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鸟蛛论文-黄娟

捕鸟蛛论文-黄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捕鸟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K通道,海南捕鸟蛛,HNTX-I,突变体

捕鸟蛛论文文献综述

黄娟[1](2019)在《海南捕鸟蛛毒素激活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IK通道是由钙离子和电压双向门控的钾离子通道,广泛分布在机体多种类型细胞中,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肌细胞等。同时IK通道与细胞生理活动的调控密切相关,如细胞数目增殖、细胞迁徙、细胞凋亡焦亡以及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目前研究发现IK通道与恶性肿瘤、气道重塑、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哮喘、肾纤维化、镰刀形红细胞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海南捕鸟蛛毒素-I(HNTX-I)是从海南捕鸟蛛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高丰度多肽,相对分子量为3608.1 Da,含有33个氨基酸残基,其序列为ECKGFGKSCVPGKNECCSGYACNSRDKWCKVLL。虽然HNTX-I是至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IK通道的多肽类激活剂,但其活性并不理想,而且HNTX-I毒素与IK通道的相互作用机制也并不清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深入研究HNTX-I毒素与IK通道作用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合成HNTX-I及其11条突变体,分别为E1K、E1F、E1F-S18K、K3A、F5I、K7A、E15D、R25A、D26A、K27A、K30A。通过膜片钳实验验证发现,合成的HNTX-I的活性和天然的HNTX-I的活性一致,表明合成后复性的多肽与天然的HNTX-I的结构相同。在HNTX-I的一系列突变体中,K3A、F5I和K7A在40μM浓度下对IK通道无明显的激活作用,E1F、E1F-S18K和E1K对IK通道的激活率在40μM浓度下均高于HNTX-I的激活率。E1F对IK通道的活性最高,4μM的E1F激活率为20.1%±0.4%,40μM的E1F激活率为78.5%±0.5%,80μM的E1F激活率为112.5%±0.7%,经Boltzmann sigmoidal方程拟合E1F对IK通道激活的EC_(50)为8.01μM。上述结果表明,HNTX-I上的第1、3、5、7位氨基酸残基可能是毒素结合IK通道的关键位点,毒素主要利用N端氨基酸作用于IK通道。选取活性最高的HNTX-I突变体E1F研究HNTX-I与IK通道的结合机制。首先加入80μM的E1F后IK电流被显着激活,再加入100nM NS309继续能够激活IK通道电流大约1.25倍,加入1μM的TRAM-34能显着抑制IK被激活的电流。为了进一步探讨毒素与通道之间作用的结合机制,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IK通道S1-S2、S3-S4、S5-S6的胞外区域进行丙氨酸扫描,构建了一系列IK通道突变体。在40μM浓度下,E1F对IK通道突变体W141A和T260A无明显的激活作用,但是对G259A的激活程度明显增强,说明这叁个位点区域是毒素与通道作用的关键位置。S5-S6区域的Q229、V231、N232、T234、S238等突变后也显着的降低了和HNTX-I的亲和力。靠近S6的G259突变后可能由于疏水性减弱使E1F对IK通道的亲和力明显增强,相反T260突变后可能由于极性增强使相互作用力减弱。以上结果表明,HNTX-I毒素与IK通道相互作用可能是疏水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苏普[2](2018)在《亚马孙捕鸟蛛VS印度红蝎》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是全世界最大的蜘蛛,一个是全世界最毒的蝎子,亚马孙捕鸟蛛和印度红蝎都能令人谈之色变。它们都有较强的攻击性,又都很爱食肉,一旦相遇并爆发战争,最后谁会赢?亚马孙捕鸟蛛生活在南美雨林的地表洞穴里,全身布满细毛,身长约10厘米,完全张开足部之后,体长可以达到28厘米。虽然它可以轻易吞咽鸟类、老鼠等小动物,不过,和其他蜘蛛一样,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一些小昆虫。(本文来源于《小哥白尼(野生动物)》期刊2018年06期)

黎亦磊[3](2018)在《捕鸟蛛腿部运动及其液压驱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随之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液压设备的发展。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装备的核心系统,其应用遍及工业各领域。然而目前的液压系统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功率质量比低、响应时间长、能效低等问题亟待解决。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与优胜劣汰,智利捕鸟蛛由于觅食、捕食、逃跑等生存需求而进化并具备了特殊的“生物液压系统”,能够利用较低的内部流体压力实现高效的驱动和运动,并具备无污染、结构紧凑、高效率与功率质量比、运动协调控制、稳定可靠等优点。故本文选择捕鸟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高效液压驱动机制,揭示其驱动原理,为新型液压系统技术的发展提供生物力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并利用高速摄像以及叁维跟踪软件Simi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研究了水平硬路面、水平松软路面、斜坡松软路面叁种不同环境下捕鸟蛛的关节运动学规律,分析了一个周期内其关节角的变化范围,其步态模式完全吻合交替四角步态模式,捕鸟蛛在叁种路面环境下,八条腿的负载因数即支撑期都大于50%有的甚至达到70%,这表明蜘蛛行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液压驱动的关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两个关节关节角变化范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说明有液压驱动的关节对于蜘蛛行走作用大、效果明显。观察捕鸟蛛腿部生理切片,发现肌肉团附着在外骨骼内侧,并包裹着血淋巴管,通过肌肉的收缩改变管道直径大小,从而能控制腿部血淋巴压力的大小,内部的流体压力应该是肌肉和血淋巴自身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局部电镜显微观测试验,可以清楚看到捕鸟蛛腿节-膝节中,屈膝肌一头连在腿节表面的背侧,一头直接连接膝节的边缘,屈膝肌提供腿-膝关节强弯曲力,最长的肌肉是膝节长屈肌,它开始于转节的侧端,经过整个腿节,另一端连结在膝节的一个马蹄形的几丁质板上面,它的弯曲强度远小于屈膝肌,此关节中没有伸肌的存在。胫节-跗节中包含屈跗肌和跗节长屈肌两块肌肉,也没见到伸肌的存在。利用Amira软件对Micro-CT扫描分析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叁维重建,获得了捕鸟蛛一侧四条步足的叁维模型。通过Amira软件切平面功能,观察分析了四条步足内部流体(血淋巴)通道的走向和分支,大致了解了步足内部通道。发现在关节处存在许多球状的腔窦,可能与存贮液体有关。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提取了蜘蛛步足腿节-膝节、胫节-跗节两个关节的内部流体(血淋巴)通道,并减小数据量,光滑、填充了表面,生成了曲面文件。最后转化成实体模型.对捕鸟蛛腿部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内的流道进行了CFD仿真,分析了其对于高效液压驱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蜘蛛腿部两关节内通道均相通,且通道沿腿部长轴方向的截面存在宽窄切换的特殊结构。仿真表明,该结构可有效的增大流经该区域流体的流速和压力,这有利于蜘蛛腿部压力的高效驱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卓城洁,袁萌,伍文攀,邓娟华,喻振国[4](2018)在《家福捕鸟蛛毒腺cDNA文库构建及其毒素-16序列和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福捕鸟蛛(Selenocosmia jiafu)是一种生活在广西、云南等地的蜘蛛新种。为了阐明其毒素的分子多样性和筛选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钠通道抑制剂,利用SMART法构建了毒腺全长cDNA文库,并进行DNA测序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家福捕鸟蛛毒腺双链cDNA条带分布在300~3 000 bp。经测序得到752个高质量的EST序列,去冗余后得到257个唯一序列,其中毒素序列438条。家福捕鸟蛛毒素-16(Jiafu toxin-16,JF-16)是从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得到的1种分子量为3 954.616的哺乳类神经毒素,其全序列为H_2N-ECTKLLGGCTKSSECCPHLGCRRKWPYHCGWDGTF-COOH。研究结果揭示JF-16的全长cDNA为518 bp,编码87个氨基酸。全细胞膜片钳试验结果表明JF-16对大鼠背根神经节(Rat 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TTX-R钠通道具有抑制作用。说明JF-16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镇痛活性的蜘蛛毒素。本研究有利于开展家福捕鸟蛛毒腺转录组研究和JF-16潜在镇痛活性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罗玉娇,舒衡平,李滨,蒋立平[5](2016)在《虎纹捕鸟蛛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分子改造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HW11c40突变体,寻找合适的表达系统表达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虎纹捕鸟蛛毒素-XI),解决HWTX-XI来源问题和HW11c40改造后毒素难于获取的难题,为合适HW11c40突变体的筛选和治疗急性胰腺炎高效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突变HW11c40相关氨基酸残基,构建HW11c40突变体。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基因经PCR扩增后插入到pET-40b(+)载体,基因5'端插入肠激酶切割位点,再重组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原核周质表达,获得相应的融合蛋白并进行SDS-PAGE鉴定,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用肠激酶酶切,释放出的目的蛋白用Tricine-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柱分离目的蛋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后作质谱鉴定。对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表达时间、温度和IPTG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成功获得HW11c40的4个突变体,并正确构建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鉴定,重组质粒转化菌在无IPTG诱导的情况下成功表达所有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融合蛋白,经肠激酶酶切均获得对应的目的蛋白,其中HWTX-XI表达量为3.4mg/L。结论成功构建出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出相应的目的蛋白,开辟了基因工程表达HWTX-XI的新途径,同时解决了HW11c40改造后毒素获取难题,突破了整个系列研究的瓶颈,为突变体的筛选及治疗急性胰腺炎高效新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蒋立平,章洁,李先耀,唐雅琴[6](2016)在《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并进行纯化和质谱鉴定。方法通过随机测序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a)毒腺cDNA文库,获得编码多肽毒素HWTX-XVⅡa的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HWTX-XVⅡ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利用S78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系统进行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结果克隆得到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质谱鉴定,为分子质量单位为3.250 004ku的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结论获得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胡朝暾,周熙,肖震[7](2016)在《家福捕鸟蛛粗毒对DRG细胞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分析,测定了家福捕鸟蛛粗毒对DRG细胞上电压门控钠、钾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毒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上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压门控钾通道、高电压激活钙通道和低电压激活钙通道都具有抑制作用.100μg/m L的粗毒分别能够抑制64.0%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46.5%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电流、44.2%电压门控钾电流和77.7%低电压激活的钙电流.50μg/m L的粗毒能够抑制大约74.9%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结果表明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可能存在开发为新型药物和离子通道工具试剂的毒素分子.(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路翌阳,张文娟[8](2016)在《巴西巨人金直间捕鸟蛛的人工饲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巴西巨人金直间捕鸟蛛的人工饲养过程,包括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器具和生长过程等,并分析了巴西巨人金直间捕鸟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6年01期)

唐诗[9](2015)在《捕鸟蛛》一文中研究指出1曼香来的时候,幼珠正在给孙子凌厉洗澡。乡下没热水器,用铁锅烧的热水,倒进塑料桶后,洗不了多大一会,连桶都冻住了。冬天一到,孩子们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得等家里的大人挑个暖和天,最好是正午,阳光热烈,将大脚盆端到阳光底下去洗。幼珠从凌厉身上搓下来一堆污垢,原本的清水转眼就泛(本文来源于《广州文艺》期刊2015年10期)

胡朝暾,肖震,周熙,陈佳,陈波[10](2015)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考察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福捕鸟蛛(Selenocosmia jiafu)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等边远山区、中等个体、产毒量较大和毒性较强的蜘蛛新种。为了对家福捕鸟蛛粗毒成分进行初步探索,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粗毒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福捕鸟蛛粗毒经色谱分离后得到40多个色谱峰,经质谱鉴定得到238个多肽,且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呈现出双峰分布,其中62.5%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3 000~4 500之间,33.2%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3 000之间。这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模式不同于其他已经报道的蜘蛛粗毒中多肽的分布模式。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下的多肽分子,粗毒在50、72和90 kD附近有3条明显的条带,粗毒电泳条带经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主要是一些血蓝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钙蛋白酶等。说明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种类丰富。(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5年06期)

捕鸟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个是全世界最大的蜘蛛,一个是全世界最毒的蝎子,亚马孙捕鸟蛛和印度红蝎都能令人谈之色变。它们都有较强的攻击性,又都很爱食肉,一旦相遇并爆发战争,最后谁会赢?亚马孙捕鸟蛛生活在南美雨林的地表洞穴里,全身布满细毛,身长约10厘米,完全张开足部之后,体长可以达到28厘米。虽然它可以轻易吞咽鸟类、老鼠等小动物,不过,和其他蜘蛛一样,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一些小昆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捕鸟蛛论文参考文献

[1].黄娟.海南捕鸟蛛毒素激活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分子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苏普.亚马孙捕鸟蛛VS印度红蝎[J].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18

[3].黎亦磊.捕鸟蛛腿部运动及其液压驱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卓城洁,袁萌,伍文攀,邓娟华,喻振国.家福捕鸟蛛毒腺cDNA文库构建及其毒素-16序列和活性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8

[5].罗玉娇,舒衡平,李滨,蒋立平.虎纹捕鸟蛛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分子改造和表达[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

[6].蒋立平,章洁,李先耀,唐雅琴.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

[7].胡朝暾,周熙,肖震.家福捕鸟蛛粗毒对DRG细胞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16

[8].路翌阳,张文娟.巴西巨人金直间捕鸟蛛的人工饲养方法[J].生物技术世界.2016

[9].唐诗.捕鸟蛛[J].广州文艺.2015

[10].胡朝暾,肖震,周熙,陈佳,陈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考察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J].色谱.2015

标签:;  ;  ;  ;  

捕鸟蛛论文-黄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