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木材颜色是决定消费者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木制品的装饰作用和产品价值,实现人工林木材的高效利用,需要通过染色技术改良劣质材。木材染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配色,其对染色后木材的颜色质量至关重要。在确定工艺的情况下,将计算机智能配色的方法用于木材染色配色过程中,加快染料配方生成的速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本研究以东北常见针叶材(樟子松)和阔叶材(大青杨)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其染色工艺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传统计算机配色模型和利用智能决策手段对木材染色颜色配方的预测问题。具体包括,通过测定樟子松和大青杨单板解剖构造与染色效果的相关指标,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其二,利用计算机配色技术中的三刺激值法,对仿珍贵材贵木材染料配方的调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三,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了配方预测模型,并利用仿珍贵材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初步说明了智能算法对于木材染色配方预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基于隐层节点改进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运用到配方预测中。其四,根据已确定的影响木材染色效果的解剖特性,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输入增加了解剖特性,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基于改进隶属度函数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五,建立了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木材染色配方预测模型。最后,将以上方法运用C语言实现,建立了木材染色配方预测平台,对于工业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结果:(1)分析了染色工艺各参数对樟子松的表面色差的影响,确定染色工艺为:染料浓度为1%,渗透剂JFC浓度为0.1%、纯碱浓度为2%.NaCl浓度为1.5%、温度为85℃、染色时间60min、固色时间40 min、浴比17:1。(2)确定了影响樟子松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管胞比量、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和晚材管胞长度等因子;影响大青杨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木材的早材导管直径、早材纤维长度、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3)利用计算机配色技术中的三刺激值法,得到樟子松单板染珍贵材的染料浓度配比分别是,仿鸡翅木(早材):活性艳红X-3B为0.137%;活性黄X-R为0.229%;活性蓝X-R为0.042%。仿鸡翅木(晚材):活性艳红X-3B为0.176%;活性黄X-R为0.256%;活性蓝X-R为0.165%。仿花梨木(早材):活性艳红X-3B为0.117%;活性黄X-R为0.306%;活性蓝X-R为0.077%。仿花梨木(晚材):活性艳红X-3B为0.162%;活性黄X-R为0.459%;活性蓝X-R为0.062%;利用大青杨单板染珍贵材的染料浓度配比分别是,仿紫檀:活性艳红X-3B为0.146%;活性黄X-R为0.184%;活性蓝X-R为0.037%。仿黑酸枝:性艳红X-3B为0.361%:活性黄X-R为0.612%;活性蓝X-R为0.179%。仿黑胡桃:性艳红X-3B为0.269%;活性黄X-R为0.203%;活性蓝X-R为0.074%;仿柚木:性艳红X-3B为0.122%;活性黄X-R为0.417%;活性蓝X-R为0.088%。(4)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了配方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樟子松的两种颜色空间仿珍贵材效果比较,L*a*b*空间与CMY空间的收敛速度差别不大,而仿珍贵材得到的平均误差有较大差别,分别是0.98%和1.81%,综合考虑确定L*a*b*空间作为研究樟子松的研究对象;大青杨的两种颜色空间仿珍贵材效果比较,L*a*b*空间与CMY空间的收敛速度差别较大,分别是1666步和610步,选取CMY空间为研究大青杨的颜色空间对象。从仿珍贵材珍贵材的数据来看,输出数据不是十分理想,最大误差达到8.24%。(5)基于RBF模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层节点改进的RBF神经网络模型,此模型的改进有效的解决了原来模型熟练速度较慢的问题,樟子松分析模型189步可以收敛,大青杨模型137步就收敛了,速度几乎可以达到在线训练的标准。从模型精度看,大青杨模型精度有所改善,但改善不多,樟子松模型没什么改变,甚至有所下降,所以此模型的改进对于精度的改善不大。从仿珍贵材的数据来看,精度有所改善,最大误差为4.36%,说明此模型的范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善。(6)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配方预测模型,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基于改进隶属度函数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樟子松和大青杨模型的误差都有所改善,分别是0.68%和0.62%,结果理想,从模型对仿珍贵材的配方预测效果来看,误差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最大误差为1.90%,基本可以接受。(7)提出了利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D-FNN),并提出一种适合木材染色配方预测的D-FNN模型及学习算法,结果显示,模型运行速度较快,且参数设置较容易,不需要过多的去设置模糊条件,大大节省了时间。从模型对仿珍贵材的配方预测效果来看,误差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最大误差也只有1.25%,说明模型的范化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青杨对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形态和生理响应[J]. 植物研究 2019(04)
- [2].老屋、大青杨和爹[J]. 岁月 2016(03)
- [3].东北大青杨选育研究概况及生长性状调查[J]. 林业科技 2015(03)
- [4].大青杨苗木培育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2)
- [5].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6)
- [6].大青杨苗木培育管护技术[J]. 中外企业家 2018(09)
- [7].大青杨栽培技术及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22)
- [8].烟熏、热激、火烧灰对大青杨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6)
- [9].青杨消息[J]. 作家 2011(09)
- [10].造林密度对大青杨生长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3)
- [11].造林密度对大青杨生长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5)
- [12].大青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3)
- [13].造林密度对大青杨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01)
- [14].南岔林区银中杨引种栽植试验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2)
- [15].友好大青杨评比林优良无性系选择[J]. 林业科技 2018(02)
- [16].活性染料浸染大青杨单板的上染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4)
- [17].大青杨HL系列无性系造林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 2011(02)
- [18].参地还林红皮云杉与大青杨混交丰产林试验[J]. 农业与技术 2014(07)
- [19].大青杨、香杨和欧美杨叶肉形态解剖学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6)
- [20].冻结红松和大青杨湿木材内部水分存在状态及含量测定[J]. 林业科学 2012(02)
- [21].大青杨优良无性系7号在退耕还林地上造林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11(04)
- [22].大青杨与紫穗槐混交造林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 2010(04)
- [23].大青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发育[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03)
- [24].竹柳在高寒林区引种的早期性状表现[J]. 森林工程 2018(01)
- [25].大青杨生长速增性定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
- [26].大青杨播种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J]. 绿色科技 2011(11)
- [27].大青杨造林施肥对比试验研究[J]. 绿色科技 2010(09)
- [28].谈大青杨人工林间伐实验[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8)
- [29].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木陶瓷分析中的应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10)
- [30].谈大青杨速生林的营造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