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格義佛教,是東晉時代邁向正確理解般若空宗思想的連續性哲學活動。歷來的研究,向以竺法雅將經中事數擬配外書的研究方法,和般若學的六家七宗,為格義佛教的代表。不過「格義」的本質意義,原不在其外延的寬、狹,而在於它理解陌生文化的起點,總是從本己文化的思想格局出發,去衡量陌生文化的內容@種觀點,往往不是在個人身上發生的,而是在交互文化的場合中,為某時某地的人共同體現。所以「格義」本身除了是一種詮釋的方式,也代表一種理解陌生文化時集體的、連續性的精神方向。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乃係立足於這個「格義」的本質性定義上,試圖檢覈在六家七宗之後,竭力吸收和消化印度空宗思想的僧肇,如何以本己文化的立場為出發點,透過抉擇傳統哲學的意義和價值系統,把握佛教思想的本質,並且建構自己的佛教哲學體系。由於僧肇哲學同時兼有印度空宗在中國的承傳者、順中國固有哲學開展之一個流派、以及東晉般若學之一員三重身份,故此本文將僧肇之學與這三種思想分別對觀,以期綜合地檢視肇公對三者的傳承、回應與改造,藉以尋繹出他進行佛學理解時,所抉取的思想線索,和著意發揮的義蘊。如此,吾人乃可總結出僧肇與中國固有哲學思想的內在關聯,兼且替其著述中玄佛攙雜的語言現象,還以公允的評價。作為在交互文化理解下形成之思想結晶,僧肇哲學對空宗思想的融攝,是主要通過玄學的意義系統來實行的,其方式包括:借玄學的思想取徑去瞭解佛教的義蘊(例如藉相即相待的思路,契入中道不二之理) ;從玄學歸趣的精神大本出發,鑒照早期般若學家義解進路之限制;將佛家的理想價值,類比為玄學的理想價值,謀求在玄、佛以外,一個各家共許的安身立命之道。基於優越的治學環境和個人的天賦條件,僧肇雖借用了玄學式的思路,卻得以比較確當地透入般若性空要義,令他憑「解空第一」,著稱於世之餘,也成功地廓清了佛教的客觀真理論的真正意涵。另一方面,僧肇亦以玄學的意義系統,闡發佛教的主觀真理論,和超越主體的認識論,表達了與道、玄哲學大率傾合的意趣,從而使其哲學鼓吹的理想論,基本上回到固有文化所服膺的形態上去,展現迥別於印度空宗的哲學義蘊和性格。在其身處的年代中,僧肇的佛學意識是冠絕所有本地般若學者的。他雖然大量引述道家哲學的術語,卻沒有受到這些語詞本義的約束,且能自如地運用老莊語彙,發明空宗的義理。除此之外,他又敏銳地覷破早期佛教學者只將「空」看成內在體驗的不足,首先將「空」理解為一項客觀的真理論判斷,突破了前人疏解空義的瓶頸。宏觀地看,僧肇哲學歸向的精神大本,是與魏晉以還,中國哲學發展蘄向心靈之順適輕妙,滙流為一的,所不同者,他是以佛家之義,闡述棲神冥累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正藏》疑难字考释[J]. 中国文字学报 2015(00)
- [2].敦煌本《大智度论》校正《大正藏》本廿八例[J].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8)
- [3].唐宋時期來華日僧日記中的漢語口語語法[J].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01)
- [4].“见_1”向“见_2”演变的发展轨迹——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考察[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5].古籍数字化视野中的《大正藏》与佛典整理[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6].关于《大正藏》中“释门应用文范”抄录讹误的再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7].《慈悲道场忏法》西夏译本卷一“断疑第二”译注[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8].《大正藏》本《大智度论》校勘札记——以敦煌写本为对校本[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 [9].《大正藏》疑难字考释(三)[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4(02)
- [10].《禅门秘要诀》校正[J]. 敦煌学辑刊 2009(01)
- [11].宋佚佛学序跋十九则辑考[J]. 五台山研究 2017(04)
- [12].《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与《大正藏》异文比勘[J]. 文教资料 2014(30)
- [13].《大正藏》译经在汉语史上的语料价值[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4].佛说佛名经(二十卷本)[J]. 藏外佛教文献 2010(01)
- [15].佛经字词札记六则[J]. 文史 2013(04)
- [16].《大正藏》疑難字考釋(四)[J]. 励耘语言学刊 2014(02)
- [17].敦煌文獻《佛説五無返復經》研究[J].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3(00)
- [18].《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文佛典校勘释例[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06)
- [19].中華書局版《高僧傳》校點商榷[J].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2(00)
- [20].《首都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经眼录》补遗与考证[J].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4(00)
- [21].汉魏六朝时期标志被动句式的并存与竞争——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调查[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2].佛经异文与词语考索[J]. 古汉语研究 2013(02)
- [23].《大正藏》与《嘉兴藏》中国佛教著述收录差异比较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01)
- [24].俗写与佛经语言考校举例[J]. 中国文字学报 2014(00)
- [25].略述智昇与《开元释教录》[J]. 中国佛学 2015(01)
- [26].敦煌本《八陽經》殘卷綴合研究[J]. 中华文史论丛 2014(02)
- [27].《父母恩难报经》与《父母恩重经》的研究[J]. 宗教研究 2014(02)
- [28].山东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叙录[J]. 敦煌研究 2012(05)
- [29].佛说佛名经卷第十[J]. 藏外佛教文献 2008(03)
- [30].《俄藏敦煌文獻》未定名《金剛經》殘片考[J].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7(01)