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论衡》是一部代表东汉时代语言面貌的传世文献,共约25万字。本文对其判断句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汉语判断句在这一历史断面的使用情况。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汉语言学界对古汉代判断句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以往的研究并未能明确判断句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判断句的本质在于其后项的“指称”表义模式,同时使用“[±离散性]和[±时间性]”两对数量语义特征对这一表义模式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分析,从而明确了我们的判断句判别标准,即其后项的“[+离散性]、[-时间性]”语义特征。第二部分主要对《论衡》中2671例判断句根据其后项的形式特征进行充分地描写,并对相关语法现象和数据进行了解释,讨论了“指称化”和判断句系词“是”的有关问题,同时认为“~,NP”式是判断句的无标记类,而“~,AP/VP/SP”等都是判断句的有标记类。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与判断句相关的几个词:其中包括否定判断副词“非”及其性质,认为“非”的判断性在于其能使其后的成分“指称化”,所以可以作为判断句的外在形式标识;语气词“也”的性质特点在于帮助句子表达“论断”的语气,所以它可以用于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句末,因而与判断句没有必然的关系;指代词“是”可以作判断句的前项,构成“是~也”句式,而本文同时认为“A,b是也”句式中的“是”不是指代词而是形容词,因此整个句式的语义在于表达由b体现出来的性质,是描写句而不是判断句。最后结语部分认为《论衡》时代的汉语判断句正处于新、旧质交替的阶段,但旧质的势力还远大于新质,并指出本文未解决的问题和再一步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