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李小琴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李小琴

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高336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科时间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7.14%,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132-01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危重症疾病,心律不齐、胸闷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较高且治疗难度大[1],因此应加强抢救期间的护理工作,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为进一步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选取我院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8.62±3.15)岁;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9.23±3.22)岁。上述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首先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开展急救操作模拟演练。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接诊护士于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先抢救后挂号登记的护理服务流程。在将患者送入抢救室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由小组组长实施调度,提前通知抢救医生,并实施全面护理配合抢救。抢救开始前,给予患者吸氧,速度控制为3-5L/min,并对患者血压及血氧进行监测,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等相关事宜。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药物舌下含服,若患者情况未得到明显缓解,可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同时积极做好手术室抢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成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判定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四个等级,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为总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x±s)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成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述:

表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所发生的血供减少或中断,后造成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同时也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有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h内死亡率高达15%-20%[3]。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发病后给予及时的救治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从而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急诊护理路径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高效护理模式,其有效的实现了传统护理路径中的被动护理向主动护理的转变,从而为患者抢救及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充分表明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姜明霞.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01-02.

[2]朱燕妮.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2-13.

[3]荣秀华,黄丽,杜建蓉,等.应用临床急救路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04):309-310.

标签:;  ;  ;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李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