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技术利益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张耿庆
导师: 洪远朋
关键词: 技术利益,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对策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其集中体现在国家、产业、企业和个人四个层次上,技术利益成为开展技术创新和实现技术进步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经济理论视角来看,技术和利益都是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选择技术利益这一研究课题是源于对技术和利益的现实和理论思考。同时技术利益的研究也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提升了技术理论研究的高度和填补了利益理论研究的空白,从而丰富了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它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实现和技术利益的获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文章围绕技术利益这一概念尝试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五部分八章对技术利益做了比较细致全面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为导言。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为理论篇。主要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探索技术利益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机理,尝试构建技术利益的基本理论框架。首先文章对技术利益的含义、特征、分类及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论述,为技术利益的展开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进而从创造、交换、分享和实现四个方面对技术利益的总过程做了考察,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为实证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中国的技术利益状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实证研究。其中,在宏观分析中,文章从技术变迁与中国国家利益、技术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宏观考察、技术利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技术利益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做了论述;在中观分析中,文章分别从技术利益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利益与中国农业高级化、技术利益与中国新型工业化、技术利益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四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微观分析中,文章从技术利益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技术利益状况的实证研究、开放体系下中国获取微观技术利益考察和以宝钢为案例的微观技术利益分析四方面进行了实证考察。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为借鉴篇。选择国外实现技术利益有代表性的四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技术利益实践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具体内容由美国技术利益实践分析、日本技术开发的经验分析、韩国技术政策演变过程的实证考察以及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探析四节组成。第五部分包括第八章,为对策篇。本章将政府影响技术利益的必要性、原则和手段的理论分析与中国科技政策演变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国技术利益增进的一些对策。内容包括政府影响技术利益的理论分析、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演变分析及促进中国技术利益实现的具体措施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文章首次提出了技术利益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技术利益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技术利益的含义
一、技术解析
二、利益解析
三、技术利益的含义
第二节 技术利益的特征
一、技术利益具有累积性
二、技术利益具有系统性
三、技术利益具有不确定性
第三节 技术利益的分类
一、个人技术利益
二、社会技术利益
三、小结
第四节 技术利益论:文献综述
一、技术利益的宏观考察
二、技术利益的中观考察
三、技术利益的微观考察
第三章 技术利益的总过程分析
第一节 技术利益的创造
一、技术利益创造的动力机制
二、技术利益创造的途径
三、技术利益创造的表现方式
第二节 技术利益的交换
一、国家技术利益交换分析
二、企业技术利益交换分析
三、个人技术利益交换分析
第三节 技术利益的分享
一、个人技术利益分享考察
二、社会技术利益分享考察
第四节 技术利益的实现
一、国家技术利益实现
二、产业技术利益实现
三、企业技术利益实现
四、个人技术利益实现
第四章 中国技术利益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技术变迁与中国国家利益
一、技术变迁与国家利益
二、技术变迁与中国国家利益
第二节 技术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宏观考察
一、技术利益的经济考察
二、技术利益的制度考察
三、技术利益的文化考察
第三节 技术利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技术利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法一
二、技术利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法二
第四节 技术利益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技术利益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五章 中国技术利益的中观考察
第一节 技术利益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的简要回顾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升级的重要性
三、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第二节 技术利益与中国农业高级化
一、农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二、中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技术进步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正向效应
四、获取农业技术利益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 技术利益与中国新型工业化
一、中国传统工业化的特点
二、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三、中国工业获取技术利益的障碍
四、促进中国工业技术利益增进的对策
第四节 技术利益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一、汽车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技术进步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和壮大的原动力
三、获取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利益的对策
第六章 中国技术利益的微观考察
第一节 技术利益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二、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中国企业技术利益状况的实证研究
一、中国企业获取技术利益的内外部环境考察
二、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利益现状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利益状况分析
第三节 开放体系下中国获取微观技术利益考察
一、跨国公司并购对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
第四节 微观技术利益的案例分析:宝钢
一、宝钢概况及其技术基础
二、技术创新是宝钢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宝钢获取技术利益的经验分析
第七章 国外实现技术利益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技术利益实践分析
一、美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况及其实践
二、美国技术创新系统的综合考察
三、美国政府在获取技术利益中的作用
四、小结
第二节 日本技术开发的经验分析
一、日本技术开发的特点
二、日本技术开发的基础
三、日本技术开发的模式
四、小结
第三节 韩国技术政策演变过程的实证考察
一、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的利益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探析
一、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成就及影响
二、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获取技术利益的经验剖析
三、小结
第八章 促进中国技术利益实现的对策
第一节 政府影响技术利益的理论分析
一、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
二、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原则
三、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手段
第二节 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的演变分析
一、中国的科技体制政策
二、中国的科技投资政策
三、中国的科技发展政策
第三节 促进中国技术利益实现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增进技术利益中的作用
二、强化企业本身获取技术利益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李元.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 [2].技术创新社会动因的经济分析[D]. 黄元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
- [3].产业技术创新传导机理及测度模型研究[D]. 陈丹.吉林大学2006
- [4].大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及实证研究[D]. 荣飞.河北工业大学2007
- [5].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生态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D]. 张志勇.吉林大学2007
- [6].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路径演化与决策研究[D]. 赵健.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 [7].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 胡海波.江西财经大学2010
- [8].需求因素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庄佳强.华中科技大学2008
- [9].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 白嘉.西北大学2012
- [10].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微观经济分析[D]. 李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相关论文
- [1].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 王雪苓.西南财经大学2002
- [2].宏观利益论[D]. 朱鸣雄.复旦大学2003
- [3].保障利益论[D]. 陈冬梅.复旦大学2003
- [4].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陈杰.复旦大学2004
- [5].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 宋京.复旦大学2004
- [6].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 丁娟.复旦大学2004
- [7].技术创新扩散的环境与机制研究[D]. 赵维双.吉林大学2005
- [8].基于企业边界视角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 崔远淼.复旦大学2005
- [9].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D]. 肖淼.复旦大学2005
- [10].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 冯晓莉.西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