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计数论文-谭艳,钟薇

嗜酸细胞计数论文-谭艳,钟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嗜酸细胞计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嗜酸细胞计数

嗜酸细胞计数论文文献综述

谭艳,钟薇[1](2016)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对变异性哮喘合并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对变异性哮喘(CVA)合并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临床症状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确诊为CVA合并EB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3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即为小剂量组(400μg/d)、中剂量组(800μg/d)、大剂量组(1600μg/d),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情况。结果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7.5%(39/40)、95.0%(38/40),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小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剂量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42±0.57)分、(0.72±0.24)%,大剂量组分别为(1.48±0.56)分、(0.69±0.21)%,均显着低于小剂量组(1.84±0.62)分和(1.81±0.76)%,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显着低于小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40)、2.5%(1/40)、20.0%(8/40),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显着低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CVA合并EB患者咳嗽症状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改善效果不同,CVA合并EB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最佳剂量为800μg/d。(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6年09期)

孙元杰[2](201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和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儿采取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对比,支气管哮喘组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患者感染上肺炎支原体时,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会不断升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很有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74期)

赵明华,巴提曼,徐世琦[3](2014)在《痰诱导嗜酸细胞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反映气道炎性标志物痰诱导细胞学检查结果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结果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一氧化氮测量和痰诱导细胞学检查在肺功能室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完成;采用瑞典NIOX呼出一氧化氮测定系统标准方法操作;痰诱导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操作指南标准操作。呼出气一氧化氮共分析测试316例患者,其中同步行诱导痰检查且标本合格的120例统计分析,男51例,女66例,平均年龄(52±14)岁。按诱导痰检查结果中嗜酸细胞(EC)的百分比分为正常嗜酸细胞组和高嗜酸细胞组。结果正常嗜酸细胞组和高嗜酸细胞组FeNO分别为(21.00±26.01)μg/L和(27.42±31.45)μg/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41)。FeNO和痰液EC(%)相关系数R=0.27;FeNO和血液EC(%)相关系数R=0.506;血液EC(%)和痰液EC(%)相关系数R=0.483。结论痰诱导嗜酸粒细胞含量百分比检查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均是反映气道炎症标志物,临床广泛应用于气道炎症的评估和动态监测。痰诱导嗜酸粒细胞含量百分比检查可监测分析气道炎性细胞,结果直接、准确、可靠,但方法相对复杂。FeNO测定间接反映气道炎症,简单方便无创。本研究结果说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含量增高组和正常组FeNO无显着性差异(P>0.05),FeNO的变化和嗜酸粒细胞增高低度正相关(R=0.27)。说明FeNO水平与气道炎症中的嗜酸粒细胞有一定关系,但不及痰诱导嗜酸粒细胞含量百分比检查方法敏感和特异。由于我们样本量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4年S1期)

南宇飞[4](2011)在《嗜酸细胞计数与肺炎及其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第一篇为肺炎的西医研究现况,分别从流行病学、诊断、病情评价、治疗、预防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篇为肺炎的中医药研究现况,分别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叁篇为嗜酸细胞与感染,分别从嗜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嗜酸细胞增多与感染、嗜酸细胞下降与感染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临床研究部分[目的]了解肺炎时嗜酸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同时,回顾性分析嗜酸细胞计数与肺炎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东直门医院呼吸科病房和ICU住院的肺炎患者100例,比较出院组和死亡组嗜酸细胞计数的差异,比较痰热壅肺,热陷心包,阴竭阳脱,气阴两伤四型嗜酸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出院组与死亡组两组入院时嗜酸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肺炎出院组入院时嗜酸细胞计数为50(10-100)/mm3,而肺炎死亡组入院时嗜酸细胞计数为5(0-30)/mm3。出院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嗜酸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出院组治疗前嗜酸细胞计数50(10-100)/mm3,治疗后嗜酸细胞计数125(60-250)/mm3。痰热壅肺,热陷心包,阴竭阳脱,气阴两伤四型比较中,痰热壅肺型嗜酸细胞计数为50(10-80)/mm3,热陷心包为5(0-30)/mm3,阴竭阳脱为5(0-30)/mm3,气阴两伤为130(100-250)/mm3,四型嗜酸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竭阳脱与痰热蕴肺两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竭阳脱型嗜酸细胞计数低于痰热蕴肺型。热陷心包与痰热蕴肺两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热陷心包型嗜酸细胞计数低于痰热蕴肺型。气阴两伤与痰热蕴肺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伤型嗜酸细胞计数高于痰热蕴肺型。[结论]嗜酸细胞计数在肺炎中存在动态变化,肺炎时嗜酸细胞计数多表现为下降,并且在肺炎死亡患者中下降更明显,嗜酸细胞计数几乎为零,而肺炎好转后嗜酸细胞计数恢复,嗜酸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肺炎的诊断、病情评价、疗效评价的一项临床指标。嗜酸细胞计数与肺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痰热蕴肺、阴竭阳脱型、热陷心包叁型嗜酸细胞大多数下降,并且阴竭阳脱型和热陷心包两型嗜酸细胞计数下降最明显,嗜酸细胞计数接近零,而气阴两伤型嗜酸细胞计数大多数恢复正常,因此嗜酸细胞计数可作为一项炎性指标帮助临床中医辨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杨瑞[5](2011)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IL-13、嗜酸细胞计数与IgE水平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检测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非感染者血清IL-13水平;2.检测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非感染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水平;3.检测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非感染者血清IgE的水平;4.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9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哮喘患儿60例,分为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肺炎支原体(非感染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IL-13,常规分类法计数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总IgE水平,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正常对照。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性别构成采用卡方检验,各组间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清IL-13水平:MP感染组IL-13为196.64±19.153pg/ml,非MP感染组IL-13为145.91±14.273pg/ml,对照组IL-13为79.00±10.909pg/ml,MP感染组IL-1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非MP感染组IL-1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MP感染组IL-13的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外周血EOS水平:MP感染组EOS为617.68±27.759×106/L,非MP感染组EOS为453.24±21.120×106/L,对照组ESO为132.00±53.855×106/L,MP感染组EO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非MP感染组EO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MP感染组EOS的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血清总IgE水平:MP感染组IgE为638.92±104.674IU/ml,非MP感染组IgE为313.97±80.171IU/ml,对照组IgE为64.05±22.766IU/ml,MP感染组Ig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非MP感染组Ig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MP感染组IgE的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IL-13水平与血清总IgE的关系:MP感染组IL-13水平与血清总IgE呈正相关( r = 0.961 , P<0.05) ;非感染组IL-13水平与血清总IgE呈正相关( r = 0.949 , P<0.05)。结论:1.IL-13在MP感染的哮喘患儿较非MP感染的哮喘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表明MP感染时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2.MP感染的哮喘患儿组EOS较非MP感染的哮喘患儿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MP感染存在变态反应炎症。3.感染组的总IgE水平显着高于非感染组,提示总IgE水平可能与反复过敏原刺激有关,MP感染后,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IgE,从而最终导致哮喘发作。4.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孟庆翔,谢景华,苏芳,王磊[6](201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早期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早期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43例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采集鼻腔分泌物,经涂片染色后计数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可能相关性。结果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后4、8周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后4周及8周主观症状有明显改善的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时,鼻黏膜局部免疫状态的改变在免疫治疗后4周或更早的时间已经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7](2008)在《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细胞活化情况,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Immulite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22例抗FcεR Iα自身抗体阳性、40例抗FcεR Iα自身抗体阴性)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总IgE(T-IgE)和ECP水平,计数外周血EOS。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T-IgE和EC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06-01)

郑艳梅,李亚蕊[8](2007)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IgE、嗜酸细胞计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IgE水平及嗜酸细胞计数(EOC)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将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分为肾损害型(n=30)和非肾损害型(n=38)两组,选取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儿童血sICAM-1(μg/L)、IgE(IU/ml)及末梢血中EOC叁项指标,并对所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组急性期的sICAM-1、IgE及EOC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IgE水平在肾损害型较非肾损害型增高(P<0.01),而sICAM-1和EO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缓解期sICAM-1和Ig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肾损害型患儿的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7065,r=0.6090,P<0.001);非肾损害型患儿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625,P<0.001,r=0.5963,P<0.01)。结论sICAM-1、IgE水平及EOC在伴或不伴肾损害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表明这些因子可能参与了本病的病理过程。(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李洪祥,朱丽红[9](2007)在《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计数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9例可疑CVA患儿和69例健康儿童的新鲜痰液进行瑞氏染色作细胞学分类计数,统计阳性率。结果:在可疑CVA组中,嗜酸细胞阳性率达94.19%,而健康儿童组中阳性率仅5.81%,差异非常显着。结论: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可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期刊2007年19期)

郑艳梅[10](2007)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gE与嗜酸细胞计数的改变及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在疾病不同时期及不同分型间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IgE水平及嗜酸细胞计数(EOC)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儿共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分布为3.5~14岁),按照临床表现分为非肾损害型(38例)和合并肾损害型(30例)两组,同时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3.5~13岁)。过敏性紫癜患者分别于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检测血清sICAM-1、IgE及末梢血中EOC叁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所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各组间叁项指标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且每两组间指标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法;两种指标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sICAM-1值的改变,急性期叁组间经方差分析,F=42.18,P<0.01;临床表现为非肾损害型和肾损害型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着(q值分别为7.08、12.67,P<0.01);缓解期叁组间经方差分析,F=19.75,P<0.01;非肾损害型和肾损害型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也都非常显着(q值分别为4.32、4.31,P<0.01);非肾损害型与肾损害型比较,无论急性期或缓解期其差异均无显着性(q=1.39、2.12,P>0.05)。IgE的改变为:急性期叁组间经方差分析,F=165.72,P<0.01;非肾损害型、肾损害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着(q值分别为9.81、17.46,P<0.01);缓解期叁组间经方差分析,F=69.55,P<0.01;非肾损害型、肾损害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着(q值分别为3.12、3.72,P<0.05);急性期非肾损害型与肾损害型比较,差异显着(q=5.73,P<0.01);缓解期两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q=2.44,P>0.05)。EOC值的改变情况为:急性期患者叁组间经方差分析,F=64.89,P<0.01;非肾损害型和肾损害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着(q=15.88、13.63,P<0.01);非肾损害型与肾损害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q=2.48,P>0.05);缓解期叁组间经方差分析,F=40.47,P<0.01;非肾损害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q=8.66,P<0.01),而肾损害型与对照组及非肾损害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q=1.50、0.94,P>0.05)。直线相关分析:HSP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1值在不同分型间分别与IgE和EOC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065、0.6090、0.6523、0.5963,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sICAM-1、IgE、EOC叁项指标在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于本病的临床分型影响较小;说明这些指标均参与了本病的发生过程,且这些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急性期明显大于缓解期;对于疾病分型方面,非肾损害型血清IgE的影响小于对肾损害型的影响;而血清sICAM-1、EOC值的改变则对非肾损害型的影响大于对肾损害型。急性期血清sICAM-1值的变化与IgE和EOC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这叁项均可作为本病发病的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7-05-10)

嗜酸细胞计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和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儿采取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对比,支气管哮喘组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患者感染上肺炎支原体时,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会不断升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很有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酸细胞计数论文参考文献

[1].谭艳,钟薇.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对变异性哮喘合并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

[2].孙元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3].赵明华,巴提曼,徐世琦.痰诱导嗜酸细胞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

[4].南宇飞.嗜酸细胞计数与肺炎及其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杨瑞.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IL-13、嗜酸细胞计数与IgE水平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

[6].孟庆翔,谢景华,苏芳,王磊.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早期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

[7]..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其相关性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

[8].郑艳梅,李亚蕊.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IgE、嗜酸细胞计数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

[9].李洪祥,朱丽红.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

[10].郑艳梅.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gE与嗜酸细胞计数的改变及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

标签:;  ;  ;  ;  

嗜酸细胞计数论文-谭艳,钟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