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作用机理论文-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

抗菌作用机理论文-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菌作用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细菌,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抗菌机理

抗菌作用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1](2019)在《海洋细菌GM-1-1菌株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1菌株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抗菌性质及其抗菌作用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镜法、MTT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孢子萌发、细胞形态、生物被膜形成、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GM-1-1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39.5 mm,受抑制的白色念珠菌在不含发酵液的培养基上仍可继续生长;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下发现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凹陷,形态不规则,细胞壁残缺;无菌发酵液抑制了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本文初步揭示了GM-1-1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机理,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黄运红,任雨涵,邹龙,倪海燕,龙中儿[2](2019)在《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3](2018)在《海洋细菌GM-1-1菌株抗菌物质初步分离及其抗菌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GM-1-1产生的抑菌物质的种类和组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in)的生物活性为追踪,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以及HPLC等技术对海洋解淀粉芽胞杆菌GM-1-1抗菌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GC-MS进行结构鉴定。本试验通过硅胶柱层析一共收集到4组组分,分别测定不同组分的抗菌活性,得到两组活性组分C1、C4。HPLC法纯化C4组分,通过GC-MS法确定C4组分的结构分别为3,6-二异丙基哌嗪-2,5-二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甲基-2(2戊烯)-1羟基-环戊烷。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无菌发酵液作用后的白色念珠菌菌体表面出现凹陷,菌体出现不规则形态,细胞壁残缺,细胞上出现破洞;无菌发酵液影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照组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率随时间增加迅速提高,5h时白色念珠菌孢子的萌发率达到92.44%。而无菌发酵液处理的白色念珠菌孢子萌发速度较缓慢,5h时孢子的萌发率仅为34.22%,萌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于建兴,王嘉雯,郦萍,顾青[4](2017)在《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抗菌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素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有抗菌能力的多肽或蛋白质,具有代替抗生素与防腐剂的潜力。植物乳杆菌是一类食品级的益生菌,其产生的细菌素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研究从鲜牛奶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细菌素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Z222。利用XAD-2大孔树脂吸附柱、阳离子交换柱、C_(18)反相柱纯化得到了纯度为94.12%的细菌素;经Tricine-SDS-PAGE与质谱分析表明细菌素分子质量为4 362 u,命名为Plantaricin LZ222(PLZ222)。PLZ222稳定性研究发现:PLZ222在pH高于4时易失活,在pH低于4时抑菌活性较稳定。PLZ222在75℃及以下稳定性较好,在100℃时抑菌活性丧失较快;PLZ222对蛋白酶、淀粉酶和核糖核酸酶等敏感,对脂肪酶不敏感。PLZ222的抑菌谱和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有显着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 250,750,150 nmol/L。利用荧光泄露和与LipidⅡ结合抑菌试验研究PLZ222作用机理,初步判断PLZ222作用的靶点不是LipidⅡ,其抑菌作用机制为细胞膜穿孔模式。(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唐发有,易松强,江航,沈丹[5](2017)在《蜂蜜的抗菌作用机理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蜂蜜的抗菌作用机理(高渗透作用、酸性环境和抗菌组分)进行了综述,对蜂蜜抗菌作用在医学、食品、化装、烟草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李婷婷,杨兵,张慧芳,陈颖,励建荣[6](2017)在《鲶鱼体表黏液粗提物抗菌作用活性及抑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鲶鱼体表黏液提取物(CEME)的抑菌活性;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探讨CEME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EME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抗菌性,最小抑菌浓度在0.078~0.625 mg/m L;CEME能有效减缓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速率;使用扫描电镜发现CEME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细胞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有效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CEME还导致腐败希瓦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体内小分子物质以及部分大分子物质向外泄漏;应用SDS-PAGE方法发现CEME处理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总蛋白和细菌膜蛋白均有一定的影响,它能够抑制菌体某些蛋白的合成,导致胞内蛋白含量下降和缺失。(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徐帆帆[7](2016)在《喹恶啉类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及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抗菌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喹恶啉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功能,被广泛运用于畜禽业,主要包括卡巴氧、喹乙醇(OLA)、乙酰甲喹、喹烯酮和喹赛多(CYA)。喹恶啉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尤其是在厌氧条件下抗菌效果特别好。尽管喹恶啉类药物具有比较好的抗菌作用,但是它们的抗菌作用机制并不是很清楚。之前的研究表明,喹恶啉类药物是通过损伤DNA来发挥抗菌作用的,但是,喹恶啉类药物是怎样损伤DNA的并不清楚,而且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大肠杆菌。为了更好的阐明喹恶啉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理,本次实验选取对喹恶啉类药物都比较敏感的两株厌氧菌作为实验菌种:一株是革兰氏阳性菌产气荚膜梭菌,一株是革兰氏阴性菌猪痢疾短螺旋体,并选取喹赛多和喹乙醇作为喹恶啉类药物的代表药物进行研究。在厌氧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喹赛多和喹乙醇在两种细菌中的脱氧代谢物的种类并检测脱氧代谢物的抗菌活性;研究喹赛多和喹乙醇对起两株细菌的形态影响,对细菌的细胞膜、细胞壁的和染色体DNA的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荧光探针探针检测经过喹恶啉类药物作用后细菌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本实验的研究能够更好的阐述喹恶啉类药物在厌氧条件下的抗菌作用机理,是对喹恶啉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的验证和补充,有助于喹恶啉类新药物的研发,并为喹恶啉类新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1喹恶啉类药物在两株菌体内的脱氧代谢物种类及其代谢物的抗菌活性在厌氧条件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喹赛多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MIC值分别为1、0.031μg/mL,喹乙醇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MIC值分别为1、0.0625 μg/mL,这说明喹赛多和喹乙醇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都很敏感。通过HPLC分别在产气荚膜梭菌CVCC1125和猪痢疾短螺旋体B204与喹赛多孵育的上清液中检测到喹赛多的两种脱氧代谢物(Cyl,脱二氧喹赛多;Cy2,N4脱一氧喹赛多),但是均没有检测到N1脱一氧喹赛多(Cy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与喹乙醇孵育的培养基上清液中检测到喹乙醇的两种脱氧代谢物(01,N1脱一氧喹乙醇;02,脱二氧喹乙醇),但是没有检测到N4脱一氧喹乙醇(0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喹赛多和喹乙醇的脱氧代谢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均没有抗菌活性,这说明喹恶啉类药物确实是在脱氧过程中发挥抗菌作用。2.喹恶啉类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形态变化的影响在本实验中,通过光学显微镜发现亚抑菌浓度(1/2 MIC)喹赛多和喹乙醇处理组的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菌体都较空白组的菌体变长,呈纤维丝状,这种现象可能是细菌DNA受损后的出现的应激反应。扫描电镜(SEM)图表明:喹恶啉类药物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后,细菌变长,表面还变得粗糙,甚至出现了断裂;猪痢疾短螺旋体经喹恶啉类药物处理后,菌体出现聚集,卷曲现象,有些菌体甚至出现畸形。透射电镜(TEM)图表明:喹恶啉类药物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后,菌体出现了不均等分裂现象,细胞质变得稀疏。猪痢疾短螺旋体经喹恶啉类药物处理后,细胞质泄露很严重。3.喹恶啉类药物对两株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在本研究中,经过喹恶啉类药物处理的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培养液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与空白组相比较有所增加,而且产气荚膜梭菌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比猪痢疾短螺旋体的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更高,这是可能是因为产气荚膜梭菌在遇到氧化应激后会产生孢子,在这个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合成量会有所增加。通过测定细胞内的泄漏物质在260 nm的吸光度来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否遭到破坏。OD260的升高象征着细胞质中核酸的泄露,因此能够反映细胞膜是否收到损伤。结果表明,经过药物处理后,细菌上清液在260 nm处的吸光度随时间在增加,而且药物浓度越高,OD260的升高依赖于药物的浓度和孵育的时间。4.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内的自由基在厌氧条件下,MIC和4 MIC的喹赛多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后体内有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药物浓度越高,ROS水平越高。然而不同浓度的喹恶啉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后,ROS水平在90~120 min有所下降,与此相反,猪痢疾短螺旋体体内的ROS水平在30 min~120 min内处于累计状态,这可能是由于产气荚膜梭菌体内的超氧化物气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清除活力更强引起的。根据以前的报道,喹恶啉类药物在体内是通过酶的作用下产生自由基中间体从而对DNA造成损伤。厌氧条件下,这种自由基中间体可能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在本实验中,MIC和4 MIC的喹赛多作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后菌体内都有羟基自由基产生,羟基自由基会损伤细胞膜,DNA以及内部的呼吸系统,最终引起细胞壁损伤。5.喹恶啉类药物诱导的两株菌的染色体DNA损伤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水平是DNA遭到氧化性损伤程度的标志物,本实验中,喹恶啉类药物作用后的产气荚膜梭菌和猪痢疾短螺旋体内的8-OHdG水平跟空白组相比较,明显升高,说明药物作用后这两株菌体内的染色体DNA受到了氧化性损伤。而8-OHdG的形成又会导致DNA的断裂,染色体DNA断裂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显示。琼脂糖凝胶电泳图显示经过药物处理后的两株菌的DNA均有拖尾和弥散现象,这说明染色体DNA出现了降解和断裂。除此之外,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基因组中发现了片段大小为6~8kb的条带,根据文献报道,这可能是猪痢疾短螺旋体内被诱导的前噬菌体VSH-1。总之,在厌氧条件下,喹恶啉类药物是具有厌氧选择活性的还原性DNA损伤剂,通过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ROS和羟基自由基不仅仅可以造成DNA的氧化性损伤而且还会造成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损伤,从而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本实验验证了喹恶啉类药物在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喹恶啉类药物代谢过程中自由基的有效产生,而且喹恶啉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拒能作用机制是相似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周颖[8](2016)在《RNAⅢ抑制肽衍生物RIP1183抗菌作用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耐药细菌感染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极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造成重症感染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被称为“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临床感染中的危害性日趋严重。患者一旦感染MRSA,治疗极为困难,常继发多重感染、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感染患者死亡率很高。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异性针对MRSA的有效抗菌药物,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细菌MRSA感染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寻找和研制有效控制MRSA感染的新药物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当务之急的研究目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调控细菌群体行为的机制,参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毒力因子释放、免疫逃逸、以及耐药性发生的重要调控系统。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S)可以显着抑制细菌的致病性,但不影响细菌的生长,因而对细菌选择性生长压力小,具有不诱导细菌耐药的独特优点。因此,以QSS为靶标的新型抗菌药物研究,成为不易诱导耐药新型抗菌药物研究的新趋势和新热点,也是新型抗菌药物研究领域最有希望的突破口。附属基因调节子系统(accessory gene regulator,agr)是广泛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QSS,该系统激活后,启动其效应分子RNAⅢ的表达,进而调控其下游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抑制agr系统信号调控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可以抑制细菌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菌致病力。RNAⅢ抑制肽(RNAⅢ-inhibiting peptide,RIP)是一种作用于agr系统的抑制剂。业已证实,RIP能够有效抑制MRSA毒力因子释放,降低感染动物死亡率,减轻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等,因此,RIP作为抗MRSA的有效抗菌药物备受关注。目前已知所有作用于QS的抑制剂在体外均无抑菌或杀菌作用,但在感染动物体内则表现出明显的抗菌作用。然而迄今为止,QS抑制剂体内抗菌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几乎完全不清楚,这已成为制约新型抗菌药物RIP深入研究重要限速环节。本课题采用氨基酸替换、末端修饰、寡聚化等方法设计合成不同的RIP衍生物,体内外实验评价RIP衍生物抗菌活性,并探讨RIP衍生物体内抗菌作用的机理。方法:1.RIP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以RIP-I的序列YKPITNF为模板,通过氨基酸替换,N-端乙酰化修饰,C-端酰胺化修饰,以及寡聚化修饰的方法,设计合成RIP-V、RIP-L、RIP1181、RIP1182、RIP1183五条RIP衍生物,采用RP-HPLC方法分析其纯度,采用ESI质谱仪或MALDI-TOF质谱仪鉴定合成多肽的分子量,确证合成衍生物多肽序列的正确性。2.RIP衍生物体内抗菌活性的筛选建立HA-MRSA感染小鼠脓毒症模型,分别检测RIP衍生物对感染小鼠生存率、脏器菌落计数、组织病理损伤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出抗菌活性较优的RIP衍生物。3.RIP1183体外抗菌效果评价选择6株葡萄球菌(2株标准株和4株多药耐药菌株)体外培养,测定RIP衍生物RIP1183对6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细菌生长检测仪测定RIP1183对6株菌的生长抑制情况。4.建立不同感染模型评价RIP1183对小鼠治疗作用选择HA-MRSA(MRSA XJ75302)或CA-MRSA(LAC)菌株,分别腹腔注射、经鼻滴入和皮下接种MRSA方式感染小鼠,制备脓毒症、坏死性肺炎和皮肤感染模型,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RIP1183,观察RIP1183对小鼠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小鼠脏器或组织中的细菌计数,观察RIP1183对体内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小鼠肺脏、肝脏或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RIP1183对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5.RIP1183体内抗菌作用机理探讨(1)按照环磷酰胺法缺失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并用LAC感染该小鼠建立脓毒症模型,腹腔注射RIP1183,观察中性粒细胞缺乏后对RIP1183抗菌作用的影响。(2)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RIP1183共孵育,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试剂盒测定中性粒细胞中的MPO,观察RIP1183对中性粒细胞内MPO活性的影响。(3)分离小鼠体内MRS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菌RNAⅢ和毒力因子PVL、HLA、PSMα、PSMβ的表达,观察RIP1183对RNAⅢ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4)LAC细菌或细菌上清或HKSA(热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人中性粒细胞共孵育,Western blot检测坏死性凋亡特征蛋白p MLKL的表达水平,观察LAC对中性粒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5)PSMα和PSMβ缺陷菌上清与与人中性粒细胞共孵育,Western blot检测p MLKL的表达水平,观察PSMα和PSMβ对中性粒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6)合成七种PSM多肽分子与人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或提前加入MLKL抑制剂NSA,Western blot检测p MLKL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PSMα1对中性粒细胞形态的影响。(7)LAC及其PSMα缺陷菌建立坏死性肺炎模型,腹腔注射给予感染小鼠RIP1183或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坏死性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p MLKL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死亡的比例。(8)LAC及其PSMα缺陷菌建立坏死性肺炎模型,腹腔注射给予感染小鼠RIP1183或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观察对小鼠生存率、肺损伤(HE染色)和肺组织中细菌数的变化。6.RIP1183安全性与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1)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大鼠或犬单次静脉注射RIP1183,观察其对大鼠或犬的一般体征、摄食、体重等指标的影响;(2)小鼠RIP1183静脉注射后,观察其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比格犬RIP1183静脉注射后,观察其对比格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3)比格犬分别单次静脉注射2 mg/kg、4 mg/kg、8 mg/kg的RIP1183后,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比格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RIP衍生物的合成与鉴定采用固相合成的方法分别合成了RIP-I、RIP-V、RIP-L、RIP1181、RIP1182、RIP1183六条多肽,其中RIP-L和RIP-V,是RIP-I的4位氨基酸替换为亮氨酸或缬氨酸得到的,序列分别为YKPLTNF-CONH2和YKPVTNF-CONH2;RIP1183是将RIP-V乙酰化修饰得到的,序列为CH3CO-YKPVTNF-CONH2;寡聚化RIP-V分子得到RIP1182,同时进行乙酰化修饰得到的RIP1181,序列分别为YKPVTNF-ST-YKPVTNF-CONH2和CH3CO-YKPVTNF-ST-YKPVTNF-CONH2。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鉴定RIP衍生物的纯度均在95%以上;质谱鉴定RIP衍生物的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表明所有合成的RIP衍生物结构正确。2.体内筛选RIP衍生物用HA-MRSA感染小鼠建立脓毒症模型,发现RIP-V显着提高小鼠生存率、减轻肺脏和肝脏病理损伤、减少小鼠脏器中细菌数,RIP-V体内抗感染活性优于RIP-I和RIP-L;RIP-V经末端修饰得到的RIP1183,RIP1183显着提高了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其抗菌活性优于RIP-V、RIP1181和RIP1182。结果显示设计合成的RIP衍生物中,RIP1183具有良好抗菌活性。3.RIP1183体外无抗菌作用RIP1183对6株葡萄球菌的MIC值均大于256μg/ml;RIP1183在250-1000μg/ml浓度下,均不能抑制6株葡萄球菌的生长,表明RIP1183体外无抗菌活性。4.RIP1183对MRSA感染小鼠保护作用在HA-MRSA(MRSA XJ75302)和CA-MRSA LAC感染所致脓毒症小鼠模型上,RIP1183分别提高小鼠的生存率达40%和60%,显着降低感染小鼠脏器中的细菌数量,减轻了小鼠脏器的病理损伤;在坏死性肺炎小鼠模型上,RIP1183可以显着降低感染小鼠肺脏的细菌数量,减轻肺水肿和肺病理损伤;皮肤感染模型上,RIP1183显着减少小鼠脓肿的形成,降低感染部位的细菌数量,并促进感染部位创面愈合。5.RIP1183体内抗菌机理探讨(1)RIP1183对中性粒细胞缺失的脓毒症小鼠保护作用消失。(2)RIP1183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不影响中性粒细胞内MPO活性(3)RIP1183可显着降低感染小鼠组织内细菌的RNAⅢ和PSMα、PSMβ等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4)细菌LAC分泌上清中的PSM可以诱导中性粒细胞坏死性凋亡特征蛋白p MLKL表达增高,并能够被MLKL抑制剂NSA阻断。(5)与野生菌LAC比较,PSMα和PSMβ缺陷菌上清,降低中性粒细胞的p MLKL表达。(6)PSM多肽分子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PSM增加中性粒细胞中的p MLKL表达水平,并可以被NSA阻断;透射电镜从形态上直接观察到PSMα1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出现典型的坏死性凋亡特征,且NSA可显着减少坏死性凋亡的中性粒细胞的数目。(7)小鼠给予RIP1183或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或缺失细菌PSM后,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小鼠肺组织中坏死性凋亡的中性粒细胞显着减少;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的p MLKL表达水平降低了;流式细胞结果表明,坏死性凋亡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8)小鼠给予RIP1183或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或缺失细菌PSM后,可以显着提高肺炎小鼠生存率、促进肺脏内细菌的清除和减轻肺病理损伤。6.RIP1183安全性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1)大鼠和比格犬分别静脉注射100 mg/kg和50 mg/kg的RIP1183后,未观察到任何毒性反应,该剂量分别为RIP1183有效剂量的28和48倍。(2)在治疗范围内,RIP1183对小鼠中枢系统、比格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3)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RIP1183在犬体内的血浆消除半衰期在20min左右。结论:1.筛选获得agr系统抑制剂RIP1183,并证实RIP1183是一种安全范围较大,毒性低,抗MRSA活性较优的抗菌剂,犬体内的血浆消除半衰期在20 min左右。2.发现RIP1183能够显着抑制MRSA的RNAⅢ和PSMα、PSMβ等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3.发现RIP1183体内抗菌作用依赖于白细胞功能的正常,中性粒细胞缺失后,RIP1183对脓毒症的保护作用消失,但是RIP1183无直接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4.提出RIP1183体内抗菌作用机理的假说,即RIP1183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agr群体感应系统,抑制致病毒力因子的表达,减轻病毒力因子所致机体病理损伤;又通过抑制PSMα和PSMβ毒力因子表达,减轻这些毒力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坏死性凋亡,保护中性粒细胞清除细菌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赵磊,张鹤龑,郝添阳,李思然[9](2016)在《蔗糖癸酸酯对沙门氏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蔗糖癸酸酯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机理。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不同p H值下蔗糖癸酸酯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体渗漏物、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扫描电镜观察、DNA结合试验等,初步研究了蔗糖癸酸酯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蔗糖癸酸酯在p H 7.0时对沙门氏菌的MIC为20 m M,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效果更为显着。蔗糖癸酸酯能够使菌体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还原糖等外泄,影响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和菌体正常形态;对菌体细胞蛋白(尤其是大分子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有干扰作用;同时糖酯的亲水性头基可与DNA磷酸基团以氢键的方式结合,使DNA骨架收缩。因此,可将蔗糖癸酸酯作为兼具乳化和防腐作用的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衣同辉[10](2014)在《五种抗菌肽的设计、原核表达和抗菌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抗菌肽可以显着降低抗菌肽的生产成本。我们使用Ub-tag和人源SUMO1/2/3/4-tag融合表达抗菌肽A20L并比较了不同标签促可溶表达和表达总量的比较。园二色光谱实验表明其为α-螺旋抗菌肽。通过测定MIC和MHC,表明抗菌肽A20L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和较低的溶血活性;通过不同磷脂组分进行脂质体囊泡制备后,研究了抗菌肽与脂质体的作用。通过抗菌肽A20L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我们证明了“膜区分机理”可以较好的解释α-螺旋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为抗菌肽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XPF-St7蛙源肽序列中含有α-螺旋结构域XPF2。首先通过固相合成方式制备得到了XPF2,证实其具有抗菌活性,然后我们通过氨基酸替换方法提高α-螺旋结构域所带正电荷数量以其提高抗菌活性。将氨基酸替换后的α-抗菌肽通过与Ub-tag蛋白标签融合表达方式成功表达抗菌肽XPF4和XPF6。测定抗菌肽XPF4和XPF6的MIC和MHC,表明两条肽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和较低的溶血活性。细菌细胞膜渗透性实验和DNA凝胶阻滞分析实验证明两条抗菌肽作用靶点为细菌细胞膜。我们将AN5-1与泛素蛋白标签Ub-tag融合表达获得抗菌肽AN5-1。通过测定MIC,确认了表达抗菌肽AN5-1的活性。我们通过细菌细胞外、内膜渗透性实验,研究了抗菌肽AN5-1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光谱,园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AN5-1与基因组DNA的相互作用,证明了AN5-1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组DNA可以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肽AN5-1对细菌细胞膜和DNA均有破坏作用,这说明抗菌肽AN5-1与细菌的相互作用时为多靶点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12-01)

抗菌作用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菌作用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海洋细菌GM-1-1菌株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2].黄运红,任雨涵,邹龙,倪海燕,龙中儿.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J].微生物学通报.2019

[3].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海洋细菌GM-1-1菌株抗菌物质初步分离及其抗菌作用机理初步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4].于建兴,王嘉雯,郦萍,顾青.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抗菌作用机理研究[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5].唐发有,易松强,江航,沈丹.蜂蜜的抗菌作用机理及其应用[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

[6].李婷婷,杨兵,张慧芳,陈颖,励建荣.鲶鱼体表黏液粗提物抗菌作用活性及抑菌机理[J].中国食品学报.2017

[7].徐帆帆.喹恶啉类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及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抗菌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8].周颖.RNAⅢ抑制肽衍生物RIP1183抗菌作用与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9].赵磊,张鹤龑,郝添阳,李思然.蔗糖癸酸酯对沙门氏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16

[10].衣同辉.五种抗菌肽的设计、原核表达和抗菌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

标签:;  ;  ;  ;  

抗菌作用机理论文-曹雪梅,李欢,陈茹,吴海霞,陈新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