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大量的国际贸易是在工业化国家中间进行的,而且数据进一步表明大部分贸易是在制造业的产业内而不是产业间进行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日益崛起,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的新的贸易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现象同样存在,而且占国际贸易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产业内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而言,近年来,伴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相应地有所改善,机电产品取代传统的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电动机、集成电路、变压器、电子印刷线路、电子线路开关等机电产品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如此,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之间以及中国与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以及进出口商品价格差距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出一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该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位次变化。因此,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以及东亚国家与美国、欧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人们开始对东亚区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模式、日本和东亚各国之间的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以及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中国来说,产业内贸易可以成为中国与工业化国家之间贸易扩大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动机,有效地降低贸易自由化的短期和长期调整成本。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新一轮产业分工重组的浪潮中把握机遇,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位次。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通过此研究揭示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供应链和国际分工理论来探讨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竞争力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产业内贸易,分析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给出产业内贸易的分类及计量方法,接着利用搜集到的数据计算GL指数来分析目前中国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现状。接着,本文还选取美国、韩国、东盟为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分别考察中国与它们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情况,并且通过计算进出口单位价格比来划分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而分析中国在制成品上的国际分工地位和产业竞争力。通过对我国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揭示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联系供应链理论和国际分工理论寻找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竞争力的措施,以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对本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是对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介绍。先从统计的角度给出了产业内贸易的一般定义,并按照产品的差异程度,将产业内贸易划分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又进一步分为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然后介绍产业内贸易产生的经济背景和两类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动因,并说明本文将采用GL指数来测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给出了区分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最后,还对国际贸易的新趋势——产品内贸易作了大概介绍。产品内贸易是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是由在国际范围内的产品内分工带来的零部件与组件等中间产品贸易。同一产品必然属于同一产业,因此产品内贸易也可看作是产业内贸易的特殊形态,是产业内贸易的深化和细化。第三章介绍的是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情况。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进出口贸易中,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及其比重都非常大。对制成品分类来看,中国资本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初步成效,也表示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进行动态转变。但进一步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重要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依旧以占有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表明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第四章具体分析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之间、与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以及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异同点及主要特征。中美、中韩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迅速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总体上,中美、中韩的双边产业内贸易不发达,基本上还是属于基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展开的产业间贸易。中美双边制成品贸易中存在的产业内贸易也是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中国与东盟水平产业内贸易还不是很发达,且入世后双方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还有所下降,还未形成真正的水平产业内分工协作。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第五章总结了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六章联系供应链和国际分工理论,指出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其国内的跨国公司把那些资本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或生产工序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造成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并且由此带来的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都大大加快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供应链的主要形式,但是我国制成品产业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低端,地位低,获利少,而且缺少自己的品牌。因此,如果我国仅仅满足于此,以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为主来发展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参与国际分工,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是不可取的。最后,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供应链和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2 产业内贸易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定义及分类
  • 2.1.1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 2.1.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 2.2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2.2.1 背景
  • 2.2.2 原因
  • 2.3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方法
  • 2.3.1 产业内贸易指数
  • 2.3.2 如何区分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
  • 2.4 国际贸易的新趋势——产品内贸易
  • 2.4.1 产品内贸易的基础——产品内分工
  • 2.4.2 产品内贸易的利益分配
  • 3 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
  • 3.1 制成品对外贸易状况
  • 3.2 SITC5-8 各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 3.3 中国对外贸易中重要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
  • 3.4 小结
  • 4 中国与三类国家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
  • 4.1 中国与工业化国家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以中国与美国为例
  • 4.1.1 中美SITC5-8 类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
  • 4.1.2 中美贸易中重要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 4.2 中国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以中国与韩国为例
  • 4.2.1 中韩SITC5-8 类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
  • 4.2.2 中韩重要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 4.3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以中国与东盟为例
  • 4.3.1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
  • 4.3.2 中国与东盟SITC5-8 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 4.4 小结
  • 5 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5.1 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 5.1.1 源于相似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差距的产业内贸易
  • 5.1.2 源于加工贸易发展带动的产业内贸易
  • 5.1.3 源于资源有效配置形成的产业内贸易
  • 5.1.4 源于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偏好的产业内贸易
  • 5.1.5 源于中间产品交换的产业内贸易
  • 5.2 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
  • 6 我国发展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 6.1 从供应链角度看我国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
  • 6.1.1 全球供应链与产业内贸易
  • 6.1.2 中国制成品产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情况
  • 6.2 我国发展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
  • 6.2.1 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贸易
  • 6.2.2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 6.2.3 选择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导产业,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 6.2.4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 6.2.5 大力发展差异产品,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美农业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迁:2000~2010年[J]. 经济体制改革 2012(03)
    • [2].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08(10)
    • [3].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子分析[J]. 企业导报 2011(12)
    • [4].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7)
    • [5].产业内贸易和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6].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模式的测度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7].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2)
    • [8].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04)
    • [9].产业内贸易:文献综述[J]. 中国外资 2013(10)
    • [10].经济一体化对德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探析[J]. 商业时代 2010(18)
    • [11].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变迁与比较[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2].国际贸易模式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情景模拟[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1(06)
    • [13].浅析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策略[J]. 科技信息 2011(34)
    • [14].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与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08(02)
    • [15].中国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02)
    • [16].中印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12(11)
    • [1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和贸易条件研究[J]. 软科学 2008(08)
    • [18].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特征研究[J]. 西部论坛 2011(02)

    标签:;  ;  ;  ;  ;  

    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