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及通降颗粒治疗效果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及通降颗粒治疗效果分析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及通降颗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证型特点,所有患者均应用通降颗粒治疗,分析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中,肝胃郁热证最为常见,共21例,占比32.8%,其后依次是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与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痰气互结证、瘀血阻络证、胃阴亏虛证;虚证、实证分布中,实证共47例,占比73.4%,其次是虚证,占比17.2%,虚实夹杂占比9.4%;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23±0.20)分,其中包括治愈31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居多,实证占比较高,应用通降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通降颗粒;治疗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因食管抗返流能力减弱,胃酸反流于食管使食管粘膜受腐蚀,进而出现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及通降颗粒的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等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国内镜学会制订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8~77岁,平均(38.1±10.0)岁。

1.2方法

设计临床观察表,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病史(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以及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内镜检查结果等,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集合拟定的辨证分型标准分析患者的主要证型。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均给予通降颗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剂科制备,每克干粉相当于7.54g生药)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1.3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巧指导原则》、《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的中医诊断学标准,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气互结证、脾虚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虛证、瘀血阻络证、寒热错杂证8种[3]。

1.4治疗效果判断

临床症状积分评估标准:以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分别计为0~3分,取三种症状的总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管黏膜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黏膜受损程度明显减轻或范围明显变小;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黏膜受损程度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证型分布

在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中,肝胃郁热证最为常见,共21例,占比32.8%,其后依次是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与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痰气互结证、瘀血阻络证、胃阴亏虛证。见表1。

2.3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23±0.20)分,其中包括治愈31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3讨论

在中医学理论中,反流性食管炎属“胸痞”、“反胃”等范畴,中医对该疾病的发病因素、发作机制、治疗方法等均具有较为深入的解释[4]。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食管,食管与脾胃相通,又与肝胆相系,且关乎肺部,因此其发病因素与发作机制与肝胆脾胃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肝胃郁热证为该疾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占比为32.8%,其次分别是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与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痰气互结证、瘀血阻络证、胃阴亏虛证。而在虚证、实证分布中,实证占比73.4%,虚证占比17.2%,虚实夹杂占比9.4%。

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中,通降颗粒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通降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其成分主要包括苏梗、香附、枳壳、陈皮、吴茱萸、甘草等,可降低食管粘膜的损伤程度,能调节十二指肠液的分泌,可阻碍反流液对食管粘膜的浸润[5]。本组患者经通降颗粒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5%,证实了通降颗粒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居多,实证占比较高,应用通降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张娇.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及通降颗粒治疗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占新辉,王微,符思,等.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5,35(1):16-19.

[3]冯小艳.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

[4]王岚嵩.162例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5]王万卷,宗湘裕,杜长海,等.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4(7):996-997.

标签:;  ;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及通降颗粒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