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收敛思维

科学研究中的收敛思维

论文摘要

思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具有众多属性和多层次本质。部分学者从哲学、脑科学、心理学、现代系统科学等方面揭示了思维的内涵与本质,并指出思维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实现其目的。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前提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具有多种思维形式,收敛思维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收敛思维从不同思路集中指向同一目标,表现为汇聚于一点或者向某一值靠近,其实质是思维的一种“吸铁石效应”。收敛思维分为静态收敛与动态收敛,具有聚焦性、指向性、综合性、程序性、继承性、推理性等特点。收敛思维必须以大量知识为基础,并以一定能够体现其聚焦性的品质作为保障。逻辑思维的各种方法都在某一侧面体现着思维的收敛性,而非逻辑思维同样离不开收敛思维。因此,科学研究要有所创新,除过需具备收敛思维还需具备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因此具有明显的创造性。人们越来越多地承认科学革命及发散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有时会忽视科学的常规研究及收敛思维方法,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波普尔。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否认常规科学研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库恩明确指出:“全部科学工作具有某种发散性特征,在科学发展最重大事件的核心中都有很大的发散性”,同时还指出“没有收敛式思维,科学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状况,取得今天的地位。”由此得出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对立统一、相互补充的关系。收敛思维的误区表现在机械化、僵化的收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其中较为明显是思维的的心理定势与经验定势。思维定势有正负迁移两方面作用,为了规避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必须对思维定势进行适当弱化。而收敛思维要做到对其自身有所超越,收敛与发散必须“合流”。表现在收敛与发散之间保持必要张力、保持流动和上升。历史上,科学研究重大发明与发现的成功案例说明了科学研究需要收敛与发散的有机结合。对收敛思维的培养与训练需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能力培养方法包括:构建收敛思维必备的品质、优化知识结构、熟练掌握逻辑思维方法等。训练技巧有:目标识别、问题聚焦、辏合显同、逻辑引导等,每一种技巧都通过相应案例加以说明,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把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1.4 意义及预期目标
  • 第二章 思维与收敛思维
  • 2.1 思维的内涵与本质
  • 2.1.1 不同学科对思维内涵及本质的揭示
  • 2.1.2 思维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实现其目的
  • 2.2 收敛思维整体透视
  • 2.2.1 收敛思维的形态
  • 2.2.2 收敛思维的特点
  • 2.2.3 收敛思维的基础
  • 第三章 收敛思维与科学研究
  • 3.1 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收敛思维
  • 3.1.1 逻辑思维方法中收敛性的体现
  • 3.1.2 非逻辑思维方法离不开收敛思维
  • 3.2 收敛与发散共同实现科学研究的创造性目的
  • 3.2.1 发散思维概述
  • 3.2.2 库恩与波普尔之争
  • 3.2.3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辩证关系
  • 第四章 收敛思维的误区及其超越
  • 4.1 误区——收敛形成思维定势
  • 4.1.1 思维的心理定势与经验定势
  • 4.1.2 思维定势的正负迁移作用
  • 4.1.3 对思维定势进行适当弱化
  • 4.2 超越——收敛与发散的“合流”
  • 4.2.1 收敛与发散之间保持必要张力
  • 4.2.2 收敛与发散之间保持流动和上升
  • 4.2.3 科学研究需要收敛与发散的有机结合
  • 第五章 收敛思维的培养
  • 5.1 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
  • 5.1.1 构建收敛思维必备的素质
  • 5.1.2 优化知识结构
  • 5.1.3 熟练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 5.2 收敛思维技巧的训练
  • 5.2.1 目标识别
  • 5.2.2 问题聚焦
  • 5.2.3 辏合显同
  • 5.2.4 逻辑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科学研究中的收敛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