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描述安徽省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及其流行特征,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危险因素及与多种风险行为因素的关联。并着重分析了儿童期不良经历与酗酒及吸烟等不良行为的关联。以便最终减少成人后酒精滥用、吸烟及改善健康。方法在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73名大学生,采用无记名、自填式、集中问卷调查了儿童虐待、儿童忽视及家庭失灵等10种儿童期不良经历和相关风险行为的发生情况。10种儿童期不良经历包括: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忽视(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家庭失灵(家庭物质滥用、家庭成员犯罪、家庭精神病患者、家庭暴力和家庭父母关系失灵或离婚)。应用Epidata6.04输入数据、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秩和检验及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父母亲酗酒等不良行为、儿童期不良经历和成人后酒精滥用等行为的关联。成人后个人酒精滥用问题包括四个指标:曾经重度饮酒,自己报告的酒精问题,自己报告的酒鬼和成人期曾与酒鬼结婚或同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10种儿童期不良经历、吸烟行为和其他的健康相关问题。吸烟行为的主要结局变量包括:开始启动吸烟(年龄分为:≤14岁;15~17岁;18~20岁;≥21岁),曾经吸烟,现在吸烟,重度吸烟。本研究以2073名研究对象中,有吸烟行为的为病例组,没有吸烟行为的为对照组。结果安徽省医学生超过一半(67.9%)曾经历过至少1种儿童期不良经历,超过三分之一(37.8%)的研究对象曾经历过至少2种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最高的为躯体忽视,其次是躯体虐待,发生率均近30%。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在不同性别及不同主要居住地(15岁以前)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在父亲、母亲不同文化水平组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增加了吸烟、饮酒、不参加体力锻炼、抑郁和企图自杀等10种成人健康风险行为,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和这些行为之间存在强烈剂量反应关系。与没有父母酗酒的研究对象相比,相对于存在父亲或者母亲或者双亲酗酒,每一种儿童期不良经历调整的OR值是2到14倍(P﹤0.05)。双亲酗酒的研究对象有着最大的发生儿童期不良经历的风险;如果存在任何一种儿童期不良经历,不管是否存在父母酗酒,与没有儿童期不良经历的研究对象相比,成人后个人酒精滥用的风险增加了2到4倍(P﹤0.05)。不管是否存在父母酒精滥用,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与4种个人酒精滥用行为有一个等级的关联。个人酒精滥用在父母酗酒的研究对象中的发生率更高,并且独立于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与报告没有儿童期不良经历的研究对象相比,每一种儿童期不良经历增加了所有吸烟行为的风险(P<0.05)。每种儿童期不良经历均增加14岁前启动吸烟2到3倍(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还增加了青春期中期(15至17岁)吸烟的20%到90%。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与4种吸烟行为之间均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等级关联(P<0.05)。对于任一种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近期抑郁更常见。结论此次研究是首次在中国人群内进行儿童期不良经历十个方面的综合研究。本研究发现了儿童期不良经历对10种成人健康风险的影响是强烈并且可累积的。儿童期不良经历早期预防及创伤经历后改善治疗可能会减少青少年和成人后不良结局发生。本研究表明为了减少酗酒、吸烟,必须要识别在儿童和青春期多种创伤和压力事件造成的酗酒、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