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兰张星洁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人,走出校门后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成为终身学习的人。而要更有效地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则需要有一种方法和策略成为学生的上位知识。而文化——个人围棋观的构思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如果让这种围棋观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各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
识。此外,文化——个人围棋教程需要具有“创生型文化”的教师。【关键词】拓展课程文化——个人围棋观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891.3【文献标识码】A
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转变;教学评价由“传统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教师文化由“适应型”向“创生型”转变。这些内容的转变,标志着过去那种“同一模式”、“封闭式”的培养方式转向“富有个性”、“情境性”的培养方式。在当今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学校给予学习者的不能只是固定不变的知识,而是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基础上,以人的方式发展和成长的基础上,在走出学校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创造社会生活,创造自己与社会美好的未来。[1]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必须运用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作为补充。如果有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构成学生的上位知识,他们内化的知识文化在实践中就有可能不拘泥于惯性势力和传统,创造性地得到运用,成为科技社会的创新人才。而精彩的文化——个人围棋棋谱却完美地融合了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成为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载体。
一文化——个人围棋观的分析
在围棋流派中有两种明显的棋风:“铺地板式”围棋和“角力”围棋。我用两个概念来表示:结构——功能观代表“铺地板式”围棋的思想;文化——个人观代表“角力”围棋的思想。结构——功能观是由结构和功能两部分组成,结构就是预设好一定的程序,按照这个程序操作,从主观上认为这个结构自然会发挥它的功能。结构——功能观讲究的是一种组织的合理性与控制性,只要按照这种思想与策略进行工作就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给思想上了一块枷锁,带有封闭性、机械性和滞后性,一旦遇到不在结构内预设的事物,人们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思路混乱,功能也就发挥不出来。而文化——个人观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事实,主动构建方法与策略来面对未来的形势。持这种观点的“文化”是指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与客观环境能动构建的知识体系;其中“个人”是指根据变化的环境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与策略的个体,这种“个人”的思想具有开放性、连贯性和创造性。具有文化——个人观的围棋手往往在复杂的局面中显得如鱼得水,构思精巧,妙手叠出。这类棋手除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文化——个人观的思维方式。
这种文化——个人观的棋局更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威廉姆斯的创造与情意模式的四种认知特性指的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四种情境品质: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象心。[2]这四种认知特性和四种情境品质在文化——个人围棋观的构思中得到完美体现。至于个人——文化观棋手主动出击的棋局中,在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的基础上,更体现了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像心的情境品质。
二文化——个人围棋观生成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儿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的,从家庭到学校这是环境的变化,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科是知识的变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是阶段性的变化,然后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是角色的变化,如果他们从小是用结构——功能观来武装头脑的话,他们很可能成为听话的孩子和读书的机器,但是由于现实不可能都在他们预设的范围之内,面对环境的变化,知识的变化,阶段的变化和角色的变化,他们往往显得被动和茫然。如有些用人单位抱怨现在有的大学生在单位上不知道主动做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这种文化——个人观的思维品质。如果让文化——个人围棋观的这种核心文化从小融合到儿童的头脑中,他们会运用自己原有知识结合当时实际情况,主动构建和生成出灵活的方法与策略,表现出开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当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都在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思想,如何提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创造性地为己所用,一直缠绕在人们的心头上,而文化——个人围棋观则很好地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
三让文化——个人围棋成为拓展课程,成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员
中国古代四大文化瑰宝——琴、棋、书、画,在当代中国发展不平衡,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中,有音乐课、美术课和书法课,唯独围棋课普及不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美术或书法能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除了老师的指导外,这些艺术的学习基本上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古人称围棋为“手谈”,其含义主要是指下围棋具有交流的功能,强调围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现代社会,只有懂得在合作中竞争的个体才能开发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才更有利于自身的进步。围棋的这一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些艺术学科的不足。下围棋的人常说:“棋虽小品,品德最尊”,说明人们把围棋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游戏看待的。这种活动,具有宣泄、调适、娱乐的功能。[3]此外,网络游戏、麻将和扑克等娱乐活动充斥家长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但是麻将和扑克等具有随机性的游戏有可能会助长儿童的投机心理,而且不利于玩家对成功与失败形成正确的归因。
1.研制生态化取向的围棋课程
近年兴起的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实质上既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东西,也不是发生在人的大脑里面,学习乃是人与其所处具体环境之间的一种生态化的互动。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置于开放的、与外界不断互动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强调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指出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4]编制围棋教程时,除了应注重围棋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把文化——个人观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棋局作为欣赏内容。要体现生态化取向的围棋课程,就必须把围棋与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如:写作就是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流畅,立意新颖,为中心思想服务,而围棋从布局、中盘到收官,无不讲究流畅自然,和谐统一;与数学、物理和化学融合,如:数学应用题的条件已知,要解决的目标明确,关键是运用怎样的方法达到目标,这与围棋不谋而合,围棋下在棋盘的棋子是已知的,如何下出对自己有利的棋子而最终获胜,关键也是要有方法和策略;与体育融合,如:足球就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运球,然后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这与围棋何等相似,而且围棋还能留下运动的轨迹;与军事融合,如:《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在精彩的围棋棋谱中得到形象具体的展现。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在江山初定时曾在都城应天(今南京市)的定局楼对弈,雅兴所至,朱元璋信口吟出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也脱口应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区区一联,把两军对垒、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浓缩在一方棋枰之上;与企业融合更具生命力。在《西楚霸王》一书里有句名言:“创建事业初期,贵在蓄势;能蓄势,才可以待机。”有两个关键因素攸关创业的成败:一个是势,也就是发展的大方向;另一个是策略与速度。对创业者而言,如果所经营的行业是大势所趋,就必须有信心往前走,顺势而为,并且积蓄力量。然而,如果方向正确,但是速度调配不适当,走得太快,消耗体力太多,便可能坚持不到最后的胜利;太慢,又容易错过机会。所以,必须衡量企业的实力,有策略地持续前进,蓄势待机、遇机不失(遇到机会不错过、不放过)。这也就是围棋俗语中的“蓄势待发”。让围棋成为课程一定充满无限生机。
2.围棋的教学需要具有“创生型文化”的教师
所谓创生型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共同体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通过主体性参与和反思性实践,积累、创建的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意识、价值理念、知识结构、情绪反应、行为规范等的综合形式。[5]学校要创新思维方式,彻底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统一”、“求同”、“中庸”的传统思维倾向,给教师提供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6]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氛围,教师可用开放的思想去面对围棋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各科具体知识与围棋教学相融合,不断丰富围棋课程。当然,让孩子下围棋不是让他们成为职业棋手,而是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构思,以及欣赏精彩的棋局,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形成文化——个人观的思维方式。
据韩国棋院网报道,韩国棋院委托韩国盖洛普调查机构对目前韩国围棋的现状进行的调查于近期完成,盖洛普得出的结论为:80%以上的韩国人认为围棋对子女的教育有帮助。截止至2008年6月底韩国成人围棋人口为约766万人(济洲岛除外),考虑到截止2007年底韩国19岁以上人口为37394420人,成人中围棋人口比例为20.5%,每5位国民中有1人会下围棋。[7]此外,因美国没有围棋基础,他们在智力课堂上开设了麻将课。[8]作为围棋发源地的中国有必要重视让围棋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
课程。
参考文献
[1]和学新.在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
[2]石中英等.创造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4~75
[3]方晓义、郑晓齐等.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简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44~48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96
[5]唐美玲.从适应型教师文化走向创生型教师文化[J].基础教育,2006.11
[6]宋宏福.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4.15
[7]新浪体育,2008.07.29
[8]长江日报,2008.11.21
[9]于泽元、田慧生.让教师走上充满意义的课程改革旅程[J].教育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