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研究

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群众基础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全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政党能否产生、存在、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取决于是否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应对国际局势变化、推进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党的建设迫切要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理论基础,首先源于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民惟邦本”思想;也受到是西方政治文明“主权在民”理论的影响;是当今一些执政党垮台的深刻启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是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前提条件。科学的理论指导、先进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严密的组织制度、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构成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是执政合法性的源泉,党的先进性使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取得了执政地位。党的执政绩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党继续执政面临执政合法性的考验,要加强先进性建设巩固政权,维护执政安全。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牢牢把握执政为民这个关键点,执政为民是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是贯彻在整个过程中的根本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作风建设是巩固群众基础的关键。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高度重视党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巩固群众基础的首要问题就是整合群众力量。能否有效整合群众的力量是直接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问题,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不断整合群众力量的历史。现阶段,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根据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原则对群众力量进行整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关怀社会底层群众;团结、引导和规范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建立通畅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新兴的社会阶层是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吸收社会各方面优秀分子入党的标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积极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巩固群众基础的根本问题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出发点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谋利益是党不懈的追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利益的最高境界和根本利益所在,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民主政治,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建构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努力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发展。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并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意识形态所表达的关系实质就是利益关系,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有利于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是争取群众、巩固群众基础的重要武器。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的关系,要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同群众的关系问题
  • 1 导论
  • 1.1 "群众基础"内涵
  • 1.1.1 群众基础首先是指人民群众,是党所依靠和代表的社会力量
  • 1.1.2 群众基础也体现为党群之间的关系
  • 1.1.3 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直接关系到执政的合法性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研究文献综述
  • 1.2.2 澄清几个概念
  • 1.3 研究方法、意义和基本框架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意义
  • 1.3.3 基本框架
  • 2 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理论渊源与必要性
  • 2.1 巩固群众基础的理论渊源
  • 2.1.1 "民惟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精髓
  • 2.1.2 "主权在民"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 2.2 巩固群众基础是当今一些执政党垮台的深刻启示
  • 2.3 巩固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 2.3.1 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 2.3.2 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
  • 2.3.3 跳出"周期率"在于民主
  • 3 党的群众基础的现状、影响因素
  • 3.1 党的群众基础的现状
  • 3.2 影响党的群众基础的主要因素
  • 3.2.1 影响党的群众基础的国际因素
  • 3.2.2 影响党的群众基础的国内因素
  • 3.2.3 影响党的群众基础的党内因素
  • 4 党的先进性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前提
  • 4.1 党的先进性是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前提
  • 4.1.1 先进性的内涵
  • 4.1.2 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
  • 4.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 4.2 党的先进性是执政合法性的源泉
  • 4.2.1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资格的前提
  • 4.2.2 党的执政绩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 4.2.3 始终发扬先进性应对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 4.3 执政为民是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 4.3.1 执政为民是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 4.3.2 执政为民是贯彻在执政整个过程中根本理念
  • 4.3.3 科学发展观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 5 党的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关键
  • 5.1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 5.1.1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 5.1.2 高度重视党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
  • 5.1.3 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 5.2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
  • 5.2.1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 5.2.2 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 5.2.3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
  • 5.3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 5.3.1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巩固群众基础的迫切要求
  • 5.3.2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5.3.3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6 整合群众力量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首要问题
  • 6.1 整合群众力量始终是党的首要问题
  • 6.1.1 整合群众力量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6.1.2 整合群众力量的作用和意义
  • 6.1.3 毛泽东等三代领导人整合群众力量的历程
  • 6.2 群众力量的基本状况及整合的原则、措施
  • 6.2.1 群众力量的基本状况分析
  • 6.2.2 整合群众力量的基本原则
  • 6.2.3 整合群众力量的措施
  • 6.3 整合群众力量要积极吸收社会各方面优秀分子入党
  • 6.3.1 新兴的社会阶层是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 6.3.2 正确理解和把握吸收社会各方面优秀分子入党的标准
  • 6.3.3 整合群众力量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 7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 7.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7.1.1 对利益的追求始终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出发点
  • 7.1.2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
  • 7.1.3 坚持不懈为人民谋利益是党永恒的信念
  • 7.2 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 7.2.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利益的最高境界
  • 7.2.2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 7.2.3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 7.2.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 7.2.5 努力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 7.3 加强协调群众的利益关系的执政能力建设
  • 7.3.1 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主要特点
  • 7.3.2 当前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 7.3.3 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8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增强群众政治认同的基础
  • 8.1 意识形态工作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基础工作
  • 8.1.1 意识形态的概念、本质
  • 8.1.2 意识形态是争取群众的重要武器
  • 8.1.3 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 8.2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8.2.1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8.2.2 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的关系
  • 8.2.3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具体措施
  • 8.3 意识形态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8.3.1 意识形态创新是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 8.3.2 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
  • 8.3.3 意识形态的宣传形式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市9项目入围省首届科技惠民工程[J]. 泰州科技 2008(09)
    • [2].坚决扛起保障人民群众高质量用能的重大责任——访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J]. 中国电业 2020(01)
    • [3].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J]. 党政干部论坛 2020(Z1)
    • [4].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J]. 党课参考 2020(20)
    • [5].浅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 戏剧之家 2018(28)
    • [6].警务广场的价值及影响其有效实施的因素[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04)
    • [7].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J]. 现代企业 2018(02)
    • [8].“冰冷”有颗火热的心[J]. 汽车与安全 2016(12)
    • [9].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观的新发展[J]. 社科纵横 2017(02)
    • [10].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有效途径[J]. 党政干部学刊 2016(11)
    • [11].《老村老树老乡亲》[J]. 中国文艺评论 2017(03)
    • [12].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J]. 当代广西 2017(19)
    •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构建[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01)
    • [14].社会组织在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功用研究[J]. 净月学刊 2016(03)
    • [15].民心网的生命力[J]. 民心 2016(08)
    • [16].人民群众庆祝抗战胜利和张家口解放[J]. 档案天地 2015(08)
    • [17].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守护我们的初心[J]. 当代人 2020(03)
    • [18].“强烈”还是“热烈”?[J]. 语文学习 2016(09)
    • [19].孔孟之道的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 文教资料 2017(07)
    • [20].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J]. 青春岁月 2016(21)
    • [21].论党群关系的重要性[J]. 长江丛刊 2016(32)
    • [22].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依据[J]. 智富时代 2016(S2)
    • [23].“11·11”又来了,电商诚信如何[J]. 清风 2016(11)
    • [24].编出来的“家伙什儿”[J]. 科学之友(上半月) 2016(11)
    • [25].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 山西青年 2016(24)
    • [26].重建家园家又圆[J]. 湖北画报(上旬) 2016(09)
    • [27].孟建柱: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J]. 东北之窗 2016(24)
    • [28].风正潮平扬新帆——在信心和希冀中砥砺前行的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J]. 山东画报 2016(01)
    • [29].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监管优化市场消费环境的意见[J]. 舟山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Z2)
    • [30].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J]. 试题与研究 2016(34)

    标签:;  ;  ;  

    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