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格语法、范畴理论、三个平面语法观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的界定、分类、语义和句法特征、形成机制及功能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尤其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展望,以期对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研究有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新视角下的受事的定义。第二部分介绍本文运用的范畴化理论、格语法、三个平面语法观与本文的联系;在动态视角上重新界定受事主语;运用范畴化理论将受事主语做典型受事主语和非典型受事主语的划分;并在此大类下,做出更细的分类,将典型受事主语分为:动事受事主语、使事受事主语、成事受事主语,将非典型受事主语划分为:材料受事主语、工具受事主语、处所受事主语等。第三部分以范畴化理论、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格语法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的语言事实,对典型受事主语内部各小类进行描写和验证。通过描写各小类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而探讨典型受事主语句广泛存在的语言内部原因和语言外部的认知因素。第四、五两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讨论非典型受事主语句中材料、工具、方式、处所等静态成分在动态句子中怎样获得受事性,来验证前面我们受事主语界定和分类的合理性。进而从更深层次探寻这种受事性产生的语用动因,即焦点化和经济原则;这些语用动因同时又有句法和语义机制的支持,这样,非典型受事主语句主语受事性得以顺利获得。第六部分根据各受事主语拥有哪些受事特征和受事特征的多少,将各类受事主语句受事性典型强弱尝试做一个等级分析,得出典型受事主语句>非典型受事主语句;而典型受事主语和非典型受事主语内部,同样也得出材料受事主语句>方式主语>工具主语;处所受事主语句内部“堵”类动词主语>“吃”类动词主语>“征服”类动词主语。分析受事主语的动态分类,便于进一步考察受事主语句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和功能。本文第七部分考察受事主语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第八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研究综述1.1.1 受事的界定1.1.2 受事主语句的界定及其与被动句的关系1.1.3 受事主语句的产生和定性1.1.4 受事主语句的类型1.1.5 受事主语句的语用功能及语法地位第二章 理论方法及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类型2.1 理论方法2.1.1 范畴化的典型理论2.1.2 格语法2.1.3 “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2.2 无标记受事主语的类型2.2.1 名词性成分的格角色及其常规配位原则2.2.2 语义格的主语化第三章 典型受事主语句3.1 典型受事主语句的类型3.1.1 典型受事主语句确定的标准3.1.2 典型受事主语的类型3.2 典型受事主语句的语义、句法特征3.2.1 共有特征3.2.2 个性特征及受事性强弱等级3.3 典型受事主语句的理论分析3.3.1 语言内部原因3.3.2 语言外部原因3.4 小结第四章 非典型受事主语句(1)4.1 材料成分4.1.1 材料受事主语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4.1.2 材料成分主语化的语用动因4.1.3 材料成分主语化的句法、语义机制4.2 工具成分4.2.1 工具主语句的语义特征4.2.2 工具主语句的句法表现4.2.3 工具受事主语句形成的语用动因4.2.4 工具受事主语句的语义和句法机制4.3 方式成分4.3.1 方式受事主语句的语义特征4.3.2 方式主语句的句法表现4.3.3 方式成分主语化的语用目的及实现条件4.4 小结第五章 非典型受事主语句(2)5.1 处所成分的性质5.2 处所受事主语句的多角度分析5.2.1 “征服”类动词主语句的语义特征及句法表现5.2.2 “吃”类动词主语句的语义特征及句法表现5.2.3 “堵”类动词主语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5.3 处所受事主语句的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5.3.1 “吃”类动词句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5.3.2 “堵”类动词主语句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5.3.3 “征服”类动词主语句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5.4 小结第六章 受事主语句的典型性强弱等级及其多维分析6.1 认知视角中的受事主语6.2 各类受事主语的典型性强弱等级6.3 受事主语典型性强弱等级与动词的关系6.3.1 动词的动性程度与受事主语的典型性强弱等级有一定的共变关系6.3.2 动词的出现频率与受事主语受事性强弱的关系6.3.3 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6.4 小结第七章 受事主语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7.1 受事主语的语义功能7.1.1 指别与指同7.1.2 量大和量小7.2 语用功能7.2.1 提取话题的功能7.2.2 完句的功能7.2.3 参与构成复句第八章 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受事论文; 受事主语论文; 典型论文; 非典型论文; 典型性等级论文; 语义论文; 语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