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优化控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作者: 刘华
导师: 潘自强,张永兴
关键词: 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流出物,最优化分析,排放控制,测量
文献来源: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放射性废物管理遵循减少产生、分类收集、净化浓缩、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监测的方针,实行系统化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安全为目的,以处置和排放为核心,充分发挥废物处置和排放对整个废物管理系统的制约作用。放射性流出物在满足核安全与放射性环境标准要求情况下,有控制地向环境排放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控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即流出物排放的优化控制和流出物中重要核素的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优化的排放水平下进行有监控的排放。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除极个别特殊情况外,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向环境的“零排放”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将大大增加放射性废水或废气的处理工艺,急剧增加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数量,加大了固体废物处置的困难,并对后代增加了潜在照射。而放射性流出物向环境的过量排放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对当代公众造成不必要的附加照射。因此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对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进行优化控制是问题的关键。同时在流出物向环境排放时,营运单位和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流出物中的各种核素进行监测,确保有监控的排放。目前在同位素131I的生产过程中,虽然对131I进行了测量,但测量工作不够充分,特别是没有对不同形态的131I分别进行测量。因此,开展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优化控制研究并关注流出物排放测量中的一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计算,研究核设施液态流出物排放的优化控制方法,分析确定核设施液态流出物排放的优化管理剂量目标值,并以秦山核电站液态流出物排放为例,计算出了秦山核电站液态流出物的优化排放量和相应的排放浓度值。这部分研究工作的基本假设是,按照目前的核设施三废系统工程设计,核设施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工艺和技术措施,基本达到了放射性流出物产生量的小量化要求。第二部分侧重实验和测量,研究气态流出物排放测量中的几个问题,以131I的生产和医疗应用为例,对131I气态流出物测量方法和测量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在研究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向环境排放的优化控制时,本文应用辐射防护最优化原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工作的意义
1.2 研究工作的内容
1.3 研究方法简述
1.4 研究工作的特点
2 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我国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管理现状
3 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概念和方法
3.1 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概念和新进展
3.2 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3.2.1 最优化过程
3.2.2 几种定量决策方法的简介
3.3 最优化原则在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应用
4 确定放射性流出物优化排放剂量目标值的原则和方法
4.1 放射性流出物向环境排放的管理要求
4.2 确定排放管理限值的方法和步骤
4.2.1 确定排放特征
4.2.2 确定剂量约束值
4.2.3 确定流出物排放优化管理剂量目标值
4.3 确定液态流出物排放优化控制分析方法
4.3.1 定性分析
4.3.2 定量分析采用的相关参数
4.3.3 优化分析
5 液态流出物排放优化控制实例研究
5.1 引言
5.2 秦山核电站厂址和排放系统概况
5.2.1 秦山核电站厂址概况
5.2.2 放射性废液处理与排放系统
5.3 秦山核电站液态流出物排放优化分析初始数据的确定
5.3.1 估算目标
5.3.2 照射途径与剂量计算公式
5.3.3 流出物组份
5.3.4 剂量计算中相关参数
5.4 液态流出物排放优化控制计算结果及参数灵敏度分析
5.4.1 不同核素的排放量上界值
5.4.2 秦山地区液态流出物的优化排放量
5.4.3 参数灵敏度分析
5.4.4 秦山核电站液态流出物优化排放量和排放浓度
5.5 液态流出物排放优化控制的结论及建议
6 气态~(131)I向环境排放测量中的几个问题
6.1 引言
6.1.1 估算~(131)I向环境释放量的意义
6.1.2 我国~(131)I生产和使用现状
6.2 测量气态~(131)I的实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方案
6.2.2 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6.2.3 测量方法与原理
6.2.4 数据处理
6.2.5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6.3 国内生产~(131)I产品向环境的释放量
6.3.1 中国原子能院同位素研究所~(131)I工业生产现状调查
6.3.2 气态~(131)I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调查方案
6.3.3 原子能院生产~(131)I的气态流出物排放测量和分析
6.4 医院使用~(131)I向环境的释放量
6.4.1 北京市协和医院~(131)I(~(125)I)医疗应用情况简介
6.4.2 气态~(131)I流出物监测
6.5 生产与医疗使用~(131)I通过气态途径向环境的排放量估计
6.6 结论与建议
7 主要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际压水堆核电站实施废物最小化减少液态流出物排放的统计分析
附录B 确定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标准时各影响因素权重值的问卷调查
附录C 效用函数与个人剂量的关系曲线的拟合及最大效用函数的确定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2-05
相关论文
- [1].多堆厂址大气弥漫问题及大气排放限值的优化规划问题研究[D]. 姚仁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0
- [2].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及模糊决策方法在评估子系统的应用[D]. 陆能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
- [3].核电站严重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及其计算机实现研究[D]. 冯嘉礼.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
- [4].(气土)的被动积分测量和(气土)子体的有效剂量估算的方法及其初步应用研究[D]. 肖德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
- [5].核事故早期应急响应的风场和烟羽浓度预测模式研究[D]. 陈晓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
- [6].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监测方法的研究[D]. 李桃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
- [7].高放固化体处置条件下的浸出和模型研究[D]. 张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
- [8].核设施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的高气压电离室研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王红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
- [9].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固化放射性废物[D]. 张瑞珠.北京科技大学2005
- [10].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法研究[D]. 姚青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