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试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鲤鱼肠道组织中的大豆抗原蛋白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一定程度的揭示了大豆抗原蛋白在不同肠段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试验前,挑选规格整齐的鲤鱼每种各700尾,预饲15d随机放养缸中,试验饲料设5个处理组分,分别饲喂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0、15%、30%、45%、60%的试验饵料。每个处理组设三个重复,饲喂期为8周。在8周结束后,分别取前肠、中肠、后肠的组织样本经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段肠道组织中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并对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在肠道组织中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肠道内大豆抗原蛋白的累积光密度结果表明:后肠累积光密度明显高于前肠和中肠(P<0.01)。而前肠、中肠累积光密度值差异不显著。不同替代组之间,前肠累积光密度差异不显著,在中肠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60%组累积密度显著高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15%组(P<0.01)和含30%去皮豆粕和含45%去皮豆粕(P<0.05)。在后肠,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60%组累积密度显著高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15%组(P<0.01)和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30%组(P<0.05),而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45%组差异不显著;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45%组累积密度显著高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15%组(P<0.05),和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30%组。肠道内β-伴大豆抗原蛋白的累积光密度结果表明:后肠累积光光密度值高于中肠,中肠高于前肠。不同替代组之间,在前肠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60%组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15%组(P<0.01)、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30%组(P<0.05)而和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45%组差异不显著;在中肠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60%组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15%组、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30%组(P<0.01)和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45%组(P<0.05);在后肠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60%组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15%组、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30%组和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45%组(P<0.01)。大豆球蛋白在不同肠道组织中平均光密差异显著(P<0.01)。后肠明显高于中肠(P<0.01);中肠明显高于前肠(P<0.01)。而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β-伴大豆抗原蛋白后肠明显平均光密度高于中肠和前肠(P<0.01);前肠和中肠之间差异不显著。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肠道皱襞内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抗原蛋白的累计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都显著高于隐窝(P<0.01)。总之,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量的增加,大豆球蛋白在鲤鱼肠道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呈先平稳后上升的趋势,而β-伴大豆球蛋白始终保持稳步上升。大豆球蛋白组和β-伴大豆球蛋白在后肠的含量高于前场和中肠。鲤鱼肠道皱襞高度,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量的增加,出现明显下降;且前肠、中肠、后肠也有明显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