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与调适——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

变迁与调适——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

论文题目: 变迁与调适——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族学

作者: 包路芳

导师: 黄有福

关键词: 变迁,调适,鄂温克族

文献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中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中,各民族文化的剧烈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随时都能感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也能感受到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文化失调现象,以及人类为了适应变迁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在不断变迁的文化体系中,文化的失衡和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文化的最终检验就是看这种文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因而,在剧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实现文化自觉,深入思考文化的调适问题,也就显得非常迫切。选择文化内涵相对简单,文化变迁更为剧烈,从而文化调适也更具典型意义的一个特定的少数民族地域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而且更具备现实的调查研究的可行性。本文田野调查地点选择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旗是在民族构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族际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变迁非常迅速,同时仍较好地保持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状态。剧烈变迁的社会和文化,使得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民族文化,不断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调适,现代和传统交汇,多元文化缤纷复杂。本文通过这一个案的调查研究,期待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变迁现象,进行具体的描述和梳理,关注各民族普遍遭遇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矛盾。从文化训适的角度,探索中国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社会变迁和文化调适的理论构架,探索总结社会变迁和文化调适的 一般规律。为人类社会和文化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寻找一些经验和启迪。 本文采用人类学和社会学、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辅以文献资料。全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作为绪论部分,论述选题意义、研究条件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评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理论,以及对内蒙古农牧区社会变迁的研究成果。同时,梳理有关鄂温克族的研究文献,就调查地点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第二章论述鄂温克族的起源、分布与三次民族迁徙,尤其是“移民实边”的历史意义。鄂温克族自明末清初开始迁徙以来,经历清朝对鄂温克族地区的统一、与周边民族一起抗击沙俄的斗争、建立布特哈打牲鄂温克族八旗、维护祖国统一和“移民实边”呼伦贝尔草原戍守边疆,经历了数次激烈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鄂温克族表现出顽强的调适能力。 第三章论述了鄂温克族在艰难跌宕的起伏历程中,人口数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曾濒于民族灭绝的边缘。分析解放后鄂温克族人口数量和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危害鄂温克族最为严重的结核病为例,分析作为社会变迁重要内容之一的鄂温克人医疗模式的变迁,评述酗酒背后的文化失衡问题。试图从人口与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鄂温克人的文化调适行为。第四章以社会体制的变革为主线,分析在这条主线下鄂温克族生产方式的变迁和调适过程。论述在这条主线下鄂温克牧民作为个体、群体是如何生活、生产,如何与社区内部成员,.外界人员交流互动。牧业体制的演变过程,同时就是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迁过程。雇工阶层的变迁与牧业体制的变革紧密相关。从根本上说,它是牧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隐含了牧业发展的新形式。 第五章论述农牧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生态环境的变迁、扶贫模式的新尝试,以及蓬勃发展的商品化和工业化过程,构成了鄂温克社会变迁加剧的主要因素。现代牧业经济在消解传统的同时,又重构和延续了传统,表现出与传统的复兴具有某些同构的趋势。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对于传统的继承、扬弃和调适。 第六章从节日仪式的认同与再造、教育模式的变迁、萨满教信仰的“复兴”角度论述了鄂温克族精神文化的重构与调适。节日仪式是反映鄂温克族草原文化面貌的综合性文化类型,成为加强社会联系的纽带,为研究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提供了独特的角度。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模式的变迁,推动了鄂温克族的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萨满教的信仰不再是单纯的回归,不仅揉进了喇嘛教的色彩,而且在萨满的“复兴”中,反映出鄂温克人对心理失调的应对和无奈。 在第七章的结语部分,笔者指出鄂温克族的社会变迁,是在以国家力量为主的外力推动下的文化调适过程,同时也包含着本民族的主动适应和能动选择。政府在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他们的传统文化和本民族的自主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1夕时代,我们不仅应研究文化的多样性和维护这种多样性,而且应当研究和倡导自觉的、充满人性的适应性变迁。关键词:变迁,调适,鄂温克族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条件和方法

一 研究条件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研究回顾

一 有关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的理论

二 关于内蒙古农牧区社会变迁的研究

三 鄂温克族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调查区域的选择

一 自然和生态环境

二 历史沿革

三 民族构成

第二章 历史追述

第一节 鄂温克族的分布

第二节 鄂温克族的起源与迁徙

一 起源

二 民族迁徙

三 嫩江流域的鄂温克族

第三节 “移民实边”的历史意义

一 开辟边防线

二 发展畜牧业经济

三 商品经济的萌芽

四 教育的兴起

第三章 人口与变迁

第一节 鄂温克族人口的锐减

一 连年征战

二 自然灾害

三 日本帝国主义的迫害

四 疾病的影响

五 文化习俗的影响

第二节 鄂温克族人口的回升

一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医疗条件的改善

二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与互动

三 鄂温克族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变化

第三节 医疗模式的变迁——以结核病为例

一 疾病的流行状况

二 流行因素分析

三 疾病与社会的互动

第四节 酗酒背后的文化失调

一 酒害及其原因分析

二 身态和心态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 社会体制变革与生产方式的变迁

第一节 鄂温克人的牧业生活

第二节 传统社会结构与“尼莫尔”的变迁

一 传统社会结构

二 “尼莫尔”的变迁

第三节 牧业体制的变革

第四节 雇工阶层的变迁

一 雇工阶层的出现

二 雇工阶层的变迁

第五章 传统与现代之间:生态、扶贫与商品经济

第一节 农牧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一 农业的发展

二 农牧结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草原生态环境

一 生态环境的现状

二 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扶贫模式的新尝试

一 贫困的境地

二 扶贫模式的新尝试

第四节 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调适

一 早期商品交换与经济调适

二 经济结构变化与鄂温克族的发展

三 工业化的机遇和挑战

第六章 传统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节日仪式的认同与再造

一 敖包会与“瑟宾节”

二 文化与旅游的互动

三 春节

四 鄂温克婚礼

第二节 教育模式的变迁

一 鄂温克族的传统教育

二 鄂温克族的现代教育

第三节 宗教信仰的“复兴”

一 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

二 萨满教的“复兴”

第七章 结语:变迁与调适

一 外力推动下的鄂温克社会变迁

二 文化的自调适——主体性的文化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作者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6-30

参考文献

  • [1].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 卡丽娜.中央民族大学2004
  • [2].社会变迁中的使鹿鄂温克族[D]. 王卫平.中央民族大学2012
  • [3].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代化选择[D]. 张凤喜.中央民族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D]. 哈正利.中央民族大学2005
  • [2].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 孙东方.中央民族大学2005
  • [3].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D]. 黄丽.兰州大学2008

标签:;  ;  ;  

变迁与调适——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