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拗陷 泥盆—石炭系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研究

湘中拗陷 泥盆—石炭系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研究

论文摘要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自然界中有近50%的油气资源富集于碳酸盐岩地层中。中国南方陆上有近200×104km2的碳酸盐分布区,具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层系多、厚度大、分布广的优势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实现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战略接替区。针对湘中拗陷高演化的特点,本文以油气成藏理论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碳酸盐岩沉积学、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了泥盆-石炭系油气成藏及保存条件,初步理顺了区内构造与沉积演化、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藏的形成、破坏、再次成藏及晚期成藏的配置关系,以油气藏保存条件为重点,应用含油气保存单元的评价体系对湘中拗陷进行有利区带划分,提出了下步有利勘探目标区,为后继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涟源凹陷为重点,深入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了“下组合”的成藏优势。认为构造变形的强度、幅度及沉积相的组合关系是控制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湘中地区勘探成果和典型气藏解剖结果表明,构造变型较弱、幅度较小的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在这些地区槽、台相区之间的斜坡带及滩礁沉积相带是油气藏形成和保存最有利的区域。在综合考虑构造样式和油气的生成、运移、成藏的各个条件基础上,划分出Ⅰ、Ⅱ、Ⅲ级远景区,涟源凹陷中部为Ⅰ级远景区,邵阳凹陷中东部、涟源、零陵凹陷东部为Ⅱ级远景区,其它地区为Ⅲ级远景区,在Ⅰ级远景区优选了杨家山区块、桥头河区块为近期突破靶区。与前人认识相比,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特色与创新:(1)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野外剖面踏勘和钻井资料的详细研究,首次在泥盆系识别出1个Ⅰ型层序界面和9个Ⅱ型层序界面,结合前人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将湘中地区泥盆-石炭系划分为三个Ⅱ级层序和21个Ⅲ级层序。(2)对湘中拗陷生物礁与台盆相的发育规律及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泥盆系棋梓桥组与佘田桥组中的生物礁是成带分布的,台盆可能是由于生物礁的快速生长而形成的礁间洼地(礁间槽)。因此,礁间槽的形成、发展与消亡和生物礁带的形成演化关系密切相关。这一模式与现代澳大利亚大堡礁具有很好的可比性。(3)湘中坳陷发育在汇聚型板块边缘,是两个大的陆块碰撞结合部位,构造样式较为复杂。从整体上看,整个工区的关键性构造要素是犁式叠瓦状逆冲断层、紧闭线性褶皱和隔挡式褶皱。结合遥感、航磁、重力等资料,重点对涟源凹陷做了深入研究,将凹陷进一步划分为西部断褶带(西部构造带)、中部褶皱带(中部构造带)和东部褶断带(东部构造带),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和形成机制。(4)提出对圈闭有效性研究的方法,指出构造样式、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及圈闭形成与烃源岩演化的匹配性都是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认为保存条件是决定圈闭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是决定其勘探价值的首要因素。湘中海相地层经历了印支期后多期、多方式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隆坳相间、背向斜相间出现的特点,稳定的负向构造单元及测水煤系地层的分布区是油气保存的有利地区,在相对稳定的负向构造单元的有效区域盖层分布区主要寻找两类圈闭,即:台滩或台坪相岩性或岩性与构造复合圈闭和断背斜构造圈闭两大圈闭类型。(5)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构造演化研究的认识,对湘中拗陷烃源岩的演化和生烃模式的认识取得突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研究表明,湘中拗陷烃源岩有3次主要的生排烃过程,并建立了“三段生烃”及裂解生气的“四段式”生烃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论文的来源、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1 油气成藏研究史
  • 1.2.2 油气成藏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3 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湘中拗陷的勘探、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3.1 勘探历史
  • 1.3.2 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 1.4.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4.2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构造特征及演化
  • 2.2.1 构造单元划分
  • 2.2.2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 2.3 地层发育特征
  • 2.3.1 中泥盆统
  • 2.3.2 上泥盆统
  • 2.3.3 下石炭统
  • 2.3.4 地层展布特征
  • 2.4 不同演化阶段盆地类型
  • 2.4.1 裂谷盆地阶段
  • 2.4.2 深水盆地阶段
  • 2.4.3 前陆盆地阶段
  • 2.4.4 抬升剥蚀阶段
  • 2.4.5 陆内裂陷盆地阶段
  • 2.4.6 陆内凹陷盆地阶段
  • 第三章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 3.1 层序地层分析
  • 3.1.1 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3.1.2 湘中地区主要副层序类型及发育特征
  • 3.1.3 层序划分
  • 3.1.4 泥盆—石炭系层序发育及内部构成特征
  • 3.1.5 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层的关系
  • 3.2 沉积相描述
  • 3.2.1 沉积体系类型与沉积模式
  • 3.2.2 沉积相特征
  • 3.3 烃源岩描述
  • 3.3.1 烃源岩基本特征
  • 3.3.2 烃源岩热演化
  • 3.3.3 构造演化与烃源岩热演化
  • 3.3.4 烃源岩综合评价
  • 3.4 储层描述
  • 3.4.1 储层基本特征
  • 3.4.2 储层成岩作用
  • 3.4.3 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 3.4.4 储层裂缝描述
  • 3.4.5 储层综合评价
  • 3.5 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
  • 3.5.1 盖层特征
  • 3.5.2 生储盖组合
  • 3.5.3 成藏有利条件分析
  • 第四章 圈闭与保存条件分析
  • 4.1 构造样式分析
  • 4.1.1 构造样式的分类
  • 4.1.2 涟源凹陷构造样式分析
  • 4.2 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分析
  • 4.2.1 构造应力演化及应力机制分析
  • 4.2.2 不同构造形态形成机制分析
  • 4.2.3 涟源凹陷不同构造带形成机制分析
  • 4.3 圈闭条件分析
  • 4.3.1 主要圈闭类型
  • 4.3.2 构造样式与油气圈闭
  • 4.3.3 圈闭的破坏与改造作用
  • 4.3.4 涟源凹陷圈闭的类型及分布
  • 4.3.5 圈闭评价
  • 4.4 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分析
  • 4.4.1 挤压、隆升剥蚀对油气保存的影响
  • 4.4.2 断裂活动与油气藏保存的关系
  • 4.4.3 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藏保存的关系
  • 4.5 油气藏保存条件综合评价
  • 第五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目标评价
  • 5.1 典型气藏剖析—杨家佬气藏
  • 5.1.1 杨家佬气藏基本特征
  • 5.1.2 杨家佬气藏的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
  • 5.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5.2.1 沉积相控制
  • 5.2.2 区域性盖层控制
  • 5.2.3 在后期的改造中二次成藏
  • 5.2.4 晚期成藏
  • 5.3 湘中拗陷成藏模式研究
  • 5.3.1 泥盆系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
  • 5.3.2 下石炭统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
  • 5.4 湘中拗陷有利远景区带划分
  • 5.4.1 Ⅰ类远景区
  • 5.4.2 Ⅱ类远景区
  • 5.5 目标评价及优选
  • 5.5.1 温塘背斜
  • 5.5.2 桥头河隐伏圈闭-大塘湾隐伏低突起、桥头河断块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创新点
  • 6.2 主要认识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黑龙江拗陷形成演化与成矿初探[J]. 地质与资源 2015(03)
    • [2].黔南拗陷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保存有利区评价[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3].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分析[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2(05)
    • [4].柴达木盆地三湖拗陷石油地质特征及下步勘探与研究方向[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04)
    • [5].川西拗陷与北美致密砂岩气藏类比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6].湘中拗陷海相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7].黄骅拗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演化[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8].辽河拗陷东部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沉积体系与储层评价[J]. 海洋科学集刊 2010(00)
    • [9].黔南拗陷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0].黔南拗陷独山上司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1].乌孙山陆内造山的表现形式及其构造意义探讨[J]. 矿物学报 2013(S2)
    • [12].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结构模型及形成机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3].乌拉特后旗测老庙拗陷南缘典型火山通道简介——测老庙拗陷地质研究和实习基地典型露头之一[J]. 地质论评 2015(06)
    • [14].湘东南拗陷二叠系—泥盆系泥页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15].库车拗陷页岩气聚集条件与勘探前景[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06)
    • [16].川西拗陷须二段断裂演化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7].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J]. 地质与资源 2018(05)
    • [18].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特征及控制因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9].西藏羌塘盆地北部拗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2)
    • [20].黔南拗陷石炭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21].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22].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储层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3].临清拗陷东部CO_2成因、成藏条件及潜力[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24].也谈“坳”“拗”,“心”“芯”的使用——兼与刘全稳先生商榷[J]. 天然气工业 2008(05)
    • [25].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水文地质特征与油藏富集规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03)
    • [26].吐鲁番拗陷深层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关系[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1)
    • [27].盐岩在库车拗陷中的作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8].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物源的地球化学示踪[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9].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2(03)
    • [30].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标签:;  ;  ;  ;  ;  ;  ;  ;  

    湘中拗陷 泥盆—石炭系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