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甘肃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及林木的适应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学
作者: 洪涛
导师: 蒋志荣,彭鸿嘉
关键词: 樟子松,种子育苗,幼苗移栽,适应性
文献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了实现樟子松苗木的本地化繁育,在河西地区进行了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和移植育苗技术的研究;同时,对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樟子松种子育苗时,冷水浸种是最佳的种子处理方法,适宜的播种量为15g/m~2,适宜播种深度在0.75-1.25cm之间,春、夏两个季节都是樟子松种子育苗的黄金季节,宜选用平苗床育苗。为了中和土壤,土壤用硫酸亚铁粉30g/m~2时出苗率最高,封冻前灌溉埋土是幼苗安全越冬的最佳方法,立枯病害和灰粉鳃金龟以及体形较小的蚂蚁是危害樟子松幼苗的主要病虫害,多种农药交替使用效果最好。2.樟子松换床移植育苗时,宜采用种源地苗圃土及土壤全盐量低于0.5%的土地,移植当年保持床面湿润,可大大提高成活率。衬膜育苗时使衬膜底部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沙土饱和持水量的80%以下,实行少量多次的定额灌溉,是干旱区进一步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保存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塑料大棚对远种源移栽樟子松幼苗的成活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3.经过多年的人工引种栽培,灌溉条件下的樟子松人工种群可以在河西干旱荒漠区持续生存,具有生长发育的适应性。在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出了一个快速升高而后曲线下降的显著特征;其曲线下降的过程因树龄不同而有所差别:树龄小的,光合速率曲线的变化起伏大;树龄大的,光合速率曲线的变化平缓。对蒸腾强度而言,4龄樟子松蒸腾强度在上午逐渐增大,中午及午后一段时间保持平稳,下午日落前形成一个高峰;9龄樟子松蒸腾强度上午缓慢增长,午前急速增长,在中午形成了一个高峰;20龄樟子松蒸腾强度上午迅速增长,并形成一个高峰,但在午后又立即形成另一个高峰,蒸腾强度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随树龄的增大向前推移。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樟子松研究综述
2.1 樟子松的地理分布
2.2 沙地樟子松的历史变迁
2.3 沙地樟子松林的植物区系及群落特点
2.4 沙地樟子松群落的稳定性
2.5 沙地樟子松人工引种培育与人工林发展
2.5.1 沙地樟子松引种分布与表现
2.6 沙地樟子松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2.6.1 沙地樟子松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2.6.2 沙地樟子松生长与水分的关系
2.6.3 沙地樟子松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2.7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生长比较
2.7.1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木生长进程
2.7.2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木生长进程
2.7.3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林木生长进程比较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3.1 研究区概况
3.2 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试验
3.2.1 研究材料
3.2.2 研究方法
3.3 樟子松移植育苗技术试验
3.3.1 研究材料
3.3.2 研究方法
3.4 樟子松在甘肃干旱荒漠区的适应性
3.4.1 研究材料
3.4.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试验
4.1.1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育苗的影响
4.1.2 不同播种量对育苗的影响
4.1.3 不同播深对樟子松出苗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4.1.4 不同季节樟子松育苗对出苗及成苗的影响
4.1.5 不同苗床对樟子松育苗的影响
4.1.6 菌根土种子育苗的影响
4.1.7 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4.1.8 不同的越冬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的影响
4.1.9 病虫害对樟子松种子育苗的影响
4.2 樟子松移植换床育苗技术试验
4.2.1 不同土壤类型对樟子松幼苗的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对樟子松幼苗的影响
4.2.3 沙地衬膜育苗技术试验
4.2.4 塑料大棚移栽试验
4.3 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的适应性
4.3.1 樟子松在引种栽培区的生长发育适应性
4.3.2 樟子松在河西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种子育苗试验
5.1.1 种子处理方法
5.1.2 适宜的播种量
5.1.3 适宜的播深
5.1.4 适宜的育苗季节
5.1.5 苗床的选择
5.1.6 育苗土的选择
5.1.7 适宜的土壤含盐量
5.1.8 民勤冬季低温本身不是苗木越冬的限制因子
5.1.9 病虫害
5.2 移植育苗试验
5.2.1 土壤类型
5.2.2 土壤含盐量
5.2.3 沙地衬膜
5.2.4 塑料大棚
5.3 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的适应性
6 意见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发布时间: 2008-08-11
参考文献
- [1].彰武松和樟子松不同生长阶段抗旱生理生态特性比较[D]. 孟鹏.河北农业大学2009
- [2].辽宁省人工林樟子松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树木年轮学研究[D]. 李露露.沈阳农业大学2015
- [3].蛮汉山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及对环境响应研究[D]. 杨美灵.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 [4].人工落叶松樟子松内部结构及木材密度的变化特征[D]. 刘铭宇.东北林业大学2013
- [5].热压法对樟子松材密实干燥热处理一体化工艺研究[D]. 邬飞宇.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 [6].章古台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其与樟子松生长关系的研究[D]. 张咏新.沈阳农业大学2002
- [7].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樟子松群落结构特征与碳储量研究[D]. 任丽娟.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 [8].黑龙江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蓄水特征的研究[D]. 杜春英.东北林业大学2004
- [9].干旱荒漠区沙地云杉抗旱性研究[D]. 王飞.甘肃农业大学2015
- [10].污泥对废矿地樟子松的生理特征及重金属吸收特征的影响[D]. 刘洋.辽宁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栓皮栎种子贮藏机理及育苗技术研究[D]. 温祺.北京林业大学2010
- [2].樟子松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 刘平.河北农业大学2009
- [3].彰武松和樟子松不同生长阶段抗旱生理生态特性比较[D]. 孟鹏.河北农业大学2009
- [4].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D]. 赵晓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5].河西荒漠区樟子松引种栽培技术研究[D]. 陈江.甘肃农业大学2005
- [6].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D]. 罗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 [7].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D]. 刘生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8].樟子松组织培养的研究[D]. 彭丽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9].章古台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其与樟子松生长关系的研究[D]. 张咏新.沈阳农业大学2002
- [10].科尔沁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D]. 红玉.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