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复合材料由于其密度小、高比刚度和高阻尼特性,逐步在军用船舶领域得到应用。复合材料轴、复合材料基座和复合材料螺旋桨在国外相继投入应用,获得了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逐步开发出若干产品,但总体上讲,在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组合结构动力学设计理论和计算预报方法研究上,还很滞后。金属与非金属组合结构振动抑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论文首先应用VA One软件,研究了舰艇基座全频域声振动力学一体化分析的FE-SEA混和模型方法。在同一计算平台上实现大型复杂结构声振分析的全频域一体化建模,同步完成低、中和高频段振动噪声计算,为金属-非金属组合结构减振效果评价奠定基础。金属-非金属支架结构的连接刚度和阻尼是影响其振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在不改变支架结构的形状、尺寸、模拟载荷重量以及支架结构重量增加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支架结构接点连接处的阻尼、对支架杆件加约束阻尼层或杆件充垫橡胶阻尼芯,所达到的振动抑制效果,并对多种振动抑制方案进行对比和评定。振级落差是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系统减振效果评价方法,测量简便,但该方法无法准确描述系统振动能量传递路径。功率流落差作为新的评价方法,可以直观描述系统中振动能量分布与衰减规律,但测量困难。本文系统给出了板梁组合结构有限元功率流的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功率流落差与振级落差计算,讨论了两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模型化理论。研究表明,采用同时考虑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约束条件的综合结构动力学优化模型,能获得与工程实际符合的优化设计效果。文中给出了以加速度振级落差和均方根功率流落差为约束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组合基座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数值优化结果证明了金属-非金属组合结构优异的抑振性能。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2 工程结构振动和声学概述1.2.1 振动的概念及分类1.2.2 噪声的概念及分类1.2.3 振动噪声的评价1.3 结构优化概述1.3.1 优化设计的三要素1.3.2 结构优化的分类和层次1.3.3 优化算法分类及选择1.4 减振降噪优化和功率流研究概述1.4.1 非金属减振降噪优化研究概述1.4.2 功率流的研究概述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 本章小结第二章 基于混和法的齿轮箱基座动力学特性全频域计算2.1 引言2.2 齿轮箱基座有限元动力学分析2.3 齿轮箱基座统计能量法动力学分析2.4 混和模型计算原理2.5 齿轮箱基座FE-SEA 混和模型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金属-非金属支架结构振动响应抑制研究3.1 引言3.2 金属-非金属支架有限元模型3.3 结构有限元动力学计算中阻尼处理方法研究3.4 支架结构中接头刚度对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3.4.1 降低中接头材料刚度一个量级后的动力学影响3.4.2 降低中接头材料刚度两个量级后的动力学影响3.4.3 提高中接头材料刚度一个量级后的动力学影响3.4.4 提高中接头材料刚度两个量级后的动力学影响3.5 支架结构中接头阻尼系数对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3.5.1 提高中接头材料结构阻尼系数一个量级后的动力学影响3.5.2 提高中接头材料结构阻尼系数两个量级后的动力学影响3.5.3 所有接头改为复合接头后的支架动力学响应3.5.4 影响分析3.6 支架结构中杆件阻尼对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3.6.1 提高杆件阻尼系数减振效果3.6.2 3 根横杆采用约束阻尼层处理减振效果3.6.3 6 根斜杆采用约束阻尼层处理减振效果3.6.4 所有杆件采用约束阻尼层处理减振效果3.6.5 6 根斜杆采用约束阻尼层处理减振效果3.7 支架结构中连接阻尼对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3.8 多种方案计算结果评价3.9 本章小结第四章 功率流落差与振级落差的比较研究4.1 引言4.2 振级落差与功率流落差理论4.2.1 振级落差4.2.2 功率流4.2.3 均方根功率流4.2.4 功率流落差4.3 板、梁及其耦合结构有限元功率流计算公式4.3.1 隔振器有限元功率流4.3.2 梁单元有限元功率流计算4.3.3 板结构有限元功率流计算4.3.4 板梁耦合结构功率流计算4.4 板、梁及耦合结构有限元功率流计算实例4.4.1 单梁模型4.4.2 双梁+梁连接模型4.4.3 双梁+斜梁连接模型4.4.4 双梁+板连接模型4.4.5 双梁+加筋板连接模型4.4.6 双板+板连接模型4.4.7 双板+斜板连接模型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基于功率流落差与振级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设计5.1 引言5.2 基座试验机架有限元模型5.3 基座试验机架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计算5.3.1 基座实验机架振级落差5.3.2 基座实验机架功率流落差5.4 基于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的结构优化5.4.1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5.4.2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5.4.3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及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综合结构优化5.4.4 功率流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5.5 基座实验机架基于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的结构优化计算5.5.1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5.5.2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5.5.3 重量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综合结构优化5.5.4 功率流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振级落差约束和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综合结构优化5.6 本章小结第六章 基于功率流的金属与非金属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比较6.1 引言6.2 基座试验机架有限元模型6.3 金属材料结构和金属-非金属材料组合结构的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比较6.4 基于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的金属-非金属结构优化计算6.4.1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6.4.2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6.4.3 重量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与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6.4.4 功率流目标函数考虑加速度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约束的结构优化6.5 基于振级落差和功率流落差的非金属结构层数与铺层角度优化计算6.5.1 设计变量为层数的结构优化6.5.2 设计变量为铺层角度的结构优化6.5.3 设计变量为层数和铺层角度的综合结构优化6.6 本章小结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混和法论文; 功率流落差论文; 金属非金属组合结构论文; 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