

1.3.1.3 菌柄

1.3.1.4 子实层体

1.3.1.5 菌肉

1.3.2 微观特征

1.3.2.1 菌丝系统

1.3.2.2 担子

1.3.2.3 担孢子

1.3.2.4 囊状体和子实层中的其他不孕器官

1.3.2.5 无性孢子

1.4 培养性状

1.5 有性特征(SEXUALITY)

1.6 多孔菌区系研究概况

1.7 中国多孔菌的研究概况

1.8 秦岭多孔菌区系研究概况

第二章 秦岭林区多孔菌的分类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标本的采集和搜集

2.1.2 实验方法

2.1.2.1 质地松脆而薄的标本处理

2.1.2.2 较硬干标本的处理

2.1.2.3 取样

2.1.2.4 描述鉴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残孔菌属

2.2.2 粉韧革菌属

2.2.3 薄孔菌属

2.2.4 小薄孔属

2.2.5 烟白齿菌属

2.2.6 黑管菌属

2.2.7 圆孢地花属

2.2.8 北方韧革菌属

2.2.9 齿毛菌属

2.2.10 软韧革菌属

2.2.11 集毛菌属

2.2.12 革孔菌属

2.2.13 伏革菌属

2.2.14 环褶菌属

2.2.15 迷孔菌属

2.2.16 拟迷孔菌属

2.2.17 异薄孔菌属

2.2.18 树丝革菌属

2.2.19 叉丝孔菌属

2.2.20 红贝菌属

2.2.21 胶孔菌属

2.2.22 纤维孔菌属

2.2.23 层孔菌属

2.2.24 拟层孔属

2.2.25 长毛孔菌属

2.2.26 褐齿毛属

2.2.27 灵芝属

2.2.28 胶囊菌属

2.2.29 褐褶菌属

2.2.30 树花菌属

2.2.31 蜂窝菌属

2.2.32 毛齿菌属

2.2.33 刺孔菌属

2.2.34 刺革菌属

2.2.35 纤孔菌属

2.2.36 耙齿菌属

2.2.37 容氏菌属

2.2.38 硫磺菌属

2.2.39 褶孔菌属

2.2.40 皱孔菌属

2.2.41 干朽菌属

2.2.42 小孔菌属

2.2.43 黑孔菌属

2.2.44 褐腐干酪属

2.2.45 酸味菌属

2.2.46 隔孢伏革菌属

2.2.47 多年菌属

2.2.48 展齿革菌属

2.2.49 木层孔菌属

2.2.50. 毛皮菌属

2.2.51 剥管菌属

2.2.52 柄杯菌属

2.2.53 多孔菌属

2.2.54 小红孔菌属

2.2.55 红孔菌属

2.2.56 硬孔菌属

2.2.57 裂孔菌属

2.2.58 干皮菌属

2.2.59 稀管菌属

2.2.60 毡被菌属

2.2.61 齿耳属

2.2.62 韧革菌属

2.2.63 栓菌属

2.2.64 附毛菌属

2.2.65 干酪菌属

第三章 秦岭林区多孔菌区系

3.1 研究方法

3.1.1 区系组成的统计和分析

3.1.2 与有关地区真菌区系成分的相似性比较

3.2 秦岭多孔菌区系的组成特征

3.2.1 真菌区系组成

3.2.2 优势科属分析

3.3 秦岭多孔菌区系成分分析

3.3.1 科的分析

3.3.2 属的分析

3.3.3 种的分析

3.3.4 秦岭与其他地区多孔菌区系间关系的分析

3.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相关论文

  • [1].长白山地区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D]. 王薇.吉林农业大学2014
  • [2].贺兰山(宁夏)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其营养成分的研究[D]. 孙丽华.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 [3].中国栓孔菌属及近缘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D]. 李海蛟.北京林业大学2013
  • [4].山东省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D]. 王建瑞.吉林农业大学2013
  • [5].大型真菌的生态多样性及分子鉴定[D]. 林晓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6].海南岛蕨类植物的分类、区系地理与保育[D]. 董仕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
  • [7].多孔菌科粉肉层孔菌、桦褐孔菌和云杉针层孔菌三种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D]. 何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 [8].多孔菌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巨多孔菌有效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及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D]. 任刚.浙江大学2006
  • [9].我国北方常见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分布[D]. 孙剑秋.东北林业大学2007
  • [10].宁夏植物病原真菌区系研究[D]. 沈瑞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秦岭多孔菌资源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