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氏菌密度感应系统与毒力关系研究

鼠疫耶尔森氏菌密度感应系统与毒力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 鼠疫耶尔森氏菌密度感应系统与毒力关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军事预防医学

作者: 陈泽良

导师: 杨瑞馥

关键词: 鼠疫菌,密度感应系统,芯片转录谱,抗体谱,信号分子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景: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鼠疫菌独特的致病能力,一直是鼠疫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密度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QS)是一种细胞密度依赖性的细菌胞间信号传递系统,通过这种机制细菌可以协调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菌可以适应环境、产生毒力因子等,使细胞的活动具有组织性,成为类似于多细胞生物的群体性活动。本文报道了鼠疫菌密度感应系统在鼠疫菌毒力中的作用。 方法:结合基因突变技术、高效液相分离、质潜鉴定和细胞凋亡分析实验,从鼠疫菌野生株和QS突变株分离鉴定QS系统的信号分子及其对巨噬细胞的作用;利用全基因组芯片,比较分析QS突变株与野生株转录谱差异,鉴定QS系统调控元;利用鼠疫菌毒力相关蛋白的蛋白芯片,分析QS系统在体内对毒力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一系列表型实验,比较QS突变株在体外、细胞和动物毒力表型的差异。 结果:从鼠疫菌的培养上清中,分离鉴定了两种信号分子,C6-HSL和C8-HSL,并证实了两种信号分子的合成基因。巨噬细胞毒性实验证实,这两种信号分子对小鼠巨噬细胞均具有促凋亡作用。QS系统调控了大量与细菌的基础生理功能和毒力相关的基因,并在体内影响了大量毒力蛋白的表达。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QS突变株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下降,对小鼠的毒力减弱。 结论:鼠疫菌QS系统合成了两个信号分子,C6-HSL和C8-HSL。信号分子直接作为毒力因子发挥作用。QS系统调控大量基因的表达,包括一些与鼠疫菌基本生理功能和鼠疫菌毒力相关的基因,QS突变株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导致各毒力表型改变,动物毒力减弱。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鼠疫菌基因突变技术平台的建立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转化相关参数的优化

2.2 red重组系统表达相关参数的优化

2.3 同源区的影响

2.4 抗性基因的选择与插入方向

2.5 抗性基因的去除

2.6 基于单链DNA的缺失突变

2.7 基于red系统的两步法突变技术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分离鉴定及其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野生株中信号分子分离鉴定

2.2 LC-MS-MS确定ypeRI和yspRI各自合成的AHL

2.3 信号分子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利用DNA芯片转录谱鉴定QS系统调控元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野生株密度转录谱研究

2.2 QS突变株低密与高密度差异转录基因

2.3 QS系统调控元研究

2.4 QS调控基因在体外刺激条件下的转录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密度感应系统对毒力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野生株和QS突变株抗体谱差异

2.2 QS调控蛋白的抗体谱

2.3 免疫原性蛋白的温度调节

2.4 免疫原性蛋白基因在体外刺激下的转录变化

2.5 活菌苗与灭活菌苗免疫血清抗体谱差异

2.6 可能与体内表达相关的基因

2.7 QS相关蛋白的抗体变化规律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部分 鼠疫菌密度感应系统突变株毒力表型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QS突变株的生长特性

2.2 QS系统影响鼠疫菌的细胞分裂

2.3 QS系统影响鼠疫菌的聚集形态

2.4 QS系统与过氧化氢敏感性

2.5 QS突变株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

2.6 QS系统基因在肺鼠疫中的转录变化

2.7 QS突变株的小鼠毒力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部分 密度感应系统与鼠疫菌毒力的关系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05

参考文献

  • [1].氧化亚铁硫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功能研究[D]. 南文滨.兰州大学2011
  • [2].猪链球菌2型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研究[D]. 韩先干.南京农业大学2008
  • [3].鲍曼不动杆菌ATCC17978 ChaA/Y双组份调控系统的研究[D]. 陈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

相关论文

  • [1].鼠疫耶尔森氏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D]. 周冬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 [2].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小鼠巨噬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 杜宗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3].环境因素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表达的比较转录谱学研究[D]. 韩延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4].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与适应性微进化研究[D]. 戴二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5].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 王效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6].基于DNA芯片技术鼠疫耶尔森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录组学研究[D]. 邱景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 [7].鼠疫耶尔森氏菌密度感应系统研究[D]. 周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 [8].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体内转录谱研究[D]. 刘海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 [9].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相关转录调控子Zur和PhoP的研究[D]. 李英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 [10].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连波.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  

鼠疫耶尔森氏菌密度感应系统与毒力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