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维持和调控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森林景观格局的研究可以从宏观角度上阐述森林的结构、组成、功能和动态过程,为森林的可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秦岭菜子坪林区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在以森林小斑内优势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共建种为依据对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研究区森林景观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和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研究区以及秦岭中段南坡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景观格局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由第一尺度域的大小确定。对本研究而言,选择10~20m为景观格局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较为合适,因此在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及破碎化分析中采用10m作为研究的粒度等级。2.研究区森林植被覆盖情况及森林整体分布的连续性较好,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00,说明各景观类型斑块的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森林景观整体稳定性较好。3.栎林在各森林景观类型中面积最大,分布的连续性最好,破碎化程度最低,为研究区域最主要的森林景观。但由于栎林所处生境人为活动剧烈,干扰强度大,造成景观结构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人们对其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干扰,使栎林作为地区优势植被免遭破坏,从而保护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4.在各景观类型中,板栗林为人工经济林,落叶松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生境狭小,造成这两种景观类型斑块数较少,斑块面积较小,分布极为零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因此要加大这两种景观类型的保护力度,防止它们进一步破碎化。5.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和相似邻接比指数所反映出的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基本类似,而与平均最近邻距离所反映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析讨论认为:(1)油松林虽然景观斑块数最多,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分布广泛且较为零散,但在自身生境内分布又较为集中,所以平均最近邻距离较小,生境破碎化程度不高;(2)华山松林与油松林的情况相似,也是因为在局部地区分布较为集中所以平均最近邻距离较小;(3)研究区所有森林景观类型中,除栎林、板栗林和落叶松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外,其余景观类型在景观类型边界密度、相似邻接比和平均最近邻距离这三个指数上的差异均不明显,破碎化程度相似,均居于适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