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还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龙港第二高级中学325802
2009年秋季,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广泛,突出和强调“基础性”。《化学1》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用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2》则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新课改顺利进行,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1.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紧的矛盾。必修《化学1》和《化学2》,虽然只有八个专题,内容却涵盖了旧教材几乎三年的内容,教学时数只有72学时。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这是新课程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2.学生听课容易解题困难的矛盾。由于新教材的配套资源特别是习题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辅资料基本沿袭了旧课程的理念,习题以繁、难、偏、旧的陈题为主,内容扩展较多。学生反映上课能听懂,课后解题却很困难的问题。
3.探究实验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新课标又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新教材新增了“活动与探究”栏目,可由于“活动与探究”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由于教学时数不足,直接导致有一些要学生探究的实验以演示实验代替,而且一些实验内容的调整也给实验药品和仪器的配置带来困难,有些实验暂时无法开设。
4.探究式教学与教学时间的矛盾。“活动与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教学模式。但探究教学的实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受到了挑战。通常一个探究活动从立题、设计方案、讨论优化到实施最短需要一周的时间,这一点几乎是做不到的。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最突出的问题。
5.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必修模块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都有初、高中知识衔接,例如初中教材中对酸、碱、盐及其相互反应的要求过低,高一如果不补充内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分类”部分就较困难。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1.深入研究教材知识,合理重组教学内容。《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必修《化学1》、《化学2》的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教材采用专题式模块编排,倡导“事实学习”,淡化了基本理论的主线,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听课容易解题困难的现象。必修1中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隐去了周期和族这条过去最熟悉的线索,将整个金属元素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又缺乏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大量实验归纳知识。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造成“一听就会,一用就错”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金属活动顺序”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才能使基础知识清晰。
2.精选习题,培养能力。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知识的加深。如果能以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完成练习,不仅能深刻地理解知识,还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坚持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由接受任务的老师采集、筛选习题,利用集体备课讨论、优化,然后布置给学生,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安排探究活动,达到新课标的三维育人目标。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实施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把课本所有知识都进行探究,这就要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
(2)重视学生所学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思考与讨论”栏目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获取、建构新知识。才能使所学知识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进步。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的增长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调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量大,跳跃性强,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特别有利于尖子生的发挥,但对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首先注意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探究。
4.对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要求教师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合理补充有关概念。通过教学设计合理过度,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方式多样化,按照科学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新课改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