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对营养与健康的重视,黑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除了少量的黑豆被食用或者药用外,对于黑豆深加工的产品却很少见,造成了宝贵的黑豆资源的浪费。为了深度开发黑豆的应用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黑豆为原料,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来酿造酱油,本文研究了黑豆原料的筛选、蒸料工艺和制曲工艺,以及测定了黑豆酱油和黄豆酱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通过比较四种主要市售品种,选择了黑龙江绥化绿仁的黑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9.14%,在四种原料中含量最高,同时淀粉含量为32.51%,在四种原料中含量适中,粗脂肪含量为15.26%,在四种原料中最低,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较理想的发酵酱油原料。与黄豆的金属元素相比,黑豆中Mn、Fe、Cu含量较高,并且含有特有的硒元素。黑豆原料的花色苷含量为1.94g/100g。通过响应面法,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蒸料工艺为:泡豆时间为5h,蒸料温度为121℃,蒸料时间15min,其消化率可达89.79%;根据蛋白酶活力的比较,种曲接种量与总物料的比例为0.3%,通过综合比较蛋白酶活和糖化酶活,制曲时间确定为36h。对高盐稀态发酵过程中进行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黑豆酱油中氨基态氮、总氮、无盐固形物的最终含量分别为0.91g/100mL、1.50g/100mL、 15.45g/100mL,含量均高于黄豆酱油。同时,黑豆酱油中有机酸的总量超过了黄豆酱油,尤其是乳酸、乙酸、酒石酸的含量均高于黄豆酱油。风味物质方面,尽管组成种类上差不多,但黑豆酱油中乙酸乙酯、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豆酱油。并且在此工艺条件下,黑豆酱油中所含花色苷的最终浓度为0.217g/100mL,花色苷的保留率约为60%,同时酱色鲜艳,有光泽。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目前国内外酱油生产现状1.1.1 国内酱油生产现状1.1.2 国外酱油的生产状况1.2 酱油发酵的主要工艺及特点1.2.1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1.2.2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1.2.3 固稀结合发酵工艺1.3 酱油中的主要风味物质1.3.1 醇类风味物质1.3.2 有机酸类1.3.3 酯类风味物质1.3.4 酚类风味物质1.3.5 醛类风味物质1.3.6 呋喃类风味物质1.4 酿造酱油的原料1.4.1 高盐稀态酿造工艺所用原料1.4.2 大豆品种1.5 黑豆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1.5.1 黑豆的营养价值1.5.2 黑豆中的营养物质1.5.3 黑豆营养保健功能的利用和开发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黑豆品种及菌种2.1.2 主要药品2.1.3 仪器与设备2.1.4 培养基及溶液2.2 实验方法2.2.1 黑豆理化指标的测定2.2.2 最佳蒸料工艺的确定2.2.3 制曲工艺的确定2.2.4 制醪发酵及理化指标的测定3 结果与讨论3.1 原料的筛选3.1.1 原料常规理化指标的分析3.1.2 四种原料脂肪酸分析3.1.3 所选黑豆与黄豆金属元素含量对比3.1.4 黑豆中花色苷的研究3.2 蒸料工艺的确定3.2.1 浸泡时间与消化率的关系3.2.2 蒸料时间与消化率的关系3.2.3 蒸料温度与消化率的关系3.2.4 响应面设计及结果分析3.2.5 最佳工艺的确定3.3 制曲工艺的确定3.3.1 种曲接种量与蛋白酶活的关系3.3.2 制曲时间与蛋白酶和糖化酶的关系3.4 黑豆酱油和黄豆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对比3.4.1 总酸含量的动态变化3.4.2 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3.4.3 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3.4.4 全氮含量的变化3.4.5 食盐含量的变化3.4.6 无盐固形物含量的变化3.4.7 酱油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3.4.8 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最终含量3.4.9 黑豆酱油中花色苷的含量变化4 结论5 展望6 参考文献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 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黑豆论文; 高盐稀态工艺论文; 风味物质论文; 酱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