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对滞后的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农地产权制度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比较分析和宏、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地产权制度设计存在产权主体不明、农地碎化、产权不具有继承性和权能残缺等主要缺陷,变革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实现农地产权主体的明晰化,明确各权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农地使用权的商品化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改革目标提出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即强化国家干预、弱化集体所有权,实行农民农地永包权。具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就是将2.38亿农户的现使用的耕地的承包经营权永久性的归农户所有;第二步,然后在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户所有的基础上推行股份农场制和家庭农场制并存的新型农地产权制度。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文献综述1. 农地产权制度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1 农地产权制度相关概念1.1.1 农地产权1.1.2 农地产权制度1.1.3 几种主要的农地产权制度1.2 农地产权制度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现状2.1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及特征2.1.1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2.1.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2.2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构成2.3 现行农地产权的绩效分析2.4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分析3.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分析3.1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及导致的后果3.1.1 集体农地产权主体模糊导致农民的权益受到侵蚀3.1.2 农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及后果3.1.3 均田制和农地碎化破坏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导致人口的增加.3.1.4 农地产权稳定性不足3.1.5 现行农地产权权能残缺导致农业的低效率经营3.2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本质和原因3.2.1 对改革的总体目标缺乏一个清楚的轮廓3.2.2 政府的偏好、有限理性和成就感3.2.3 农地利益集团的存在影响着现存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4. 转轨时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4.1 制度变迁的原则、目标和总体要求4.1.1 强化国家干预4.1.2 弱化集体所有权4.1.3 实行农民永包权4.2 中国农地产权变迁路径—“复合型两场制农地产权制度”4.2.1 明晰私有产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4.2.2 农地整化,提高效率4.2.3 可以增强农地产权的稳定性并降低生育4.3 新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实施及保证4.3.1 观念的转变4.3.2 可行性与社会安全4.3.3 变革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地方政府和村组基层组织4.3.4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4.3.5 建立配套的法律及政策机制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地产权论文; 农地经营权论文; 股份农场制和家庭农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