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短季棉在生产上存在早熟早衰的问题,选用3个早熟不早衰类型的短季棉品种(系)和3个早熟早衰类型的短季棉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列杂交方法,从短季棉产量性状、早熟性状、品质性状和生化性状等方面,系统研究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的遗传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农分、铃重、铃数遗传以显性效应及显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为主,同时还存着加加上位性效应和加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霜前花率以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还存在着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和加性效应;始蕾期和果枝始节以显性和显性的互作效应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加加上位性效应;始花期、始絮期以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为主,同时还存在着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麦克隆值、纤维反射率、黄度和纺纱均均匀指数均以显性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明确了主要农艺性状之间遗传关系。 叶绿素含量、CAT、POD、SOD活性,早熟不早衰类型亲本高于早衰类型,以早熟不早衰类型的品种作亲本,其后代F1有一定程度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但其F2代明显降低;MDA含量,早衰类型的亲本始终高于早熟不早衰类型,以早熟不早衰类型品种为亲本的杂交后代,MDA含量的始终低于早衰类型的亲本。 首次将短季棉生化指标作为一种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叶绿素存在加加上位效应、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CAT和POD遗传以显性效应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加加上位效应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SOD的遗传以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存在着显著加性效应。MDA的遗传以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显性效应、显性与环境互作效为主。还首次检测到这些性状同时存在母体效应、父体效应以及母体、父体与环境互作效应。 研究了早熟不早衰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与生化性状间的遗传关系,从而为短季棉生化遗传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首次建立了以陆陆短季棉为亲本的第一张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将不同时期的生化性状定位在不同的连锁群或染色体上。利用SSR、SRAP和TRAP组合引物对陆陆短季棉进行多态性筛选;用279个F2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筛选出多态性引物89对,有32对多态性引物表现共显性,获得124个多态性位点,有94个多态性位点进入21个连锁群(LOD≥3.0);每个连锁群包含2—17个标记,每个连锁群的长度在0.4—83cM,标记间的最小遗传距离为0.1cM,最大遗传距离为34.2cM,总长度为648.4cM,覆盖棉花基因组总长度的13.0%。有4个连锁群与相应的染色体相对应。 首次检测到控制短季棉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酶(CAT、POD、SOD)活性、MDA含量的16个QTL;农艺性状的20个QTLs。其中CAT有2个QTL,能解析11.7%和73.2%表型变异率,SOD有2个QTL,能解析5.0%和5.2%表型变异率,叶绿素4个QTL,能解析6.2%—7.2%表型变异率,这8个QTL定位在棉花第18染色体(LG3);POD的1个QTL能解析79.9%表型变异率,MDA有2个QTL,能解析85%—87%表型变异率。因此,将这些标记用于短季棉辅助育种,从而为短季棉生化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可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品种扬麦16赤霉病抗扩展QTL定位及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02)
- [2].黄瓜单性结实性状遗传与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3].水稻闭颖授粉QTL的初步定位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4)
- [4].甘蓝型油菜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4)
- [5].亚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业科学 2020(04)
- [6].控制水稻中胚轴伸长的QTL定位[J]. 中国稻米 2019(06)
- [7].粳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1)
- [8].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 [9].玉米出籽率的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4)
- [10].东乡野生稻芒长的QTL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 [11].QTL技术在水稻耐盐育种上的应用[J]. 农家参谋 2017(10)
- [12].绒山羊QTL的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 2017(15)
- [13].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QTL在两个群体中的验证[J]. 海洋通报 2017(05)
- [14].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06)
- [15].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1)
- [16].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7].利用Solanum pennellii LA0716渐渗系群体初步定位番茄果实硬度QTL[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2)
- [18].水稻次级群体QTL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2)
- [19].猪乳头数性状QTL研究进展[J]. 家畜生态学报 2013(11)
- [20].胡麻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6)
- [21].水稻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QTL定位[J]. 核农学报 2020(09)
- [22].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3].水稻种子休眠的QTL定位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24)
- [24].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定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8)
- [25].高粱子粒单宁含量和颜色QTL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5)
- [26].马氏珠母贝两个与生长性状相关QTL的验证[J]. 海洋科学 2015(11)
- [27].小麦耐热性状鉴定及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1)
- [28].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QTL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06)
- [29].半滑舌鳎性别决定的QTL互作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01)
- [30].水稻非生物胁迫相关QTL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