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白于山山区大扁杏适应性评价及花期延后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白岗栓
导师: 马锋旺
关键词: 白于山山区,大扁杏,霜冻,适应性,花期延后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大扁杏在白于山山区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花期、幼果期霜冻频繁且强度较重,易冻花冻果;选择的主栽品种为龙王帽,树体生长量小,开花早且花期短,不抗霜冻;大多数杏园建立在南坡及东南坡、西南坡地上,培育的树形以开心形为主,树体的结果部位较低,选留的结果枝为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造成开花早、花期短、集中,不易躲避霜冻;平地大面积连片栽植易出现自毒现象且土壤养分贫乏。 白于山山区大扁杏根系集中分布于30~80cm的土层和距树干50~180cm的范围内,1年内有3个生长高峰,其中7月生长量最大。成龄树延长枝有2个生长高峰,结果枝有1个生长高峰。花期及幼果期不遇霜冻时的座果率为15.4996,遭遇霜冻时为0.63%。果实发育呈“慢——快——慢——快”的“双S”曲线,无采前落果。果实出核率12.6%,出仁率为3.6%。不同海拔、坡向地块的花期差异较大,阳坡的早于阴坡,低海拔早于高海拔。花期及幼果期频繁出现的霜冻,对大扁杏的坐果影响较大。 大扁杏与当地的杏属树种杏、山杏、西伯利亚杏相比:大扁杏开花最早且花期短,霜冻造成的绝收年份最多;大扁杏的根系条数最少,分布范围最小;大扁杏的地径、树高、冠径均最小:大扁杏的单仁重随着树龄的增加不断变小;大扁杏的核产量比山杏、西伯利亚杏低;大扁杏的经济产值在占土地面积5%的低山丘陵地段和占土地面积20%的中山山地Ⅰ区高于山杏、西伯利亚杏,但低于杏;在占土地面积75%的中山山地Ⅱ区大扁杏的经济产值低于山杏、西伯利亚杏,远低于杏。 早春采用单层遮阳网、双层遮阳网、禾草对大扁杏杏园地面进行覆盖。单层遮阳网、双层遮阳网、禾草覆盖均降低了杏园地表及30cm土层的土壤温度,0~100cm土壤贮水量相对提高,大扁杏的开花、萌芽等物候期延迟,花期延长,利于大扁杏花期躲过霜冻及座果,座果率分别是不覆盖的3.93倍、5.50倍和6.62倍。 早春开花前采用单层、双层遮阳网对大扁杏树进行遮荫,与不遮荫相比,单层、双层遮阳网下的光照强度在晴天分别减少了56.15%和87.37%,阴天减小了51.33%和72.05%;地表温度分别降低了3.86℃和5.42℃,30cm处土壤温度降低了1.01℃和1.44℃,空气温度降低了1.5℃和2.4℃;风速分别减弱了50.00%和66.67%;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提高了15.09%和20.75%,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14.88%和26.95%;大扁杏开花、萌芽等物候期分别延迟了4d和5d,花期延长1d和2d;坐果率分别提高了7.95和10.25倍。 由于大扁杏开花坐果期较早,霜冻频繁且强度较重,往往造成减产或绝收,大扁杏与其它杏属树种相比生长势弱,经济效益差,大扁杏不应作为白于山山区的基地建设树种,仅可作为搭配树种。为了提高现有的大扁杏的经济效益,可采用禾草覆盖地面、遮阳网遮阴,延后花期,提高大扁杏的结实率。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扁杏的生产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白于山山区的自然条件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存在问题分析
2.2.2 生长习性监测
2.2.3 大扁杏生态适应性监测
2.2.4 花期延后—地面覆盖
2.2.5 花期延后—树冠遮荫
第三章 试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 白于山山区大扁杏生产中的问题分析
3.1.1 花期、幼果期霜冻频繁
3.1.2 树体生长量小,经济产值低
3.1.3 主栽品种开花早,产量不稳定
3.1.4 园址选择不当
3.1.5 结果部位低,开花早,易遭霜冻
3.1.6 结果枝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为主,开花早,花期短
3.1.7 土壤养分贫乏,平地大面积连片栽植自毒现象严重
3.2 白于山山区大扁杏的生物学习性
3.2.1 根系生长与分布
3.2.2 枝条生长
3.2.3 开花与花器发育
3.2.4 落花落果与坐果
3.2.5 果实发育
3.3 大扁杏的生态适应性监测与研究
3.3.1 低山丘陵区的监测结果
3.3.2 中山山地Ⅰ区调查、监测结果
3.3.3 中山山地Ⅱ区调查、监测结果
3.4 地面覆盖对大扁杏花期的影响
3.4.1 不同覆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3.4.2 不同覆盖对30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3.4.3 不同覆盖对土层贮水量的影响
3.4.4 不同覆盖对开花坐果的影响
3.5 早春遮阴对大扁杏开花坐果的影响
3.5.1 遮阴对大扁杏生长微环境的影响
3.5.2 遮阴对大扁杏物候期及坐果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相关论文
- [1].仁用杏花期生物学特性及抗寒机制研究[D]. 靳利军.北京林业大学2008
- [2].新疆野生杏生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D]. 刁永强.新疆农业大学2009
- [3].杏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ISSR和SSR分子标记研究[D]. 马丹慧.吉林农业大学2007
- [4].天水地区山地大扁杏栽培技术研究[D]. 姬孝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5].仁用杏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抗寒生理机理研究[D]. 杨向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6].山杏优良无性系测定与评价[D]. 刘青华.沈阳农业大学2007
- [7].大扁杏嫁接成活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 曲云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8].新疆若干杏品种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D]. 刘立强.新疆农业大学2005
- [9].半干旱地区山杏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特性的研究[D]. 赵桂玲.沈阳农业大学2003
- [10].大扁杏抗性生理特性研究[D]. 张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