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逆转耐药性人口腔上皮鳞状癌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乌头碱逆转耐药性人口腔上皮鳞状癌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乌头碱逆转耐药性人口腔上皮鳞状癌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西结合临床

作者: 刘雪强

导师: 陈信义

关键词: 乌头碱,肿瘤多药耐药性,基因芯片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 目的 以耐药的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KBv200)为靶细胞,以乌头碱为实验药物,通过体外细胞孵育观察细胞毒作用,并以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检测KBv200细胞的P170蛋白表达及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乌头碱抗肿瘤耐药机理。 2 方法 采用MTT法分别测定长春新碱(VCR)、乌头碱对KBv200细胞毒作用,计算相应的IC50;并观察对KBv200的抑制率<30%乌头碱浓度,与VCR伍用时对KBv200细胞毒效应,并依据VCR 与 VCR+乌头碱的 IC50计算增敏指数。在确定乌头碱具有逆转 KBv200 效应后,分别以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浓度乌头碱干预后 KBv200 细胞膜 Pgp 表达。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乌头碱干预后的基因谱表达。 3 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取得的阳性结果如下:①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MTT 法结果显示 6.25μg/ml、12.5μg/ml浓度的乌头碱与VCR伍用后的IC50分别为0.9185ug/ml、0.2715 ug/ml,其逆转倍数分别为 2.64 倍与 8.9 倍。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KBv200 的阳性细胞率为43.1%;加入 6.25μg/ml、12.5μg/ml 乌头碱培养 16 小时后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21.2%、9.11%。③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棕色颗粒主要分布在胞膜和浆上,其中对照组阳性细胞率为96%;6.25μg/ml、12.5μg/ml乌头碱干预后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30%。④基因芯片荧光信号扫描结果显示,整张芯片 5504 个基因克隆,其中,用药前高表达的基因208 个,占克隆总数的3.8%;用药前后表达无差异的基因5100个,占92.6%;用药后高表达的基因 196 个,占 3.6%。经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乌头碱作用靶点主要限定在CDKs 及其相关基因、c-myc、p53、bcl-2 及其相关基因,并通过影响 MAPK 信号转导系统而最终降低MDR-1 的表达引起细胞耐药的发生。 4 结论 乌头碱具有逆转 KBv200 细胞多药耐药的效应。耐药机制与乌头碱能够降低 Pgp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影响MAPK信号转导等有密切关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乌头碱逆转耐药性人口腔上皮鳞状癌细胞多药耐药体外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流式细胞仪检测乌头碱干预耐药性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乌头碱干预耐药性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乌头碱抗耐药性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可能的耐药机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束语

附篇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附子大黄不同配伍层次对阳虚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岚.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乌头碱对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Connexin43蛋白磷酸化状态及其胞内[Ca2+]振荡模式的影响[D]. 章诗伟.华中科技大学2007
  • [2].乌头碱对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毒理学机制研究[D]. 刘艳.华中科技大学2009
  • [3].黄酮类化合物和乌头碱代谢机理研究[D]. 唐斓.南方医科大学2010
  • [4].逆转肿瘤MDR的新药开发研究[D]. 王天晓.吉林大学2005
  • [5].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D]. 叶霈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6].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作用机制的研究[D]. 孟琼华.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 [7].乌头碱等中药有效成分质谱行为的量子化学研究[D]. 陈兰慧.东北师范大学2006
  • [8].乌头碱致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 付敏.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9].附子质量评价及乌头碱类成分药动学研究[D]. 王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10].附子成分次乌头碱心脏毒性及中毒机制研究[D]. 李志勇.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乌头碱逆转耐药性人口腔上皮鳞状癌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