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非手性硅羟基与固载的手性有机胺协同催化增强多相不对称催化性能

介孔非手性硅羟基与固载的手性有机胺协同催化增强多相不对称催化性能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以介孔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载体并利用其表面非手性硅羟基提供酸中心,通过在载体表面负载手性碱中心,研究硅羟基与手性碱中心之间的酸碱协同不对称催化效应。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和电镜表征了载体具有有序的二维六方p6mm晶相介孔结构,孔径在4~6 nm之间。利用固体铝谱证实了铝以四配位铝形式存在于载体中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确定了载体的硅铝比。利用固体碳谱、硅谱和元素分析分析了表面酸碱中心含量,分布及酸碱比例并模拟其表面酸碱分布。以对硝基苯甲醛与丙酮的不对称aldol反应研究了SBA-SH接枝脯胺醇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优异的酸碱协同作用,提高催化活性并保留均相不对称选择性。通过设计手性碱中心化学结构为(2S,4R)-N-(3-吡啶)-4-(4-苄氧基乙烯)-2-酰胺吡咯和(2S)-N-(9-氨基奎宁)-2-酰胺吡咯,实现了非手性硅羟基参与的多相酸碱协同效应同时提高了活性及不对称选择性。通过改变表面酸中心数目,改变酸中心酸强度和调变载体表面酸碱比例等方式揭示了适宜的酸强度,足够的硅羟基与最佳的酸碱比例对酸碱协同不对称催化性能的重要性,同时硅羟基具有富集反应物于表面提高催化活性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对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和探讨,认为硅羟基作为酸性位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过渡态参与酸碱协同不对称催化作用:一为直接的酸碱协同作用,此时硅羟基直接作为酸性位于载体表面活化亲电底物,此时手性位不参与酸碱协同过渡态;二为非直接酸碱协同作用,此时硅羟基在水的作用下质子转移至手性位γ位而起到活化亲电底物的作用,此时手性位参与过渡态形成,过渡态以椅式构象稳定存在从而实现非手性硅羟基活化的不对称催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酶催化
  • 1.1.1. 酶催化概述
  • 1.1.2. 酶的酸碱协同机理
  • 1.1.3. 仿酶催化与仿酶催化剂
  • 1.2 均相有机酸碱多功能催化剂
  • 1.2.1. 均相有机催化剂仿酶概述
  • 1.2.2. 常见的均相有机多功能催化剂
  • 1.2.3. 均相有机多功能催化剂仿酶的局限性
  • 1.3 多相有机酸碱多功能催化剂
  • 1.3.1. 固载双中心单有机分子
  • 1.3.2. 固载单中心双有机分子
  • 1.3.3. 载体直接提供酸/碱中心
  • 1.4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药品
  • 2.2. 合成
  • 2.2.1. 巯基改性介孔材料
  • 2.2.2. 有机碱中心
  • 2.2.3. 活性中心接枝
  • 2.2.4. 表面硅羟基屏蔽
  • 2.3. 表征
  • 2.4. 催化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多相酸碱多功能催化剂结构
  • 3.1.1. 载体及多相催化剂长程有序结构与孔结构
  • 3.1.2 硅羟基含量与分布
  • 3.1.3 碱中心含量与分布
  • 3.2 多相酸碱多功能催化剂酸碱协同效应
  • 3.2.1. 酸碱协同作用的初步证明
  • 3.2.2. 酸碱比例与酸碱协同效应
  • 3.2.3. 碱中心结构与酸碱协同效应
  • 3.2.4. 酸强度与酸碱协同效应
  • 3.2.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3.2.6. 酸碱协同催化机理的探讨
  • 第四章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专利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介孔非手性硅羟基与固载的手性有机胺协同催化增强多相不对称催化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