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形陡峭、岩层疏松的丘陵山区,由于大规模集中开采矿山资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采矿废石渣成为主要物源,同时加大了地面坡度,使非泥石流沟演化为泥石流沟,泥石流少发区转变为泥石流多发区,形成了新生的泥石流——矿渣型泥石流。它是在矿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泥石流类型,在它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在人类的干预下进行的,因此它具有一些与自然泥石流所不同的特点,比如在起动机理方面,所以本文以小秦岭金矿区的矿渣型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对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水源条件是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最基本条件,地质条件可以用泥石流物源的颗粒级配来表示,地貌条件用沟床坡度来表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将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分为沟道型水力类和坡面型土力类两种类型。利用小型模拟试验槽,以小秦岭金矿带小桐沟作为模拟原型,直接采取小桐沟起动段的准泥石流体用作试验的固体物源,进行75次试验组合,得出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基本条件:物源级配、沟床坡度、水量之间的关系,并经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函数。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对两类矿渣型泥石流的起动条件进行了力学分析,初步得出矿渣型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同时,利用试验结果以及野外实测资料,以小桐沟矿渣型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场地,对矿渣型泥石流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泥石流预测预报新思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2.3 研究内容1.3 研究现状1.3.1 国内泥石流研究现状1.3.2 国外泥石流研究现状1.4 矿渣型泥石流的危害性及特点第二章 矿渣型泥石流研究区概况2.1 工作区范围及矿产资源开发情况2.2 地质环境条件2.2.1 地形地貌2.2.2 地质构造2.2.3 岩土工程地质2.3 水文地质条件2.4 物源调查2.4.1 矿渣型泥石流物源分布及组成2.4.2 矿渣型泥石流物源特征2.5 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灾害2.5.1 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历史2.5.2 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特点2.6 小结第三章 矿渣型泥石流理论基础分析和试验方法3.1 泥石流起动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分析3.1.1 泥石流起动的概念3.1.2 理论基础分析3.2 试验方法与设计3.2.1 模型的定义3.2.2 相似原理3.2.3 相似比例的确定3.2.4 试验装置3.2.5 试料制备3.2.6 实验物源容重、孔隙度量测3.2.7 实验安排3.3 实验步骤3.3.1 散体实验步骤3.3.2 浆体实验步骤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4.1 底床坡度对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影响4.1.1 物源为散粒干渣,供水方式为径流供水4.1.2 物源含水量为5%,供水方式为径流供水4.1.3 物源为散粒干渣,供水方式为径流+降雨4.2 水分条件对矿渣型泥石流的影响4.2.1 准泥石流饱和度(物源容重)的影响4.2.2 径流流速对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影响4.3 颗粒级配对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影响4.3.1 散体状态细粒含量对临界起动水量的影响4.3.2 浆体状态细粒含量对临界起动坡度的影响4.4 其它影响因素4.4.1 物源重量的影响4.4.2 物源堆积高度的影响4.4.3 物源堆积断面形式影响4.4.4 底床特征的影响4.5 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分析4.5.1 坡面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分析4.5.2 沟道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分析4.6 小结第五章 基于起动试验的矿渣型泥石流预报方法5.1 泥石流预测预报现状5.2 小桐沟现状分析5.2.1 地质环境5.2.2 矿渣总量及分布5.2.3 洪峰流量的确定5.3 基于起动试验的矿渣型泥石流预测预报方法探索5.3.1 曲线预测方法C 法)'>5.3.2 综合预测法(曲面SC法)结论与建议主要结论建议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矿渣型泥石流论文; 起动机理论文; 模型试验论文; 临界条件论文; 预测预报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